李飞飞团队推出首款商用世界模型Marble;英矽智能、希迪智驾递表港交所;宇树推出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科技一周
发布时间:2025-11-14 17:03 浏览量:1
【大公司动态】
李飞飞初创公司发布首款商用世界模型Marble
当地时间11月12日,在完成2.3亿美元融资的一年多后,计算机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联合创办的AI初创公司World Labs正式推出首款商业产品、由生成式AI驱动的三维世界生成系统Marble。该产品的发布,标志着世界模型从概念正式走向商用。
据介绍,所谓世界模型,本质是AI系统通过学习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空间关系、因果逻辑等底层规则,构建一套能够模拟、预测甚至生成虚拟或现实世界状态的数字模型。Marble基于领先的生成式3D世界模型技术构建,使用户“能够仅凭一张图片、一段影片或一段文字提示,创建空间连贯、高保真且可持续的三维世界”。两个月前,团队分享了Marble的预览版,目前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同时,功能也得到了扩展:支持大规模多模态输入、同步推出了一个名为MarbleLabs的创意中心,并且开放了免费增值(freemium)与付费订阅服务。在定价方面,Marble提供四档订阅方案,免费版支持4次生成,仅支持文本和图像输入,标准版每个月20美元,支持多图、视频输入及高级编辑,最贵的旗舰版达到95美元/月,包含75次生成,可以解锁全部功能。
苹果推出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App Store抽成大幅降至15%
苹果公司日前宣布,针对部分应用开发者,将App Store抽成比例从30%下调至15%,但前提是开发者必须加入苹果推出的全新“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Mini Apps Partner Program)。根据该计划,开发者若想享受更低的抽成比例,必须在应用开发过程中深度集成苹果官方提供的软件技术。例如,使用苹果系统记录用户购买历史、验证用户年龄,以及通过苹果官方渠道处理应用内支付。
有市场消息称,苹果与腾讯就微信游戏内购15%的手续费达成一致。11月13日,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腾讯管理层表示,腾讯与苹果一直在不同领域展开良好的合作和沟通。到目前为止,我们会保持建设性的态度,等待事态的发展。
宇树科技推出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
11月13日,宇树科技在官网上线了一套人形机器人数采训练全栈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一款轮式机器人G1-D,由高性能人形机器人本体、系统化的数据采集工具和全面的模型训练及推理工具组成。据悉,G1-D机器人身高范围约1260-1680mm,头部配备高清双目相机,手部配备高清相机。G1-D分为通用版和旗舰版,旗舰版可选配移动底盘,移动速度≤1.5m/s。
G1-D通用版和旗舰版分别有17和19个整机自由度(不含末端),单臂自由度(不含末端)为7个,单臂最大负载约为3kg。
阿里秘密启动“千问”项目,全面对标ChatGPT
据财联社报道,阿里巴巴已秘密启动“千问”项目,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造一款同名个人AI助手——千问APP,全面对标ChatGPT,加入全球AI应用的顶级竞赛。阿里核心管理层将其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希望借助Qwen的开源技术优势赢得竞争。这是年初公布3800亿投入AI基础设施之后,阿里AI战略的又一重要布局。此前,阿里重兵一直放在B端AI市场,通过阿里云向各行各业提供模型API服务。基于Qwen的优秀性能和国际影响力,阿里管理层认为启动千问C端之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欧盟主席顾问布里亚:AI已耗20兆瓦级电力、市值超3万亿美元
日前,明德战略对话(2025)在京举行。其中,在“AI时代与数字文明:合作还是较量?”对话环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顾问、西班牙国际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成员弗朗西斯卡·布里亚发表观点认为,云、芯片、算法决定未来主权,而非传统国界。欧美对华封锁令ASML等自损服务能力,欧洲80%云服务、70%模型仍受制于美,形成新“技术帝国主义”。AI已耗20兆瓦级电力、市值超3万亿美元,集权加剧不稳定。她呼吁中欧以多边合作替代脱钩,共建绿色、普惠、民主的AI基础设施,把算力用于医疗与公共服务,避免数字冷战,让技术真正赋能人类与地球。
腾讯2025年 Q3 营收1928.7亿元,游戏收入636亿元
11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Q3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28.7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725.7亿元,同比增长18%。当季以游戏为主的增值服务业务收入958.6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游戏业务总收入为636亿元,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长43%;营销服务业务收入362.4亿元,同比增长21%;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收入581.7亿元,同比增长10%。研发投入方面,腾讯持续加大AI相关布局,第三季度一般及行政开支342.59亿元,同比增长18%,研发投入228.2亿元,创单季新高,同比增长达到28%。
B站 2025 年 Q3 营收76.9亿元,调整后净利润7.9亿元
11月13日晚,哔哩哔哩(下称“B站”)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B站总营收达76.9亿元,同比增长5%,调整后净利润为7.9亿元,同比增长233%。本季度B站广告业务收入为25.7亿元,占比33%;游戏业务收入为15.1亿元,占比20%;增值服务业务收入30.2亿元,占比39%;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5.8亿元,占比8%。数据显示,三季度B站日均活跃用户达1.17亿,同比增长9%;月均活跃用户达3.76亿,同比增长8%;日均使用时长也增至112分钟,同比提升6分钟。截至三季度末,B站正式会员数同比增长10%,达2.78亿,第12个月留存率稳定在80%。
【资本洞察】
英矽智能赴港IPO
11月11日,据港交所文件,英矽智能 InSilico Medicine Cayman TopCo (简称“英矽智能”)再次递交上市申请书,第四次冲击港股IPO。此前,公司曾于2023年6月、2024年3月、2025年5月三次递表,均因期满失效。据悉,该公司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公司,通过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连接生物学、化学和临床试验分析,聚焦癌症、纤维化、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衰老相关疾病等未被满足医疗需求领域,推进并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英矽智能已发布或提交了200多篇同行评审出版物及60多项与AI相关专利。此外,英矽智能已透过自主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建立了一个包括超20项资产的在研管线,其中有三款候选药物实现了对外授权。
截至目前,英矽智能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公司整体仍处于未盈利状态。核心产品ISM001-055(Rentosertib)在中国完成IIa期研究后,已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2025年上半年,英矽智能实现营业收入2745.6万美元,净亏损1921.5万美元,经调整净亏损为1540.9万美元。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在各年总收入中占比分别达到90.6%、94.1%、94.4%、86.2%。同期,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56.6%、76.2%、60.6%、66.3%。
希迪智驾冲刺“自动驾驶矿卡第一股”
11月11日,据港交所文件,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希迪智驾”)提交的上市申请,冲刺“自动驾驶矿卡第一股”。据悉,希迪智驾是中国商用车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领域以产品驱动的创新型供应商,专注于对封闭环境中的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V2X(车联网)技术及智能感知解决方案的研发,并提供以专有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希迪智驾在中国所有智能驾驶商用车公司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约为5.2%。2024年希迪智驾于智能驾驶商用车市场的产品销售收入约为2.5亿元,以产品销售基准计约占16.8%的市场份额。此外,希迪智驾为中国某矿区交付了56辆自动驾驶矿卡,与约500辆有人驾驶卡车混合行 驶,组成全球最大的混编作业采矿车队。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希迪智驾分别服务44名、85名、131名及152名客户。截至2025年6月30日,积压订单总价值达约5.84亿元。截至同日,已向客户交付304辆自动驾驶矿卡及110套独立自动驾驶卡车系统,并收到了357辆自动驾驶矿卡及290套独立自动驾驶卡车系统的指示性订单。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3105.6万元增长至4.1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2.63亿元、2.55亿元、5.81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8%至4.08亿元。
芯联资本宣布完成首期主基金12.5亿元规模募集
11月12日,芯联资本宣布其首支主基金完成12.5亿元规模的募集。该支基金整体规模预计超15亿元,重点布局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对比来看,在募资环境严峻的背景下,芯联资本该期基金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完成相关规模的募集,LP阵容呈现“产业+资本+政策”的背景组合。投资人包括基石出资人芯联集成,以及上海临港新片区基金、 孚腾资本、元禾辰坤、建发新兴基金、 嘉兴国投、南京银行、芯朋微(证券代码:688507)、富乐德(证券代码:301297)、江丰电子(证券代码:300666),涵盖产业上市公司龙头、头部市场化母基金、知名国资母基金、市场化政府出资平台及银行系金融机构等。
据了解,作为新能源及半导体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企业芯联集成的产业投资机构(CVC),芯联资本依托于半导体“链主”深厚的产业资源,投资策略是以“资本 + 产业”双轮驱动,拓展产业链及构建产业生态,陪伴并赋能硬科技企业的创新与成长。目前该机构已投资包括烁科中科信、芯联动力、君原电子、阿维塔、碧澄新能源、鸿翼芯、瑶芯微、晶艺半导体等在内的多家半导体与新能源产业链知名公司,并已在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领域展开投资布局,已投资包括超聚变、地瓜机器人、魔法原子、星源智、因时机器人等市场明星项目。
【监管动态】
全球AI治理报告发布,强调着力应对四大关键问题
11月8日,《为人类共同福祉构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报告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及安全与治理推进计划联合牵头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曾毅,专委会安全与治理推进计划联合牵头人、剑桥大学教授及智能未来中心人工智能未来与责任项目主任肖恩·欧·海格缇(Seán Ó hÉigeartaigh)共同介绍了此项联合研究成果内容。
据悉,该报告指出,构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需着力应对四大关键问题。第一,针对技术快速迭代与不确定性风险,报告建议建立技术跟踪与风险预警协同机制,推动治理规则实现动态更新。第二,在平衡各国发展诉求方面,呼吁构建包容性多边平台,以保障各国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第三,为明确多利益相关方的权责边界,报告提出建立履约审查、风险监测与争端调解机制,从而形成协同有序的治理格局。第四,面对地缘政治障碍,报告倡导以联合国为中心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外,《报告》还借鉴了核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全球治理经验,提出具体机制举措。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王胜邦:银行保险机构既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更要重视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11月1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首席律师、法规司司长王胜邦在参加活动时对外表示,现在的科技创新,已经不用于传统的科技创新。如果创新过程中的所有风险都由创始人承担,肯定是走不远的。比如,智能驾驶,如果没有保险的参与,一定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他表示,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中国是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保险机构仍然是服务科技创新的主渠道。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出台新的政策,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耐心资本。王胜邦直言,银行、保险机构既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也要通过保险托底,更要重视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