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拟套现超4亿元,高管密集减持与业绩持续承压

发布时间:2025-11-15 13:50  浏览量:1

11月11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90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以11月14日收盘价4.64元/股计算,此次减持完成后,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预计可套现超过4亿元。

这并非永辉超市近期唯一的减持案例。从公司副总裁到重要股东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都在陆续减持永辉超市股份。

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本轮减持计划期间为2025年12月4日至2026年3月3日。

减持主体具体为上海喜世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喜世润合润6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该基金当前持有永辉超市1.87%的股份。

截至2025年6月30日,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永辉超市12.75亿股,占比14.05%。张轩松本人直接持有公司7.91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72%。

高管层减持动作频频。11月7日,公司公告副总裁罗雯霞已完成减持计划,其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0.87万股,减持价格4.59元/股,套现约49.89万元。

减持后,罗雯霞持股降至32.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0036%。

重要股东也在撤离。今年7月3日,永辉超市公告,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在2025年4月2日至7月1日期间,合计减持1.1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2567%。

京东世贸此次减持价格区间为4.32-6.39元/股,套现总金额超过6亿元。减持完成后,京东世贸持股比例降至1.6791%。

02 业绩困境

永辉超市的持续亏损已成为常态。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4.34亿元,同比下滑22.21%;归母净利润暴跌811.6%,录得亏损7.1亿元。

其中,仅第三季度单季,永辉超市的归母净利润就亏损4.6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3.53亿元进一步扩大。

百亿级累计亏损。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自2021年起,永辉超市便始终未能摆脱亏损困境。

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年度归母净利润始终保持亏损状态,累计亏损已超过百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企。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永辉超市的负债和资产总额分别为281.29亿元和316.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8.96%。

公司的流动比率仅为0.63,表明在长期身陷亏损泥沼的同时,还面临着不小的偿债压力。

03 转型阵痛

为扭转困局,永辉超市于2024年下半年开启了一场名为 “胖改” 的深度转型。

所谓“胖改”,即向爆火网络的顶流商超——胖东来学习,对商品结构、品质、价格、卖场布局动线、环境、服务及员工待遇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

门店调改规模巨大。截至2025年9月30日,永辉超市在全国共有450家门店,其中完成调改的门店共计222家,占比将近一半。

公司新任CEO王守诚透露,“调改至今,调改店的客流平均增长80%;超过60%进入稳定期的调改门店盈利水平超过过去五年最高值”。

供应链改革激进。永辉超市宣布将2300家供应商砍至800家核心战略伙伴,通过“直采模式”,绕过中间商直接采购,力图降低15%的采购成本。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供应商淘汰率达40.4%。

转型效果存疑。从实际效果来看,永辉超市的“胖改”转型之路仍充满挑战。

据深圳新闻网报道,有网友发帖对永辉超市的个别调改店进行吐槽:员工完全不理人,装熟食装好了就酷酷地摆在柜台上;商品“含胖量”并不高;动线不清晰,人流交织对冲;商品还是很贵。

04 前景难料

在业绩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永辉超市管理层仍试图给市场传递信心。

王守诚表示,“我们有个共识,调改没有一个结束的点。人和政策、商品的更新只是第一个阶段,现在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接下来会在商品板块进入更深入的调改”。

券商维持“买入”评级。开源证券发布研报认为,公司向品质零售转型进展顺利,目前处于供应链改革和门店优化转型期,短期业绩有所承压,但长期经营拐点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他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38/4.10/11.95亿元。

名创优品入主。2024年9月,名创优品控制的骏才国际斥资62.7亿元将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收入囊中,成为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是胖东来模式的坚定拥护者,他曾直言:“我认为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

不过,从二级市场表现看,投资者信心似乎依然不足。截至11月14日收盘,永辉超市报4.64元/股,股价较年初缩水近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