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0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发布时间:2025-11-16 05:17 浏览量:1
长期饮酒到底会把身体带向哪条路?这不是耸人听闻的健康话题,而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再熟悉不过的现实。
尤其是那些每天都喝,哪怕量不大,但从年轻到老年几十年不间断,身体的“账本”迟早会开始往外翻。胃不舒服、肝功能异常、记忆力减退、睡眠紊乱、手抖、走路不稳……这些都可能是酒精留下的“签名”。
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老年医学门诊来看,70岁以上的患者中,长期饮酒者出现多系统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不饮酒者。
最常见的是肝脏纤维化、认知功能减退、心律不齐、骨质疏松,而更严重的,还会出现肝癌、食管癌、胰腺癌等恶性病变。
饮酒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式的“慢性自损”,问题的根源往往在几十年前就已埋下,而老年只是它集中爆发的阶段。
很多人以为,饮酒伤肝这件事,最多就是肝硬化。但现实比想象中的复杂得多。
酒精进入体内,90%由肝脏代谢,过程中的乙醛是个“毒王”,它能直接损伤肝细胞膜,干扰蛋白合成,诱发炎症反应。
上海交大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饮酒者在未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前,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已在显微镜下悄悄进行,这种“沉默的进行性损伤”是最危险的。
再说个让人警醒的数据。2024年《中华肝脏病杂志》刊登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在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中,有接近40%的人在确诊时已合并轻度肝癌,而这些患者中,超六成日饮酒超过30年。
有些人甚至在体检时一切正常,但半年后就因为肝区疼痛发现癌变。也就是说,酒精在你感觉不到的时候,已经在身体里种下地雷。
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老年人本身脑容量在下降,神经传导速度变慢,如果再加上酒精持续性干扰,会让认知能力雪上加霜。
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的随访数据显示,长期饮酒的老年人中,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比例是非饮酒组的2.7倍,而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速度也显著加快。这类损伤一旦形成,几乎没有逆转的可能。
有些人说,我喝得不多,每天一两杯红酒,这样不是还养生?这里就要看“剂量”与“耐受差异”了。中国人群中,乙醛脱氢酶活性低的比例高达40%以上,也就是说,同样一杯酒,有些人代谢慢,毒性更强。
哪怕是低度酒,长期下来也会积累损伤。更别说不少人喝酒后会脸红、心跳加快、头晕,这其实就是身体在报警,而很多人却误以为这只是“酒量差”。
那有没有什么“安全饮酒量”?很遗憾,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酒精没有绝对安全摄入量。所谓的“少量有益”说法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一再被推翻。
比如2023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一项基于12万人口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就提出,即便是每周饮酒不超过100毫升白酒的人群,其全因死亡率也高于不饮酒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明显。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酒精对骨骼的影响。老年人本就面临骨质流失风险,而酒精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干扰钙代谢、影响维生素D吸收。
骨密度检查数据显示,长期饮酒老人发生骨折的风险比不饮酒者高出近3倍,而髋部骨折一旦发生,后续恢复极为困难,生活质量会断崖式下滑。
酒精对心脏的影响也在老年阶段逐渐显现。心肌细胞对乙醇极其敏感,长期饮酒会导致心肌肥厚、纤维化,最终形成所谓“酒精性心肌病”。
临床上,这类患者在70岁后常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夜间气促、水肿反复,而心电图检查则提示左室扩大、传导阻滞、频发早搏。严重者甚至需要安装起搏器维持心律。
除了器官损伤,酒精还会干扰免疫功能。老年人免疫力本就走下坡路,而酒精会进一步抑制白细胞活性,降低抗体产生能力,使得饮酒老人更易感染肺炎、带状疱疹、泌尿系感染。
2025年初,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老年流感疫苗研究指出,长期饮酒者接种疫苗后抗体滴度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意味着他们在流行病季节的抵抗力大打折扣。
那已经到了老年,还能不能“戒”?当然可以,而且越早越好。研究显示,停酒半年以上,肝脏的炎症活动度会明显下降,部分患者甚至能逆转早期肝纤维化。
认知功能方面,也有部分轻度障碍患者在停酒后出现改善。关键是,要做到彻底戒断,不能“周末放松一下”,也不能“只喝一点点”。
具体建议上,第一步是明确评估自己的饮酒习惯。建议使用简化酒精使用障碍筛查工具(AUDIT-C),有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老年人戒酒时应避免突然完全停酒,以免发生戒断综合征,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同时,补充维生素B1、叶酸、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缓解酒精相关营养缺乏带来的神经和骨骼影响。
在生活方式上,建议将饮酒时间替代为规律运动,比如饭后散步、打太极、参加社区文体活动。运动能激活多巴胺系统,替代酒精带来的“快感依赖”。同时,和朋友家人建立非饮酒的社交模式,减少“喝酒应酬”的心理诱因。
说到底,老年不是健康的终点,而是身体账单的兑现时刻。那张账单上,最醒目的几行字,很可能是酒精写的。
酒精不是突然夺走健康,而是在你毫无察觉中,一点点地把身体的每一层屏障腐蚀掉。等到你70岁时再想“刹车”,很多损伤已经无法挽回。
从医生的角度看,每一个坚持多年饮酒的老人,都像在走钢丝。他们可能表面看起来没事,但我们知道,肝脏、神经、心脏、骨骼、免疫系统可能早已千疮百孔。
终有一天,那根钢丝会突然断掉,而摔下去的那一刻,后悔从来不管用。这一生,不喝酒不会少活,但喝酒,真的可能早走。
参考文献:
[1]王鹏,李红,陈丽君,等.上海地区老年人饮酒行为对健康影响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学,2024,45(3):312-318.
[2]张宏伟,刘建民,赵一鸣,等.长期饮酒与老年认知障碍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9):721-726.
[3]李晓波,王静,刘蕾.酒精摄入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系统回顾[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5,14(2):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