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里藏刀子!3000亿骗局专坑中老年人,4亿人中招套路该醒了

发布时间:2025-11-16 10:19  浏览量:1

家里长辈的手机是不是总刷到这些短视频?穿白大褂的“专家”说某款产品能根治慢病,和蔼的“老师”承诺免费教短视频赚钱,热情的“晚辈”嘘寒问暖后就劝着投资——可就是这些看似无害的视频,正在悄悄“收割”中老年人。据统计,这类短视频骗局已卷走3000亿资金,4亿中老年人被卷入其中,不少家庭的养老钱、救命钱被骗得血本无归,背后的黑心操作,藏着太多让人揪心的套路。

如今短视频成了中老年人的日常,不用出门就能学知识、交朋友、解闷子,本是件方便生活的好事。可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这个群体,利用长辈们信息不对称、渴望健康、想为子女减轻负担、希望养老钱保值的心理,把短视频变成了诈骗工具。这些骗局不吵不闹,靠着温情洗脑、权威伪装,一步步让长辈放下戒心,等发现被骗时,要么钱要不回来,要么长辈碍于面子不愿声张,最后只能吃哑巴亏。这种专挑老人下手的诈骗,既骗钱又伤感情,实在让人难以容忍。

1. 三步洗脑套路深,从免费到掏空钱包无缝衔接

这些诈骗短视频从不是一上来就要钱,而是有一套完整的“温水煮青蛙”流程,一步步让长辈陷入陷阱。

第一步是“免费引流,拉近距离”。骗子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免费养生课、免费短视频教学、免费领鸡蛋大米的内容,用“零成本”吸引长辈关注。他们会让长辈点击链接进私域群,进群后每天发小红包、分享看似实用的小知识,有的还会专门记下长辈的生日、身体状况,时不时送上“关心”,让长辈觉得遇到了“好心人”。南京就有位老人,就是被“免费短视频教学”吸引,进群后被群里的“老师”和“同学”围着夸,慢慢放下了戒心。

第二步是“造梦画饼,激发需求”。等长辈信任建立起来,骗子就开始“洗脑”。讲养生的会夸大长辈的身体问题,说“不吃我们的产品,以后会越来越严重”;讲赚钱的会晒虚假收益截图,说“只要交学费,7节课就能月入过万”“转发视频一天能赚500块”;讲投资的会说“这是内部福利,错过就没机会了,能让养老钱翻几番”。60多岁的老人本就对短视频剪辑、直播带货一窍不通,却被忽悠得觉得“自己能赚钱”,连饭都不好好吃,天天守着听课。

第三步是“逼单收割,卷钱跑路”。当长辈被说得心动时,骗子就开始催着花钱:保健品卖几千块一套,短视频学费收2880、6000多不等,投资项目则让长辈越投越多。等钱到手,要么直播间直接关闭、老师失联,要么发的产品是三无产品,承诺的收益根本兑现不了。更可气的是,有些骗子还会把长辈的信息卖给其他团伙,之后不断有不同的人打电话、加微信,继续忽悠着二次诈骗。

2. 三大伪装术,专门拿捏中老年人心理

骗子能得手,关键是摸透了中老年人的心思,用三种伪装术让长辈难以分辨真假。

第一种是“权威伪装”,让人不得不信。骗子会让演员穿上白大褂、西装,伪装成“医学专家”“退休教授”“投资顾问”,在视频里侃侃而谈。他们说的话里夹杂着专业术语,再配上伪造的证书、锦旗,看起来比真专家还靠谱。有位阿姨就被这样的“专家”忽悠,花几万块买了所谓的“抗癌保健品”,结果发现只是普通食品,不仅没效果,还耽误了正常调理。

第二种是“温情攻势”,打感情牌。很多骗子会在视频里喊“叔叔阿姨”,说话语气比晚辈还亲,有的还会分享自己“照顾老人”的经历,让长辈产生情感共鸣。他们知道很多长辈子女忙,陪伴少,就刻意扮演“贴心人”的角色,每天问候、耐心解答问题,让长辈觉得“比自己家孩子还关心我”。等长辈把他们当亲人后,再提出花钱的要求,长辈往往不好意思拒绝,或者根本想不到会被骗。

第三种是“从众套路”,制造紧迫感。骗子的私域群里,除了被骗的长辈,还有很多“托儿”。当有人犹豫时,“托儿”就会晒自己的“购买记录”“收益截图”,说“我买了之后身体好多了”“跟着老师赚了不少钱”;有的还会制造稀缺感,说“今天只有50个名额,抢完就没了”“这个投资项目只对老学员开放”。长辈看到别人都在买、都在赚,就会跟着冲动消费,根本来不及多想。

3. 三大高发骗局类型,每个都戳中长辈痛点

这些诈骗短视频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每一个都精准拿捏了中老年人的核心需求。

首先是“健康养生骗局”,最容易让长辈中招。骗子抓住中老年人怕生病、想长寿的心理,推销所谓的“特效药”“保健品”“理疗仪”,声称能根治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慢病,甚至能抗癌。他们在私域直播里鼓吹产品效果,说的知识半真半假,让长辈难以分辨。这些产品大多是三无产品,成本几十块,却卖几千块,不仅花了冤枉钱,有些还会因为耽误正规治疗,让身体状况变差。更隐蔽的是,这类直播大多是私域直播,在公开平台搜不到,一旦被骗,维权都找不到证据。

其次是“短视频赚钱骗局”,专坑想“老有所为”的长辈。很多长辈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事做,想赚点零花钱减轻子女负担,骗子就抓住这个心理,推出“免费短视频培训”“零基础直播带货”课程。他们承诺“听话照做,保准有流量有收入”,可等长辈交了2880、6000多的学费后,只教一些网上随处可见的基础操作,所谓的“流量扶持”“带货资源”根本没有。有位阿姨交了1000块学费后,还被要求借别人的视频账号做授权,完全不知道这背后可能涉及侵权风险。

最后是“养老投资骗局”,瞄准长辈的养老钱。骗子会伪装成“投资顾问”,在视频里讲“养老理财”“区块链投资”“虚拟货币”,用“高收益、低风险、保本保息”做诱饵。他们会晒虚假的盈利数据,说“投入1万,半年能赚5万”,让长辈觉得这是让养老钱增值的好机会。可实际上,这些都是非法集资,等长辈投入大笔资金后,骗子就会关闭平台、卷款跑路,让长辈血本无归。

4. 长辈容易被骗,这三个原因最关键

不是长辈傻,而是骗子的套路太精准,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让长辈很难防备。

一是信息滞后,分辨能力弱。很多中老年人不了解短视频的运作模式,不知道哪些是广告、哪些是诈骗,对网上的虚假信息缺乏判断力。骗子说“产品经过国家认证”“项目有政府背书”,长辈很难去核实真假,容易被表象迷惑。

二是情感需求被利用。现在很多子女忙于工作,陪伴长辈的时间少,长辈内心孤独,容易被陌生人的“关心”打动。骗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温情攻势填补长辈的情感空缺,让长辈把骗子当成可以信任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花钱。

三是碍于面子不愿沟通。很多长辈被骗后,怕子女指责“怎么这么不小心”,也怕邻居朋友笑话,就选择隐瞒不说。等子女发现时,已经过了最佳维权时间,骗子早就跑得无影无踪。还有些长辈被洗脑太深,就算子女提醒,也觉得子女是在阻止自己“赚钱”“养生”,反而对骗子更加信任。

5. 子女这样做,才能帮长辈守住钱包

防范这类骗局,光靠长辈自己不够,子女的引导和陪伴才是关键,这几件事一定要做好。

第一,多陪伴多沟通,了解长辈的网上生活。平时多花点时间陪长辈聊天,问问他们在手机上看什么、学什么,有没有遇到让他们心动的“好项目”。不要一上来就指责“你别被骗了”,而是耐心听他们说,再慢慢分析。比如长辈说想报短视频培训班,就跟他们一起看课程内容,告诉他们“真正的培训不会承诺保赚不赔”。

第二,帮长辈做好手机设置,筑牢安全防线。给长辈的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陌生来电拦截;在短视频平台设置“青少年模式”或“长辈模式”,屏蔽不良广告;告诉长辈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的链接,不要随便进私域群,更不要给陌生人转账。

第三,教长辈记住三个“不”,提高防范意识。告诉长辈:不相信“免费领、高收益、根治病”的承诺,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这些信息是资金安全的底线;不独自做大额消费决定,遇到要花大钱的事,先跟子女商量。

第四,发现被骗及时处理,不要忍气吞声。如果发现长辈已经被骗,要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视频截图等证据,然后报警,同时联系平台客服,申请冻结对方账号。不要因为怕麻烦就放弃维权,只有及时采取行动,才有机会追回损失。

这些短视频骗局之所以能得逞,本质上是利用了中老年人的善良和需求。但骗局终究是骗局,再完美的伪装也有破绽,只要长辈提高警惕,子女多些陪伴和引导,就能筑牢防范的防线。

保护中老年人的财产安全,不仅是每个家庭的事,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希望平台能加强监管,把这些诈骗短视频挡在门外;也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这个问题,提醒身边的长辈。毕竟,长辈的养老钱来之不易,不该成为骗子的“提款机”,他们的晚年生活,更不该被骗局蒙上阴影。

你家里的长辈有没有遇到过这类可疑短视频?你是怎么帮长辈防范诈骗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方法。

我是好运相伴,关注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