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重建的74师师长邱维达,究竟信不信任?
发布时间:2025-11-16 04:00 浏览量:2
1947年10月23日,薛岳转呈蒋介石王耀武对邱维达的观察报告。原文如下:
谨将职(王耀武自称)对邱师长维达观察所得呈复如下:
(一)为人本分负责,对主义对钧座(指蒋介石)信仰极深,无不良嗜好。惟处人稍差。
(二)军校及陆大毕业,历充幕僚长及部队长,学识尚属丰富。
(三)曾任军校区队长及主办74军干部教育,训练尚有心得。
(四)作战虽无卓越天才,但每次战役,尚能坚强支持。以该员在整74师悠久历史,仍以安于现职为宜。
王耀武给蒋介石的回复,对邱维达的能力、作风、性格、履历都做了评价,短短140个字,篇幅只够发一条微博的。但是其中的信息量并不少。
对王耀武的评语,我尝试解读一下:
第一条,讲的是邱维达的政治忠诚和主义信仰,为人作风和性格,王耀武对邱维达的忠诚性评价是“极深”,作为黄埔系的红人和几乎是抗战中纯靠战功崛起的黄埔系第一战将,王耀武深知,对蒋的信仰深不深,这是蒋用人的时候最关心的。
那么王耀武这条评价准不准呢?
从邱维达在重建74师之后尤其是淮海战役里的表现看,是准的。邱维达在淮海战役潘塘镇,与70军并肩南突试图重占宿县,陈官庄最后突围中的表现看,他本人对维护蒋政府和中央军是极忠的。比第五军系统的高吉人、熊笑三等还要死硬。
王耀武还提到邱维达本人“处人稍差”。意思是性格比较直,说话不会拐弯抹角,直来直去,人际关系方面不是很润滑。
这句评价其实也比较准。从邱维达写的淮海战役回忆录的行笔口吻、思想活动和言谈中,可以看出,邱维达这个人真的是直来直去的性格,但同时并不狂妄。
比如他1948年1月到南京报到,俞济时对他说:有74军这块牌子就够了,我过去带领74军,不就是打到哪里胜道哪里吗?邱维达认为俞济时有点把与共军作战想得太简单天真了。直接怼了一句:现在与共军作战,是要有真实力量的,盲目搞是要吃败仗的。一句话把俞济时当场怼的不高兴。
此后,在74军随第2兵团离开徐州难逃走到瓦子口的时候,国防部新闻局长邓文仪乘飞机与邱维达讲话,邓第一句就问: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目的地?接着问,老先生希望你们赶快前进!
邱维达不耐烦,敷衍了一句:知道了。心想到底是新闻局长,那里了解战场上的事,把大兵团的作战行动,当作是家常便饭。他听到我不大高兴的答话,似乎也理解到我的情绪(是真直啊,也不怕新闻局长回去添油加醋参你一本“士气不振”),就不往下啰嗦了。最后他让我把投下的通信袋交给杜聿明。说罢飞返南京。
此后被围在陈官庄的时候,国军粮食吃紧,空投乱飘,地上乱抢,74军因为有第对空电台,直接指示空投,抢到了一些粮食。各军纷纷向杜聿明告状,杜要把第七十四军的电台收回,我坚决不肯,杜派高建坐镇电台,监视空投场。
邱维达连杜聿明的面子都不给。
还有一个细节,
以上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得出,邱维达确实性子直,如王耀武的评语:“处人稍差”。
王耀武的评价第二条,讲的是邱维达履历。
既做过幕僚(4方面军参谋长),又做过部队长带过兵。部队长的履历,邱维达曾从王耀武的51师306团团长开始,直做到抗战胜利时的51师师长。从51师团长开始,到51师师长为止。抗战8年,邱维达升迁不算快。但是一直与王耀武有较深的关系。担任过51师师长的人,基本都可以看做王耀武最信任的人了。
第三条,说的是学识丰富,曾有干部教育经历(这对新74师的重建很重要),可以说履历很全面了。既有幕僚经验,又有带兵经验,还有军官队的训练经验。在军队上来说,经历层面几乎无短板。
第四条最关键,说的是作战指挥和战场表现。
王耀武说邱维达“作战虽无卓越天才,但每次战役,尚能坚强支持”。
这评价不算高。比照邱维达在74军成长速度,不算最快,看来和其作战和军事战功方面不够卓越突出也有关系,且邱维达没有一直在一线带兵打仗,如果有作战方面的卓越天才,可能会更多地担任一线军事主官。
与此对比,王耀武之前保举李天霞升任整编军长的时候,对李天霞可是不惜溢美之词。
王耀武说李天霞的83师苏北路南,一路积胜,战绩至为辉煌,74军之前的历次战绩,也多赖李天霞创成。
不过,邱维达在王耀武的口中,邱维达虽然无卓越天才,但是坚持力不错。轻易不动摇,不垮不松。这在淮海战役里74军成为陈官庄包围圈最后放下枪(58师坚守的刘集是陈官庄包围圈里的最后一战),最后时刻还不放弃有组织突围(当时5军8军9军都瓦解了,74军还让58师坚守刘集,掩护51师突围)的表现看,是符合事实的。
最后的最后,最后这句话非常关键,耐人寻味。
“以该员在整74师悠久历史,仍以安于现职为宜”。
说的是邱维达在74军历史悠久,是孟良崮74师被团灭后,幸存下来的少有的74军早期初创骨干老人。当时74军系统的资历相差不多的人,还有周志道,李琰,晏子风少数几个。其余杜鼎,马培基,王梦庚,王奎昌等资历都比他浅。而周志道又升了100军军长。此时邱维达原职为整编74师副师长(曾任51师师长)的他,确实是新74军军长的不二人选了。
不过最耐人寻味的其实是后半句:“仍以安于现职为宜”。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潜台词大概是:
老蒋,反正邱维达的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他极度忠诚,无不良嗜好,履历丰富,有干部组训经验,这对重建74师非常重要。他本人作战天才也许不是最突出的,但是他作战坚强,轻易不动摇,在军内历史极深。他当74师师长目前是最合适的。
你不要动我整编74师师长职位的歪歪心思啊!你不要对整编74师师长的安排另做他想啊!你不要把我亲自保举的邱维达调走,换别人来当74师师长啊。
按当时邱维达刚刚担任重建的整74师师长几个月。为什么老蒋会亲自写信问王耀武邱维达的品行能力如何呢?对邱维达,老蒋这是要重用还是他用?
是不是有人背后离间,说了邱维达坏话?是不是陈诚或者某个大内中枢,靠近老蒋的人给老蒋出歪主意了?1947年10月的时候,老蒋曾经有过调走邱维达,另行安排整74师师长的念头吗?
这些疑问,因为缺乏更多的档案证据,全部无法解答。
不过从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这两个王耀武基本部队在解放战争开始后的遭遇和命运看,国民党高层中枢,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一直在阻止这两个整编师继续以一个有自身显著色彩的小集团得到更多的恩宠和信用。
几个突出的证据:
一是王耀武和俞济时曾连续两次提议将83师和74师合组整编军,集中使用。并先后保举李天霞,施忠诚担任整编军长。但这两个提议最终都没有实现。如果第一次提议因为孟良崮战役74覆亡,83师长被军法会审,导致延误。那么后来王俞二人再次保举施忠诚总应该没问题了吧?事实是,施忠诚的提案也没有实现。
这就导致王耀武的两个基本部队,一直被配属给别的兵团,充当仆从。没有重新形成一个74系的力量。
二是编制番号方面国防部对74师和83师卡得很紧,近乎严苛。
74师重建后,57旅一直在山东没有归建,先后被配属给整编32师等部,从未归建。邱维达屡次提请归还建制,都没有得到准许。
83师的19旅更是一度脱离该师建制,有被拆走之嫌疑。19旅的55团,后来更命令被划给整编49师王铁汉部。
邱维达曾经亲自提报:说2兵团其他各军,都是3师9团制,只有我74军一直是2师6团,为了提升战力,恳请57师归建。
但终未被准许。
综合以上,我们能不能猜测,在1947年10月份的时候,蒋对重建后的整74师师长邱维达,曾经产生过不信任?
其实最反映邱维达这个人性格的,还有一件事。
那就是他在1962年8月写的《孟良崮战役事后调查记》最后的部分,对张灵甫的死亡,他很有“个性”,并没有用当时已经盖棺定论的张灵甫是被击毙的说法。
稍微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都可以想象以1962年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形势,当时以他的国军主力部败将的身份,顶风去写一个不符合“官方定论”的关于张灵甫的覆没过程的文字,要冒多大风险。
孟良崮战役之后,曾经亲赴战场收容调查写过扎实笔记的邱维达,显然是采信了张的随从参谋杨占春的自杀说。只不过没有把“自杀”二字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