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400万点赞,为何献给一次“破例”放行?
发布时间:2025-11-17 14:53 浏览量:1
近日,一名男子因母亲突发急病离世,于是骑着摩托车前去奔丧,由于着急,走上了禁止摩托车行驶的北京四环主路。交警拦下男子后得知其母亲去世的特殊情况,立即安排放行。
这段经历被摩托车行车记录仪录下,被男子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赞扬民警的人性执法。截至记者发稿时,该视频全网点赞量已超400万次。特别是得知原委后,民警一句“耽误您时间了,路上慢点儿,注意安全”,随即放行。让我们看到这数百万点赞,绝非献给对交通规则的突破,而是对规则之上那抹动人的人性温度与执法智慧的由衷礼赞。
点赞,源于对“人本执法”的深切渴望。报道中的宋先生,归家心切,面对50多个红绿灯的绕行,选择了闯入主路以求速达。民警金彤在执法现场,没有机械地开罚单了事,而是在了解其“母亲去世”的特殊情况并上报后,迅速做出放行决定。这处理的不是一起简单的交通违法,而是一个身处悲痛、需要体谅的普通人。这声“路上慢点儿”的叮嘱,瞬间消解了执法者与相对人之间的隔阂,传递出“法亦容情”的暖意。这精准地触动了公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们敬畏规则,但也渴望在特殊困境中被看见、被理解。这400万点赞,是为这份将心比心、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投下的支持票。
点赞,映照出公众对执法“艺术”的高度认同。交通规则的终极目的是保障安全与秩序。朝阳交通支队高速大队大队长林东的解读点明了关键:“当群众遇到急事儿,作为执法者在维护规则时保有温度,而不是机械性地执行规则,正是体现了理性、平和、文明的执法理念。”此事件中,执法者并非放弃原则,而是在坚守法律精神——保障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做出了更具优先级的判断:让一个儿子尽快赶回家尽孝,同样是维护了一种深沉的社会伦理秩序。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执法“艺术”,展现了基层执法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担当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点赞,更是对构建良性社会生态的积极呼应。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规则秩序与人文关怀并存的社会。宋先生发布视频的初衷,是“留个纪念”,寻求慰藉。而网友们的海量点赞与赞扬,则自发形成了一场关于如何执行规则、如何对待他人的公共讨论。大家由衷敬佩民警金彤“入警6年”所展现的成熟与担当,也被宋先生那份“一下子哭出来”的真挚孝心所感动。这启示我们,社会治理,尤其是直面群众的基层执法,既要有恪守规则的“铁面”,也要有体察民情的“柔肠”。这种刚柔并济,能有效提升执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激发更多的善行与共鸣。
这超400万的点赞,看似献给一次个例,实则寄托着人们对一个更加人性化、更有温度的社会运行方式的普遍期待。它告诉我们,冰冷的条文之外,人心的尺度同样重要。当严格的规则执行遇上不可抗的人情因素时,一次充满理解的灵活处置,远比僵化的“铁面无私”更能彰显法治的深意,也更能凝聚人心。这起事件,为所有公共管理者和执法者提供了一个生动范本:在履职中,永葆一份洞察世事人情的敏锐与悲悯,让规则在适用时闪耀人性的光辉,方能实现法律权威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谱写一曲规则与温度双向奔赴的和谐乐章。(作者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