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对不共戴天的历史风云人物!
发布时间:2025-11-17 17:37 浏览量:1
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在土壤中生根发芽,终成参天大树。他们的仇恨无非来源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亡国之奴、灭门之仇。
1.夫差——勾践
我相信夫差临死之前必定十分悔恨当年没有杀死勾践,以至于让勾践找到机会复仇自己。其实他们两家是世仇,夫差的父亲阖闾就是在与勾践的交战中战死的,这也算是杀父之仇。当夫差执掌起吴国大权并迅速强大后,本该一举荡平越国,为父亲报仇,然而夫差却因为虚荣心饶了勾践一命,就因为这一念之差,断送自己的前程,付出了生命。
确实当时勾践所表现出的低贱足够迷惑人,他为夫差牵马,为其尝粪便,正是种种做法让夫差放松了警惕。为自己博得了一个放回去的机会,回去更是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不断的强大自己,最终趁着夫差率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之际,勾践乘虚偷袭,大败吴国,最终夫差被俘获。显然勾践没有像当年夫差放过自己一命那样去放过他,果断的将其杀死。
2.庞涓——孙膑
其实庞涓、孙膑两人之前关系非常好,可以说是情同手足,两人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时,更是嬉笑打闹,非常欢乐。然而随着两人踏上职场,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庞涓先是先下山找工作,来到了魏国,并且很快受到重用。等到孙膑来投奔自己时,庞涓心中十分忐忑,他害怕孙膑的才华胜过自己,很快能够取代自己,于是设计陷害孙膑,使孙膑遭受膑刑(削去膝盖骨),自此之后终身无法站立行走。
孙膑受到如此耻辱后,没有选择就此颓废,为了迷惑庞涓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他通过装疯卖傻,甚至不惜吃粪便来迷惑庞涓,为自己赢得了生的机会。最终他辗转来到齐国,一方面开始发挥自己才能,另一方面开启了自己复仇之旅。
以庞涓为代表的魏国和以孙膑为代表的齐国展开正面对决,显然庞涓的能力远不如孙膑,先后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中战败,最终无颜面对众人,自刎而亡。其实庞涓应该是非常后悔对待自己的这位老同学,两人共同辅佐魏国,必是一段佳话。
3.刘邦——项羽
项羽乌江自刎前估计十分后悔当年没有在鸿门宴上干掉刘邦,两人本是并肩作战的兄弟,怎知天下大定之时,却因为地盘的分配不均渐生嫌隙。其实在楚汉相争的前期,项羽有足够大实力歼灭刘邦,谁知没有把握住。与此同时,刘邦在韩信等人的加持下,逐渐反败为胜,项羽走投无路只得乌江自刎。
4.诸葛亮——司马懿
诸葛亮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司马懿,而是整个曹魏的谋士团,失败是必然的。诸葛亮数次北伐始终迈不过司马懿这道坎,复兴蜀汉的愿望始终实现不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当然两个人也是相爱相杀,广为人知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穿空城却选择退兵,是因他需要诸葛亮来维持自己在曹魏政权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面对诸葛亮的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反而关心诸葛亮起居,始终坚守不出,挫败了诸葛亮速战速决的想法。
5.高欢——宇文泰
北魏末年,权臣尔朱荣覆灭后,高欢迅速崛起掌控住朝廷,并且试图掌控四方势力。与此同时宇文泰不愿受到高欢节制,选择脱离,不久后宇文泰的上司贺拔岳被高欢间接害死,宇文泰由此成为威震一方的的首领,后立元宝炬为帝,成立西魏政权。自此之后,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高欢与宇文泰也从对手变成了不死不休的宿敌。
自此之后的十年间,高欢与宇文泰之间爆发了五次大规模战役,双方你来我往,不分胜负。可惜最后高欢没有顶住压力,在玉璧折戟,其后代创建的北齐政权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6.牛僧孺——李德裕
牛僧孺在科举时大肆抨击当时权贵,从而得罪了当时的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因此他的仕途十分不顺畅,没有任何升迁的机会,仇恨的种子就此种下,两家的恩怨就此结下。
在此后的四十年间,两家经常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只要一派得势,必竭力排挤另一派,将其主要成员贬斥出朝。牛僧孺拜相后,直接将李德裕远放外地担任节度使,远离朝廷。加之一朝天子一朝臣,唐武宗在位时,非常赏识李德裕,直接任命其担任宰相。
随着唐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他非常不喜欢李德裕的行事风格,在牛僧孺大肆打压下,李德裕被一贬再贬,最终贬为崖州(今海南三亚)司户参军,仅仅一年后便病逝。两家近四十年的争斗,最终以李家的失败而告终。
7.朱温——李克用
早年间朱温被黄巢军队围困之时,李克用率军帮朱温解决掉外围包围圈,化解了此次围困。按理来说这也算是有救命之恩了,然而朱温仿佛是白眼狼一样,在庆功宴上竟然要射死李克用,好在在亲随拼死保护下,李克用得以逃脱。自此之后两家结下世仇,李克用据河东(太原),朱温据汴梁,两家经常爆发冲突。
李克用没有熬过自己的这个老对手,率先驾鹤仙去,他临终前将三支箭交给儿子李存勖,嘱其完成三大遗愿,其中第一大遗愿便是灭朱温(后梁)。多年以后,李存勖不辱使命,成功灭掉后梁,完成了父亲当年的屈辱。
8.王安石——司马光
王安石、司马光两人是北宋历史上耀眼的明星,早年曾是同僚,甚至一度是朋友,两人都彼此赏识对方的才华。为了打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困局,两人都向朝廷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宋神宗即位后,必须在两人不同的政策中选出一个来执行变法,两人在治国理念上有着巨大的分歧。最终,一心想要改变现状的宋神宗选择了支持王安石,变法就此拉开,两人在朝政大事上分歧越来越大。
王安石在位时,司马光只得选择隐退,退居洛阳著《资治通鉴》;司马光拜相后,尽废新法。
9.岳飞——完颜宗弼
以当时的战绩来看,岳飞绝对有实力光复河山,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绝对能够将完颜宗弼击溃,让其不敢再犯。完颜宗弼在灭北宋的军事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是金国非常出色的大将,但当他遭遇岳飞后,局势开始扭转。完颜宗弼因此对岳飞是咬牙切齿,两人仇恨非常深,他认为岳飞阻挡了他建功立业的脚步。
战场上屡屡战败的完颜宗弼认为靠武力是解决不掉岳飞的,必须利用南宋朝廷内部的政治矛盾,向宰相秦桧提出 “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的和议条件,以此来除掉自己最大的对手。显然他这招奏效了。
10.李自成——吴三桂
李自成最大的失败是没有约束住部下,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当时在李自成攻下京城后,为稳固北方局势,避免腹背受敌,决定招降吴三桂及其麾下的关宁铁骑,吴三桂见明朝再无希望,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可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得知自己的父亲被大顺军拷打,自己最喜欢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手下霸占,自己还要归顺他,这是何等的耻辱,随即率部返回山海关,与李自成决裂。
当然以吴三桂的力量是难以抗衡李自成的,于是他选择投靠了清朝政权。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反叛,大军随即出发征讨,可是在清朝的加持下,大顺军一败再败,吴三桂带着清军直扑北京。李自成自知大势已去,只得选择撤出京城,并且在退出北京前杀害了吴三桂全家三十余口。
以上便是历史上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人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矛盾的爆发点最主要的来源便是权力,在权力的引诱下,最亲密的关系也会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