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在我家时每月给她3000,没想到去小叔子家了每月3000让继续给

发布时间:2025-11-17 17:45  浏览量:1

婆婆在我家时每月给她3000,没想到去小叔子家了每月3000让继续给

我和老公结婚十二年,婆婆在我家同住了五年。这五年里,每月一号我都会准时把三千块钱转到婆婆的银行卡上,从没想过有一天这笔钱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不是我小气,只是这笔钱的来龙去脉,总得说清楚才行。

婆婆一共两个儿子,我老公是老大,下面还有个小五岁的小叔子。当年我们结婚时,小叔子刚上大学,家里的积蓄大多供他读书了,我们婚房的首付基本是我和老公自己攒的。婆婆总觉得对不住老大,结婚后没两年就主动搬来照顾我们的生活,说是帮忙,其实是想多弥补一点。

那时候我刚怀老大,孕吐反应严重,老公工作又忙,婆婆的到来确实解了燃眉之急。她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菜回来给我做营养餐,晚上还会帮我们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熨烫好。我看她辛苦,就和老公商量,每月给她三千块钱,一来是让她手头宽裕些,想买点什么不用伸手要;二来也是我们做子女的一份心意。

老公当时还有些犹豫,说婆婆肯定不肯要。没想到我把钱递过去时,婆婆推辞了两下就收下了,只是红着眼圈说:“我不是图你们的钱,就是想帮你们多分担点。”从那以后,这笔钱就成了我们家的惯例,每月雷打不动。婆婆也把钱花得明明白白,有时候给孩子买玩具,有时候添补家里的日用品,从不用我们额外操心。

去年年底,小叔子终于结婚了,婚房买在离我们不远的小区。刚结婚没两个月,小叔子就提着礼品来家里,支支吾吾地说想让婆婆搬过去住一段时间,说是弟媳怀孕了,也需要人照顾。我和老公没多想,觉得兄弟俩轮流尽孝是应该的,就帮着婆婆收拾了行李。

婆婆搬走那天,拉着我的手嘱咐了半天,说让我别太累,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我当时还挺感动,想着等弟媳稳定了,再把婆婆接回来小住。临走前,我特意提醒老公,这个月的三千块钱已经转过去了,让他跟婆婆说一声。老公点点头,说他知道了。

可没想到,过了没几天,老公就神色凝重地回来跟我说了件事。原来小叔子私下找他,说婆婆在他家里开销也大,让我们每月那三千块钱继续给。老公觉得有些不妥,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就回来跟我商量。我一听就愣住了,这钱是我们给婆婆在我家帮忙的生活费,现在她去照顾小叔子了,怎么还要我们出钱?

我当时强压着火气,跟老公说:“这事得问清楚,不是我们不给钱,是得有个说法。婆婆在我们家,我们给钱是应该的,可现在她去小叔子家照顾弟媳,理应由他们承担这笔费用。咱们可以逢年过节多给点,但每月固定三千,这说不过去。”老公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说他去跟小叔子沟通。

结果没两天,老公回来耷拉着脑袋说,小叔子根本听不进去,还说:“都是妈的儿子,凭什么你们只养五年就不管了?再说这钱是给妈的,又不是给我的,你们怎么还那么计较?”这话彻底把我惹火了,我不是计较钱,是计较这份道理。

为了弄清婆婆的想法,我特意买了她爱吃的点心去小叔子家。一进门,就看到婆婆在厨房里忙活着,弟媳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我来,婆婆赶紧擦了擦手迎过来,拉着我问长问短。聊了一会儿,我才旁敲侧击地提起钱的事。

婆婆叹了口气,说她也不知道小叔子找我们说这事了。“我在这儿住,他们也给我钱,只是你弟媳总说怀孕要补营养,钱不够花。你弟弟也是没主意,就想着让你们也出点。”婆婆说着,眼圈就红了,“我知道委屈你了,这钱你们别给了,我跟他们说去。”

看着婆婆为难的样子,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其实我明白,婆婆夹在中间最难做。一边是大儿子家的情理,一边是小儿子家的难处,她怎么选都不对。我拉着婆婆的手说:“妈,钱的事您别操心,我们兄弟俩会商量好的。您在这儿好好照顾自己和弟媳,别的都不用管。”

从小叔子家回来,我就跟老公制定了一个方案。我们可以继续给婆婆钱,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每月固定三千,而是改成每月给一千五,剩下的一千五由小叔子承担。另外,逢年过节我们再额外给婆婆红包,这样既尽了孝心,也不会让小叔子觉得理所当然。

老公拿着这个方案去找小叔子,一开始小叔子还不乐意,说我们偏心。直到老公把这些年我们照顾婆婆的开销,还有婆婆在我们家的付出一一摆出来,小叔子才没了话说。他也承认,之前是他考虑不周,只想着自己的难处,忽略了我们的感受。

最后,小叔子同意了我们的方案,还主动跟我道歉,说不该让我受委屈。婆婆知道后,特意做了一桌子菜,让我们两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饭桌上,婆婆看着我们兄弟俩,欣慰地说:“一家人哪有什么隔夜仇,有事好好商量,比什么都强。”

这件事过后,我反而想通了很多。家庭里的矛盾,大多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沟通不畅和私心作祟。小叔子一开始的做法虽然不妥,但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只是用错了方式。而我们作为大哥大嫂,多一份包容和理解,事情就能圆满解决。

现在,婆婆还是在小叔子家照顾弟媳,我们每月按时给她转一千五,小叔子也会按时把他那部分钱给婆婆。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带着孩子去看婆婆,有时候小叔子一家也会来我们家做客,两家人相处得比以前还要和睦。

有一次,弟媳私下跟我说:“嫂子,之前的事真是对不起,是我太不懂事了。现在我才明白,一家人相互体谅才能过得好。”我笑着说:“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以后咱们互相帮衬,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其实,赡养老人本就是子女的责任,但这份责任不该只压在某一个人身上。兄弟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共同承担,而不是斤斤计较,互相推诿。钱没了可以再挣,但亲情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想起刚结婚的时候,婆婆总跟我说:“一家人过日子,就像齿轮一样,得互相咬合才能转得起来。”那时候我还不太懂,现在终于明白了。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兄弟之间,亦或是婆媳之间,都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才能让这个家温暖和睦。

前几天,婆婆给我打电话,说她攒了点钱,想给两个孩子各买一身新衣服。我连忙说不用,我们自己会买,让她把钱留着自己花。婆婆却坚持说:“这是我的心意,你们别推辞。你们对我好,我都记在心里呢。”

挂了电话,我心里暖暖的。其实老人要的从来不是多少钱,而是子女的一份孝心和关心。而作为子女,我们不仅要给老人物质上的保障,更要给他们精神上的陪伴。只有这样,才能让老人安享晚年,也才能让这个家充满爱和温暖。

现在,我再也不会为那三千块钱的事烦心了。因为我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互相理解,任何矛盾都能迎刃而解。而那些所谓的金钱纠纷,在亲情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我一怒之下拒绝给这笔钱,或者和小叔子吵起来,现在的局面会是什么样?恐怕两家人早就形同陌路了。幸好,我们都选择了冷静和包容,才让事情有了好的结果。

家庭,从来都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爱的地方。在这个家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愿意不愿意包容。只要每个人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付出,这个家就会永远充满阳光和温暖。而那些所谓的矛盾和纠纷,也会在这份爱和包容中,慢慢化解。

如今,弟媳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婆婆每天忙着照顾孙子,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我们两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大人们在一起聊天,热闹得就像一家人。看着这温馨的画面,我更加坚信,互相体谅、互相包容,才是维系家庭和睦的最好秘诀。

至于那笔赡养费,我们依然按照之前的约定执行着。每月一号,我和小叔子都会准时把钱转给婆婆。有时候婆婆会把这些钱攒起来,逢年过节给孩子们发红包,有时候会用来买些保健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看着婆婆开心的样子,我们做子女的,也觉得无比欣慰。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在家庭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和猜忌。只要大家都能敞开心扉,坦诚沟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那些曾经的矛盾和误会,也会成为增进亲情的催化剂,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我们两家人还会一起面对很多事情。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这份理解和包容,就一定能让这个大家庭永远和睦幸福,让婆婆安享晚年,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