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50万辆,北京现代“智启2030”掀合资反击

发布时间:2025-11-17 17:47  浏览量:1

“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大字吸睛,小字免责;饥饿营销,订单注水;不抢就没,周榜内卷。”

2025年北京现代“智启 2030 计划”战略发布会上,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周斌身后的 LED屏突然亮起这32个白色粗体字,黑色背景的衬托下,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向新能源行业 “营销内卷” 的亚健康生态。

“有的车企靠套路制造焦虑,反而丢了造车的核心本质。”周斌的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这张“敢说真话”的 PPT 瞬间刷爆行业朋友圈,成为当天最具话题性的发布会名场面。

而在32字标语之后,屏幕随即切换:E羿欧纯电 SUV 的11.98-14.98万指导价、120万公里严苛测试数据、600k续航里程依次呈现——北京现代用“破乱象→亮实力”的鲜明节奏,拉开了合资品牌新能源反击战的序幕。

这场发布会上,“智启 2030 计划”正式落地,未来5年50万辆的销量目标、13款新能源车型的产品矩阵、全链路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彰显着北京现代重返新能源赛道中心的野心,更标志着合资品牌的新能源反攻,从“单点产品突围”进入“体系化对决”的新阶段。

卡位关键局

北京现代的“掀桌子”式表态,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精准击中了当下新能源市场的痛点。

过去十年,自主品牌与新势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抢占份额,此前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比曾不足 15%,一度陷入“被动跟随”。

但随着头部合资企业加速转型,格局已在悄然改变:部分合资品牌的纯电系列凭借双轨发展战略,稳居合资电动销量前列;有的合资品牌推出亲民价格的纯电 SUV,精准切入主流消费市场;还有品牌依托专属架构打造的战略级纯电车型,上市后快速突破订单量,创下合资新能源增长纪录,交付后更在细分市场持续领跑。

近年合资品牌新能源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市场占比已回升至20%以上。进入2025年,更多合资品牌战略集中落地,行业将这一年定义为“反攻元年”与“起势即定势之年”—— 竞争已从性价比比拼,升级为战略、技术、生态、服务的全方位对决。

正是在这一关键节点,北京现代以“智启 2030 计划” 强势入局,作为北汽集团“三年跃升行动”与现代汽车“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战略的核心载体,该计划围绕“产品、技术、合作、出口、服务、责任”六大维度构建体系,旨在成为合资转型的标杆。

5年50万

“智启 2030 计划的核心野心,藏在发布会现场另一张关键 PPT 中:蓝色柱状图清晰划分 “国内30万辆+海外20万辆” 的50万销量构成,下方“2025年8万→2026 年出口12万→2027年16 万→2030 年 20 万”的阶梯式目标,直观呈现“内销 + 出口”双轮驱动的底气。这一目标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油电并举”与“梯度突破”的产品规划之上。

PPT 的时间轴图谱给出明确路线:

2025 年EO 羿欧为“破局之作”;

2026-2027 年推出5款中型新能源车(全系 L2+ 级智驾);

2028-2030 年发布 7 款高端车型(搭载 L3 智驾与软件定义汽车技术),最终形成 “13 款新能源 + 7 款燃油车” 的 20 款产品矩阵;

其中,EO 羿欧作为战略起点,历经7年研发、120万公里测试,以“15 万价格承载3万品质”打破合资新能源刻板印象 —— 现代E-GMP纯电平台加持下,最大功率 215kW,800V 高压快充10分钟续航200km,地平线征程5芯片赋能的智能座舱,更适配中国路况与用户习惯。

发力布局新能源车的同时,北京现代也未盲目放弃燃油车板块。

PPT中“燃油稳基盘、新能源拓增量”的双轨示意图,用双色箭头分别指向“伊兰特 / 途胜迭代”与“EO 羿欧等新品”,瞄准现有1200万+用户基盘(超70% 为增换购用户)。海外出口则依托现代集团全球销量TOP3优势,烟台工厂作为核心基地,EO羿欧将出口东南亚、欧洲2余国,胜达、途胜同步进入哈萨克斯坦、中南美市场,目标构建20万+出口体系,让中国造服务全球用户。

本土生态圈筑核心力

合资品牌转型的最大痛点,曾是“全球技术与中国需求脱节”。

北京现代在PPT中用“过去 vs 现在”对比图直指核心:

左侧“全球出方案→中国做适配”的单向箭头被划红叉,

右侧“中国提需求→全球共研发”的双向箭头高亮展示,

下方“研发周期缩短 30%”的标注,见证其“三地协同研发体系 的成效——烟台、上海、北京三大研发中心联动,以上海500 人本土团队(80%中国籍工程师)为核心,聚焦智能技术本土化。

“全球技术底座 + 本土生态合作”的生态圈图谱,更成为技术板块的亮点:北京现代居于中心,四周辐射宁德时代(210Wh/kg 三元锂电池)、大疆(视觉算法)、地平线(芯片)、MOMENTA(高阶智驾),每个合作节点都有明确成果 —— 如“大疆+地平线智驾识别准确率提升40%”。

这种模式让 EO 羿欧的智能座舱支持方言识别、连续对话,可控120 余项功能,响应速度低于0.5 秒,完美贴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

强化用户信任护城河

针对新能源用户“充电难、售后弱、保值率低”三大痛点,北京现代在 PPT 中设计“服务护城河”三维模型:充电维度标注“30万充电桩接入+三免家充服务”(免费勘测、安装、维保),渠道维度明确 “2027年380家E专属网点+商圈快修中心”,保障维度突出“电池终身质保(首任非营运车主)+三年保值率承诺”,每个维度都配进度条展示落地节点,增强用户信任感。

实际落地中,北京现代与国家电网、特来电合作,用户通过APP可实现充电桩查询、预约、导航全流程操作;24小时应急充电服务解决突发需求;轻量化网点布局让看车修车更便捷;数字化流程覆盖从购车到售后的全周期。

“1200 万+用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服务转型的核心是从‘卖车’到 ‘做用户出行伙伴’,让老用户信任新能源,新用户感受合资温度。”类似的观点,北京现代的诸多高层在不止一个场合反复强调。

发布会结尾的 PPT 展望图中,“2030年合资新能源35%市场占比”的预测旁,“北京现代跻身第一阵营”的标注格外醒目。这场转型对北京现代而言,不仅是业务升级,更是品牌重生——摆脱“传统合资”标签,重塑“技术自信、品质可靠、服务贴心”的形象。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新能源技术迭代快、需求多变,对战略执行与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凭借现代集团全球技术支撑、北汽本土资源、1200万+用户基盘,以及“智启2030计划”的清晰布局,北京现代已具备破局底气。

从32字PPT的敢于发声,到50万销量的野心落地,北京现代正以“合资2.0时代引领者”的姿态,在新能源反击战中撕开突破口。

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体系对决的大幕已拉开,这个深耕中国23年的品牌,能否用实力改写格局?答案或许就藏在EO羿欧的每一次充电、每一次驾驶体验中,藏在用户对“合资新能源”重新建立的信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