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家:我在中美往返8年,为何美国没有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

发布时间:2025-11-17 21:30  浏览量:1

文|编辑:笔舞人生

2020年8月的时候,美国确诊人数已经超过570万,每天新增病例在八千到一万二之间,但全国住院人数只有五千多,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不到两千,九成确诊者没有进入医院,而在武汉疫情高峰期一天就出现上万确诊,当地迅速搭建方舱医院并调动医护人员进行应对,美国这边却让轻症患者自己在家隔离,医院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美国医院不愿意接收轻症病人,不是因为床位不够,全美共有九十三万张病床,人口三亿三千万,平均下来比中国还要多,问题出在医院是私人经营的,八成以上由公司开设,轻症患者住院的话,医保报销得少,自己付的部分又特别贵,普通病房一天要几千美元,ICU更吓人,一天上万块,医院也不愿意做赔本的事,所以干脆不收,连CDC也建议轻症别去医院,把资源留给重症病人,这个政策听起来合理,其实和医院赚钱的想法完全一致。

医院门口贴着告示说,有症状先打电话问一下,轻症别直接跑过来,这话听着像是关心病人,其实是医院在挡住人潮,2020年开头那三个月,医院因为把非紧急手术都停掉了,总共亏了两千多亿元,到了五月,医疗行业一个月就裁掉一百四十万员工,这么多人被裁不是因为疫情严重,是因为医院的钱实在不够用了,加州和德州那些地方,海滩上照样人挤人,政府连强制隔离的办法都没有,大家觉得自由比命更要紧。

说白了,美国的这套体系就是冲着赚钱去的,公共卫生被排到后面,医院没有被挤爆不是因为资源足够,而是根本不让人们进来,中国当时是咬着牙把资源投进去,先把病毒传播给切断,美国那边宁可让病毒继续扩散,也要保持医院运转,结果死亡人数就冲到了百万以上,直到2022年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住院率才降下来,这不是因为策略改变了,而是疫苗普及了,他们早该这么做了。

疫情期间,底层打工者过得最艰难,中国的医护人员全都投入工作,轮班和休息都有安排,再看美国这边,医院一开始裁员,护工、保洁人员和行政员工就都被辞退了,这些人本来工资就不高,现在连工作也丢了,平时那种轻资产模式显得效率很高,但一到紧要关头,低收入人群连看病的机会也被剥夺了,这背后是系统的问题,也是人性的问题,最终承担后果的还是普通百姓。

2020年3月,美国疾控中心说轻症患者应该在家休息,到了5月,医院开始大量裁员,8月加州每天新增病例超过一万,但住院人数只有五千左右,2021年疫苗推出后,重症患者明显减少,2022年奥密克戎毒株的住院率也比德尔塔低很多,这些时间点放在一起,并不是偶然,而是整个系统运行的结果,你可以认为他们反应不够快,也可以觉得他们考虑得很周到,但有一点始终没变:不收治轻症病人,是出于精打细算,而不是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