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迎冬,中老年牢记:“1不裹,2不闯,3不沾”,平安过冬!

发布时间:2025-11-17 21:40  浏览量:1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一到,就意味着“猫冬”模式正式开启——今年乙巳蛇年闰了六月,寒衣节跟小雪节气凑得近,老话“小雪不封地,天寒未到顶”,白天气温大多还在零度往上,可早晚凉得透,正是中老年人容易受折腾的时节。缅怀先人是老规矩,顾好身体才是根本,这几个“禁忌”可得弄明白!

先说说“1不裹”:

别盲目裹厚重棉衣!寒衣节虽叫“寒衣”,但这会儿天气没到冻透的地步,中老年人要去路口祭拜、收拾越冬物件,穿得跟裹粽子似的,不仅活动不便,祭拜时弯腰、烧纸都费劲,稍微一动就出汗,风一吹汗湿贴身衣服,比穿薄点还冷。不如穿“薄棉+外套”的两件套,热了能脱,冷了能加,灵活又保暖。

再讲“2不闯”:

一是不闯荒郊野外的偏僻墓地。老辈说“寒衣节祭晚不祭早”,墓地大多在郊外坡地,十月一的落叶铺得跟地毯似的,踩上去打滑,加上山风比城里烈,中老年人独自去,万一摔着、冻着,身边没人照应太危险。

其实在家门口十字路口,摆上祭品、烧点寒衣,心意到了就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二是不闯医院探望卧床病人。换季本来就容易生病,医院里来往的人多,病菌也杂,中老年人抵抗力弱,去一趟很容易交叉感染;再者,寒衣节是缅怀先人的日子,氛围偏肃穆,病人本身心情就敏感,这会儿去探望,难免让对方心里添堵,不如发个问候信息、等过几天天气稳了再登门。

最后是“3不沾”:

第一,不沾路边的丢弃物。寒衣节前后,路边常能看到别人祭祀完剩下的纸盒、旧衣物,有些长辈过日子仔细,觉得扔了可惜就想捡回家。可这些东西要么沾了灰尘病菌,要么是别人特意丢弃的“送寒衣”用品,带回家既不吉利,还可能让家里空气变浑浊,影响家人健康,再便宜也不能要。

第二,饮食不沾“凑活”。寒衣节是迎冬的头一天,老辈讲究“冬补从寒衣节起”,不能随便吃口凉饭、啃块馒头就打发了。不如炖锅暖心的肉汤、炒俩热乎素菜,再蒸碗杂粮饭,热乎饭进肚,身子暖了,抵抗力也跟着提,这也是“迎冬纳福”的好寓意。

第三,烧纸不沾“草率离席”。不管在哪祭拜,烧纸时都得离草木、柴火堆远点儿,而且必须守着纸灰完全燃透,用沙土或水把火星浇灭了再走。

秋冬天气干、风又大,一点火星子吹到枯叶上,就可能酿成火灾;再者,对着没燃尽的纸灰走,也显得对先人不恭敬,心意得送得妥妥帖帖才好。

寒衣节,念的是先人,疼的是自己。中老年人过日子,图的就是个平安顺遂,尊重老传统不代表要硬扛风险。记好“不裹厚衣、不闯偏地病院、不沾弃物不凑活饮食不草率烧纸”,把身体护好,把日子过暖,让先人放心,也让家人安心,这才是寒衣节里最实在的“孝道”和“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