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号召大家捐款,陈诚说:有钱的不愿献,愿献的没有钱
发布时间:2025-11-18 04:21 浏览量:1
“捐钱就能打胜仗?”1938年武汉街头,有人这么嘀咕。结果5天后,50万人把这句话咽回肚子——连乞丐都饿一天肚子,把饭钱塞进献金箱。
那会儿汉口最热闹的不是戏园子,是江汉关码头临时搭的木头台子。周恩来站在台上,没喊口号,先掏口袋:240块大洋,哗啦啦倒进箱子,声音脆得能盖过江面的汽笛。旁边郭沫若更绝,把刚领的薪水连带老婆攒的私房钱全倒进去,钢镚滚得到处都是,逼得维持秩序的小巡警蹲地上捡——捡完又默默把自己饷银添进去。
最打脸的是之前唱衰的国民党高官。陈诚在指挥部拍桌子:“工人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话音没落,裕华纱厂一千多女工排成长队,头巾上全是棉絮,每人手里攥着三天工钱——12块大洋,够买40斤小米。她们把硬币摞成小山,转头就回车间,当天还加班到夜里十一点,说“多织一匹布,等于多一发子弹”。
真正让武汉爷们儿眼眶发潮的,是武昌码头的那群乞丐。200多人,烂棉袄露着瓤,排队把破碗扣过来——倒出40块脏得发黑的铜板。领头的老乞丐说:“我们没家,但中国没了,连要饭的地儿都没了。”当天教养所破例给每人多发一个馒头,结果馒头在桌上摆臭了,没人动。
最绝的是汉口花楼街卖热干面的小贩。把挑子往献金台前一搁,扯着嗓子喊:“今天不吃面,吃子弹!”木箱里瞬间堆满沾芝麻酱的零钱。有个穿绸缎的商人本来捐了5块,一看这架势,默默把金怀表也摘了——第二天全武汉传:捐钱的表,走得比鬼子炮还准。
钱到底算多算少?按当时价格,100万只能买20挺捷克机枪。但日军情报部后来密电里写:“武汉出现金钱海啸,支那民心未死。”更扎心的是,蒋介石在日记里酸溜溜记一笔:“共党煽动之术,使民众忘死。”——他忘了,自己政府发的“救国公债”,连虞洽卿这种大亨都只肯赊账。
献金台撤走那天,武汉关钟敲了21下。周恩来没上台讲话,蹲在箱子旁边帮数钱,手指被铜锈染得发绿。有人问他图啥,他咧嘴一笑:“等打完仗,这些钱会变成孩子课本里的一句话:‘当年,我们没投降。’”
如今武汉档案馆里,那本献金册子纸都脆了,但翻开还能看到:第37页,乞丐教养所,40元;第128页,盲说书人,8块银元,备注栏写着——“听得见炮火,就捐得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