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大家谈丨黄东和:“事上炼、致良知”为商业进步提供了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5-11-18 10:16  浏览量:1

11月7日,“儒学大家谈:阳明心学的日用之道”学术研讨活动在孔学堂举办。深圳市深商研究会创会会长黄东和围绕“实事求是——深商与阳明心学的日用之道”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阳明文化中的“事上炼、致良知”为商业进步提供了方法论。


黄东和说,商业社会的进步与阳明文化中的“事上炼、致良知”一以贯之。“人人皆可成圣贤”,最能体现阳明心学的日用之道,也是对王阳明致良知悟实用学说的通俗一个阐释。它本质上其实是人本主义,是对个体价值的张扬。其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圣贤的精英专属属性,主张圣贤的本质是良知的觉醒与践行,而非身份或天赋的限制。在商业社会中,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社会分工当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且还存在经济回报,使得个体在细分的领域当中可以称王或者是圣贤。所以在西方的商业社会中常常可见钢铁大王、纺织大王、石油大王等等,只要在擅长领域做到第一,就会有丰厚的经济回报,不需要体制的束缚。现在很多年轻人相信“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但编制总是有限的,无尽的“编制”就是商业社会中的成就和贡献。所以,商业社会的大分工才是满街圣人的底层逻辑。

既然提到商业社会的大分工,就不得不提出,阳明心学主张的“事上炼、致良知”为商业的改革和进步提供了方法论。近些年来新兴的企业家热衷阳明心学的根源,在深圳体现的特别明显。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事上炼、致良知、经世致用”跟主流的价值观保持了一致,既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又是改革开放的共识,这是阳明心学的新表述和新发展,以创意为瑰宝,以实力狠准为目标,事事敢为天下先。如果说现在的深圳精神和城市精神可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实事求是为天下先”。具体到深商,1992 年南方谈话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就是阳明心学对于商业社会企业家行为的指导,这也是企业家喜欢心学的根源所在,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商业社会也得以蓬勃发展,相辅相成,知行合一的社会效果也得以实现。

在深圳,金蝶软件徐少春、达实智能刘磅等知名企业家研究阳明心学较为出名,从体制内走出的企业家王石,其 “健康丰盛人生” 的实践的,更是心学 “知行合一” 的鲜活案例 —— 经商创业、登山公益、文明研究等多元探索,印证了商业社会为个体价值实现提供的广阔空间。黄东和认为,深圳精神与阳明心学高度契合,“实事求是、敢为天下先” 的城市精神,正是心学在当代商业语境下的新发展。

黄东和欢迎人们来深圳研习心学和田野调查。他建议,作为阳明心学研究高地的孔学堂,应进一步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通过聆听企业家心声、记录其实践经验,建立 “企业家精神大数据中心”,将无形的思想智慧转化为可传承的学术资源,让孔学堂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殿堂,更成为心学新思想的发源地与企业文化的汇聚地。

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