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不到24小时,糟心的事发生了,原来樊振东和陈梦的处境一样
发布时间:2025-11-18 11:50 浏览量:1
夺冠不到24小时,樊振东就被恶意言论围攻,陈梦带伤拼到铜牌仍遭造谣和抹黑,冠军们在胜利的第一天就得忙着自证清白
那晚的全运会男单决赛热闹得像过年,4比1,樊振东赢下林诗栋,胸前那块金牌沉甸甸的,观众席的欢呼跟着一起涨上来
不到一天,屏幕另一头就开始翻脸,有人质疑他故意放水,有人阴阳怪气,像是把热搜当球拍在甩
他刚用实力写了个句号,互联网就把它改成了问号
同一个赛场,陈梦打着封闭针硬扛,4比2逆转蒯曼进四强,最后拿了铜牌
你以为会是一片“辛苦了”,结果等来的却是“占名额”的嘲讽
更离谱的是,有人拿出几张模糊截图,造谣她靠“教练戴VR眼镜现场作弊”
事实很简单,佩戴设备的是队医,还是赛后才用的恢复器材,可谣言先跑完了全场
这不是第一回了
2021年东京,她夺冠后说了句“我的时代来了”,被骂了四年;
2024年巴黎卫冕,追平传奇战绩,又被抛出一个离谱到发笑的“花400亿买参赛资格”
当谎言反复被喊出来,真相就得更大声
樊振东也一样,不只是被键盘戳几下那么简单
有人冲进他酒店偷拍,有人把他的身份证信息往外丢,他的家人接过无数骚扰电话和恶意留言
这已经不是追星,这是越界,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推到放大镜下反复烤
更刺眼的是,这股风还堂而皇之地被叫成“饭圈文化”,好像换个名字就能无罪
可是体坛不是舞台门口,拿战术和比分说话,比拼的从来不是谁嗓门更大
看球,我们该看什么?
看人设,还是看球路
2025年全运会,樊振东半决赛1比2落后王楚钦,硬是连扳三局,4比2逆转
他这次的正手弧圈得分率比2021年提升了17%,发球直接得分次数是全体男单里最多的
这些是实打实的东西,不会被噪音改写
决赛再赢林诗栋,他抬头那一下,不张扬,像是在给自己一个交代:赛场见
陈梦走的是另一条路
她曾经离开赛场九个月,参加综艺,签约经纪公司,也去了米兰时装周
有人说她飘了,有人说她半退役
可你真看过她的训练吗,还是只看过她的镜头?
回到这次全运会,她依旧是那个每个球都不肯放松的陈梦,却学会对自己温柔一点,拉伸更认真,比赛里不再硬拧
铜牌战赢下来的那一刻,她的表情更像放下了石头
她把目标从“我要证明时代属于我”,换成“我还想多打一会儿球”
我不觉得这是退让,反倒是一种更长久的勇敢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夺冠也要被逼着解释
答案也许不在球台上
当掌声变成刀尖,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更努力,而是先学会保护自己
这不是矫情,是人之常情
2025年6月,有人拿激光笔在职业联赛现场晃,闪光灯直怼运动员眼睛,这种“小动作”不止影响发挥,更像是提醒:边界在哪,得有人说出来
所幸,还是有人站出来了
中国乒协联合网信部门封禁了99个恶意造谣群组,开始系统性清理不实信息
这一步不晚,迟到也比不到强
樊振东把个人粉丝群解散,他说“赛场见是最好的支持”
简单八个字,给了所有人一把尺子
国乒教练组也呼吁,尊重运动员的个人生活,聚焦赛场表现
规则不是摆设,体育的秩序需要被看见
回到人本身,陈梦在赛后说了一句很软也很硬的话:“可以有自己喜欢的运动员,但不要去伤害另一个运动员”
这句话该被印在每张票背面
她没有把日子过成金牌的附庸,工作之外,她也爱漂亮,也愿意分享生活
我们很少承认一个事实:运动员不是只会赢球的机器
他们会累,会受伤,也会被网暴刺得一身伤口,可他们还是回来了
真正难的是,在喧嚣里保持专注,在误解里保持善意
樊振东用连场硬仗把噪音顶了回去,赢了男单冠军;
陈梦把风言风语放在身后,拿了铜牌也不自轻
一个把力量放在台面上,一个把心安放在台面下
这两种胜利,不同路数,同样可贵
我更愿意把这事看成一次集体补课
观众学会理性,媒体学会核实,平台学会守门,协会学会出手,运动员学会保护自己
当每个人都愿意向前半步,球台外的风,就不会老是往人心里灌
未来几天,可能还会有平台继续清理恶意言论,或许也会有更完整的训练报道出来,去对冲那些无端猜测
真相需要时间,但它值得等
看球,就好好看球
比分会说话,技术会说话,尊重更会说话
愿每一枚奖牌都只承载汗水,不再承载解释
愿每一次胜利之后,等着他们的是休息和拥抱,而不是下一波不必要的风浪
冠军不是神,但他们值得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