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亿订单打底,三大赛道齐爆发!中鼎股份的“泼天富贵”藏不住
发布时间:2025-11-18 09:48 浏览量:1
2025年下半年的A股市场,真正能靠硬实力接住“泼天富贵”的公司不多,中鼎股份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截至上半年,公司在手订单高达284亿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营收的1.5倍,更难得的是,这些订单横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储能液冷三大高景气赛道,每一个都踩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风口上。
这可不是短期炒作的概念,而是中鼎股份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数十年,靠全球化布局、技术并购和持续研发攒下的底气。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这家低调的行业龙头,到底凭什么把“订单”变成“实打实的业绩”,又为什么能在多个赛道同时爆发。
一、284亿订单拆解:三个赛道各有“王牌”,业绩确定性拉满
中鼎股份的订单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分布在三个高增长领域,每个赛道都有核心技术和稳定客户,根本不用担心“订单兑现难”的问题。
1. 空气悬挂:158亿订单霸榜,打破外资垄断的“豪车配置”
在中鼎股份的订单版图里,空气悬挂是绝对的“压舱石”,158亿的在手订单占比超一半,而且都是长期供货合同,最短的也能覆盖未来3年营收。
很多人不知道,空气悬挂以前是奔驰、宝马等豪车的专属配置,核心技术一直被外资垄断。中鼎股份之所以能拿下这么多订单,关键是早年收购了德国AMK公司——这家企业在空气悬挂领域排名全球前三,其空气压缩机的全球市占率更是超过50%。
现在中鼎股份的空悬产品,响应速度能做到3-5毫秒,比行业平均水平快一倍,不仅配套华为问界、比亚迪仰望这些高端车型,还成功把成本降了下来,让20-30万级别的家用车也能用上这项“豪车配置”。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空悬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毛利率稳定在25%以上,比传统零部件业务高出不少,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动力。
更关键的是,国内空悬市场还在快速渗透,从以前的不足5%渗透率,现在已经涨到12%,未来几年预计还要翻倍。中鼎股份靠着技术优势,国内市占率超70%,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国产空悬,都是中鼎造”,后续订单还会持续增加。
2. 热管理+轻量化:126亿订单补位,绑定比亚迪、华为等大客户
如果说空悬是“高利润王牌”,那热管理和轻量化业务就是“规模担当”,合计126亿的订单,覆盖了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大场景,客户名单全是行业巨头。
热管理业务拿下71亿订单,核心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和储能领域的液冷机组。现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追求长续航、快充电,热管理系统就是“控温关键”,中鼎股份的产品能把电池温度误差控制在±2℃,比行业标准更严格,所以比亚迪、华为这些大客户都愿意长期合作。
而且公司还把汽车热管理的技术,延伸到了储能和超算中心领域,推出的浸没式液冷机组,能解决大型数据中心“散热难、能耗高”的问题,目前已经对接多家超算中心,订单正在快速落地 。
轻量化业务也不逊色,2025上半年新增订单55亿元,营收15.46亿元,毛利率18.27%,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减重增续航”的需求越来越高,铝合金、复合材料的轻量化零部件成为刚需,中鼎股份的产品已经配套奇瑞、蔚来等车企,后续还会随着新车上市持续放量。
3. 人形机器人:新赛道“爆单”,从零部件到本体制造的跨越
最让人惊喜的是人形机器人赛道,这是中鼎股份的“未来增量”,虽然目前订单规模不如空悬,但增长速度和想象空间最大。
公司早就把人形机器人当成核心战略业务,不仅在关节总成、谐波减速器、力觉传感器这些关键零部件上完成布局,还和五洲新春、众擎机器人、埃夫特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部分橡胶产品已经开始供货,轻量化骨骼也送样给客户测试 。更重磅的是,公司还和逐际动力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直接切入机器人本体制造,从“卖零件”变成“造整机”,产业链地位直接提升。
现在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等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量产,核心零部件的需求正在爆发。中鼎股份的谐波减速器规划产能达到每年15万台,而且已经给特斯拉Optimus送样,一旦通过验证,就是数十亿级别的新增订单。2025年三季度,公司机器人相关业务营收虽然占比还不高,但增速已经超过100%,成为最亮眼的业绩增长点。
二、业绩说话: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24%,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订单再多,最终也要落到业绩上。中鼎股份2025年三季报给出了漂亮的答案:前三季度营收145.55亿元,同比增长0.41%;归母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24.26%,扣非净利润也增长了20.14%,增速远超营收 。
这个业绩表现,在制造业里相当亮眼,尤其是在营收微增的情况下,净利润能实现两位数增长,核心原因就是产品结构优化。现在公司新能源业务占比已经达到5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新能源相关产品的毛利率比传统业务高5-8个百分点,直接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24.29%,创下近年来新高;净利率8.98%,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而且费用控制得很好,研发费用率达到5.48%,同比还在增加,说明公司在赚钱的同时,还在持续投入研发,为后续增长攒动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资产总计257亿元,负债合计11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不到47%,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财务状况很稳健,完全有能力支撑后续订单的生产和交付。
三、核心竞争力:不止是“拿订单”,更是“能守住订单”
中鼎股份能在多个赛道同时爆发,核心不是运气好,而是有三大“护城河”,让竞争对手很难超越。
1. 技术并购+自主研发:花钱买“成熟技术”,再升级成“独家优势”
很多企业搞研发都是“从零开始”,中鼎股份却走了一条“并购+消化+创新”的捷径。除了收购德国AMK掌握空悬核心技术,公司还通过海外并购拿下了密封系统、减震系统的核心专利,现在全球累计专利超过3000项。
但中鼎股份不是“买完就不管”,而是把海外技术和国内生产结合起来,进行本土化升级。比如把德国的空悬技术适配国内车型的需求,成本降了30%,性能却没打折扣;把汽车热管理技术延伸到储能领域,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以上,持续的技术迭代让它能一直领先竞争对手。
2. 客户绑定深:从“供应商”变成“战略合作伙伴”
中鼎股份的客户名单堪称“豪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比亚迪、华为、特斯拉、蔚来;机器人领域有优必选、逐际动力;储能领域对接多家头部能源企业。而且这些合作都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战略绑定。
比如和华为问界,不仅配套空悬系统,还在热管理、轻量化零部件上全面合作;和奇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直接锁定未来5年的零部件供应。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让公司不用担心“订单断档”,而且随着客户销量增长,中鼎股份的业绩也会同步提升。
3. 政策+需求双重红利:赛道选得准,顺风好起飞
中鼎股份的三大赛道,每一个都踩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风口”上。新能源汽车方面,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还在保持15%以上的增长;人形机器人被纳入“十四五”专项规划,国家给予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合肥包河区政府还把中鼎股份列为产业链链主,支持它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 ;储能领域更是迎来爆发期,国内储能装机目标每年增长50%以上,液冷技术作为核心解决方案,需求持续旺盛。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爆发,再加上公司本身的技术和客户优势,形成了“1+1+1>3”的效果,这也是中鼎股份能拿下284亿订单,并且持续兑现业绩的核心原因。
四、投资提醒:机会与风险并存,理性布局更稳妥
中鼎股份的优势很明显:订单充足、赛道优质、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当前市盈率只有18倍左右,和同行业的拓普集团、福耀玻璃相比,估值处于低位,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 。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公司适合长期关注,尤其是如果后续人形机器人业务能顺利量产,或者储能液冷订单持续爆发,可能会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升。建议可以采用“分批建仓”的方式,不要一次性重仓,首次建仓不超过总资金的15%,后续根据三季报业绩兑现情况和订单新增情况再逐步加仓。
当然也要注意风险:比如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可能会影响空悬和热管理订单的交付;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速度如果比预期慢,会延缓新业务的增长;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压缩毛利率。所以一定要设置止损位,如果股价跌破前期低点,或者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不及预期,就要及时调整仓位。
中鼎股份靠着284亿订单打底,在三大赛道齐头并进,2025年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36%以上 。但它的增长故事才刚刚开始,人形机器人业务能不能从“送样”变成“大规模量产”?储能液冷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百亿订单赛道?你更看好它哪个业务的增长潜力?有没有已经布局相关产业链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