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关税风波发酵!美国咖啡涨价18%,低收入家庭承压加剧
发布时间:2025-11-18 13:58 浏览量:1
特朗普总说他搞的全球对等关税对美国通胀没多大影响,但美国不少低收入家庭早扛不住了。
现在官方说整体通胀率在3%左右,可这数字对不同人来说,感受完全是两码事。
有人花钱如流水,有人连咖啡都快喝不起,这种分裂的场面,全和关税脱不了干系。
在美国没车基本寸步难行,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上班、买菜都得靠它。
可现在买车,成了很多人的“烫手山芋”。
10月份的数据显示,信用不咋地的次级借款人里,车贷逾期两个月以上的比例,创下了1994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
这些人本来申请贷款就难,好不容易拿到额度,利率还比别人高不少。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对汽车相关产品加的那些关税,直接把新车价格推上去了。
现在美国新车均价破了五万美元,这笔钱对高收入家庭不算啥,对低收入者来说,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样的次级借款人还在变多。
今年第三季度,这类高风险借款人占比又比去年同期涨了点。
车子是刚需,不能不买,但买了又还不起,不少家庭已经陷入这种两难。
美国银行最近的报告更直接,四分之一的美国家庭把九成五以上收入都花在必需品上,根本没余钱应对突发支出,车贷逾期也就不奇怪了。
车子的压力还没消化,餐桌上的成本又涨了起来。
美国本土不产咖啡和香蕉,全靠进口。
本来价格挺稳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来,货架上的标签就变了样。
最典型的就是巴西,因为特朗普想帮自己的盟友博索纳罗,就用关税威胁巴西政府,一下子加了40%的重税。
巴西是美国咖啡的主要来源地,这么一来,咖啡豆进口量直接砍了一半,超市里的咖啡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麦当劳CEO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到低收入消费者连吃饭都得精打细算,房租、食品、育儿费,哪样都在涨。
本来想这只是暂时的,后来发现政府早该想到,把政治账算到老百姓的咖啡杯里,这操作实在说不过去。
压力全堆到了普通人身上,美国财政部长才出来表态,说要削减咖啡、香蕉这些本土不种的农产品关税。
特朗普也跟着说会快速处理,让咖啡顺利进来。
可政策落地需要时间,而且这次调整只动了一小部分关税,巴西农产品还背着高额惩罚税,咖啡价格想降下来没那么容易。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竞选承诺,他当初打败拜登,靠的就是拿通胀说事,宣称一上台就能把物价压下来。
现在看,这话纯属空谈,眼看选民有意见,他又想出新招,说要给年收入低于十万美元的家庭发2000美元退税支票。
这2000美元看着不少,实际根本不顶用。
低收入家庭光是每月房租和食品支出的缺口就不小,2000美元连两个月的生活费都覆盖不了。
美联储的经济学家早有研究,关税每涨一个百分点,低收入群体的通胀压力就会明显上升。
靠这点退税就想解决问题,根本是隔靴搔痒。
如此看来,美国的通胀根本不是“数字好看”那么简单,而是典型的“K型分化”。
收入最高的10%群体,占了全国近一半的消费额,股市上涨让他们财富增值,根本不在乎物价那点波动。
可低收入者要为每一分钱算计,关税带来的成本,最终全落到了他们头上。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把经济压力转嫁给了最脆弱的群体。
就算咖啡关税降了,2000美元退税发了,也只是临时补救。
要真想解决问题,得从根源上调整政策,不能再让普通人为不合理的决策买单。
通胀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每个家庭餐桌上的账单,这份重量,不该只由低收入者来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