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轶可被爆私联、罢演、嘲讽员工?娱乐圈工作室风控漏洞引热议
发布时间:2025-11-18 15:08 浏览量:1
搜狐娱乐讯(阿奇/文)近日,曾轶可被前员工公开控诉,称其 4 年间存在嘲讽辱骂、以罢演相威胁、员工离职后仍强制要求 7×24 小时响应等 13 项职场霸凌行为,还牵连出私联粉丝、演出划水等争议。随后,曾轶可现任助理隔空反击,让这起纠纷陷入 “罗生门”。
无独有偶,此前张大大也因脚本修改问题与工作室员工产生分歧,引发职场争议。唐某控诉,在北京出差期间,张大大在酒店对其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辱骂与殴打,用枕头、玻璃杯等物品砸向她,还毁坏了她的电脑,甚至指使保镖强行按她鞠躬道歉,其放出的录音中也出现了类似张大大的辱骂言论。
两起事件细节虽有不同,却都直指明星工作室在艺人行为管理、员工权益保障、危机应对等方面的风控漏洞。
艺人工作人员小吕透露,娱乐圈从业者压力巨大,手机基本不离身,遇到艺人宣传期,24 小时待命更是常态。而像张大大、曾轶可这样被曝光的不当行为,在行业内并不少见。他曾亲眼目睹,有员工因工作失误被艺人严厉辱骂,措辞粗鄙且夹杂脏话;还有一次,工作人员到艺人家里拍摄,仅因未及时关门、被认为破坏了屋内营造的湿润气候,就遭到艺人怒斥。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小吕无奈表示。
在小吕看来,艺人的行为举止由其自身品德决定,若遇到品德或性格欠佳的艺人,工作人员随时可能因微小的工作失误遭受指责、谩骂甚至侮辱。这种现象的出现,核心原因在于当下主流的明星工作室模式 —— 艺人往往是工作室的核心老板,拥有绝对话语权,其行为基本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张大大被指说出 “我的话就是圣旨”,也正是这种权力失衡的缩影。
同时,艺人和工作人员日常相处紧密,不像常规公司员工与老板之间有明确的距离感和制度约束,双方相处容易丧失边界感。
“以前艺人大多由经纪公司管束,那会儿的经纪公司普遍比较强势,艺人多少会有所收敛。” 小吕回忆道,“如今艺人大多成立个人工作室,自主掌控决策。即便签约经纪公司,多数也属于保姆型,以服务艺人为主,难免要看艺人脸色行事。这些客观因素无限放大了艺人的权力,也让部分品德不端的艺人愈发肆无忌惮。”
当然,小吕也提到,若艺人本身性格友善、品德良好,对待工作人员也会温和亲和,部分甚至能与工作人员处成朋友。但仅凭艺人自我约束,对艺人与工作人员而言都非好事。曾轶可与张大大的事件便暴露了核心问题:艺人行为处于监管真空,员工权益保障体系缺失,工作室危机应对被动失当,最终不仅导致艺人口碑崩塌,工作人员也留下心理创伤,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
小吕认为,要整治这类乱象,需多方面协同发力。艺人应秉持 “学艺先学德” 的准则,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否则很可能因一件小事葬送整个事业;明星工作室或合作经纪公司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权力边界与相处规范,杜绝艺人 “一言堂”;纠纷发生后,应安排专业人士及时介入,开展彻底调查并公开透明地回应,而非在社交媒体上陷入口水仗。
张大大与曾轶可的争议事件,为娱乐圈敲响了警钟:明星的商业价值终究建立在合规经营与正向口碑之上,而工作室的风控能力,正是守护这份价值的核心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