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中八杰”看苏州如何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
发布时间:2025-11-18 16:04 浏览量:1
转自:新华财经
具身智能作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方向,正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近日,2025苏州吴中(第25届)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召开,会上“吴中八杰”重磅首发引起行业聚焦。“吴中八杰”由魔法原子、鹿明机器人、乐享科技、双子智擎、蜂鸟机器人、智身科技、可以科技、优理奇8家来自吴中区的具身智能“新星”企业组成,完整覆盖核心部件研发、智能大模型搭建到整机场景应用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环节,有望引领形成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体系、生态体系和场景体系,为向“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目标迈进注入强劲动力。
企业深耕核心技术,创新平台注入动能
近日,2025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会议(IROS)四足机器人挑战赛上,苏州智身科技“钢镚L1”首次亮相即携手曼彻斯特大学夺冠。
据了解,“钢镚L1”硬件端采用峰值扭矩达48N・m的关节模组,运动性能比肩大体型机器狗;搭载智航EDU高性能套件,实现多模态感知与边缘计算的高效融合;采用开源高保真科研仿真环境MATRiX,可提供物理精确的虚拟实验环境,大幅缩短算法迭代周期,帮助参赛团队在赛前针对各种可能地形进行充分准备。
在“吴中八杰”中,像智身科技这样深耕机器人前沿技术的企业并非个例。乐享科技自主研发微型伺服电机、机器人小脑模型,并布局情绪识别大模型,通过学习用户表情、习惯等自我进化,已经形成3款产品规划;优理奇拥有Unitouch触觉大模型等多个全球领先的研究及技术成果,能够解决泛化过程数据匮乏与长序列等技术问题;双子智擎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突破四维空间规划与纳米感知技术,具备批量应用能力。
事实上,不止“八杰”,放眼吴中区,一批企业不断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推向新高度。环境感知技术方面,凌云光研发的VisionWare算法库是业内领先的第三方商业付费算法库;人机交互技术方面,科沃斯基于视觉和语音融合技术实现交互模态识别,识别率达到90%以上;运动控制技术方面,卓誉电气的无框力矩电机综合性能稳居国产第一。
创新技术相继涌现,背后是吴中区“早布局+强平台”的支撑。早在2017年,该区便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聚焦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升级。此后,该区相继引入哈工大苏州研究院、浙大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构建起多元化创新平台。去年,吴中还获批建设首批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落地以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一院三中心”平台,目前该中心已吸引魔法原子、优理奇、乐享科技等十余家企业入驻。
“我们联合12家高校及‘吴中八杰’在内的相关企业共建,初步形成‘1+12+X’协作体系。”哈工大苏州研究院院长郭君巍说,依托哈工大科研优势,中心已组建近200人团队,建成概念验证与测试验证平台,正在攻克液压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脑、机器人导盲犬等新品。
产业链协同引凤来,资本政策强后盾
10月,可以科技全球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吴中区澹台湖畔举行,该公司总部及上市主体落地吴中。“落地太湖畔,是可以科技的全新起点。相信可以科技能够在吴中这片优渥的发展土壤中成长起来,引领交互机器人赛道。”该公司创始人杨健勃说。
今年以来,以“吴中八杰”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新势力”加速集聚吴中区。3月,蜂鸟机器人入驻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4月,鹿明机器人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已在吴中建设研发生产基地;11月,优理奇落户吴中。
企业为何纷至沓来?答案藏在“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的目标与硬实力中。据吴中区区长万利介绍,当前,吴中构建起“立足苏州、辐射全国、服务全球”的完备产业体系,集聚相关企业超1600家,53家整机制造企业产出64种、800余款机器人本体,形成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到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及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对初创公司来说,全链条生态至关重要。”双子智擎负责人崔裕翔直言,企业研发机器人需用到的伺服电机、减速器、关节模组等核心零部件,在企业半径10公里内几乎能找到所有配套供应商,省去了跨区域协调的麻烦。该企业近期推出的GeminiBotA1,是首台全程在吴中区生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
“吴中给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也是重要加分项。”鹿明机器人首席技术官、联合创始人曹俊亮说。今年5月,鹿明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吴中金控等机构。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研发团队搭建、新产品研发及生产建设。
目前,吴中区已设立39支机器人合作基金,形成163亿元政企联动投资规模,“金苗贷”“东吴贷”等定制化金融产品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魔法原子、乐享科技等一批具身智能领域初创企业已获得投资。该区还出台《关于促进吴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围绕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落户、大模型企业培育、应用场景开放、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产品推广等提供“真金白银”支持。
扎实的精密制造基础与完善的产业培育生态,让吴中既能吸引追觅科技等龙头整体落户提升产业能级,也能培育出“吴中八杰”等受资本追捧的新锐力量,为产业蝶变储能——这正是其冲击“第一区”的核心底气。
机器人应用“多点开花”,政企协同拓场景
在吴中区追觅科技工厂,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小麦”24小时不间断执行扫地机器人等产品的检测、物料搬运、零件取放、扫码入库工作,并不时与“同伴”进行小范围协同作业。近期,魔法原子还发起“千景共创计划”,计划联合全球1000家伙伴,将人形机器人带入智能制造、特殊作业等高价值的真实场景。
无独有偶,蜂鸟机器人也在制造场景持续发力。其推出的四轴桌面级小型机器人IP1000,以“千元级定价”“15分钟快速部署”“20000小时设计寿命”为核心优势,为电子、金属、医疗器械、食品、物流仓储等轻工业领域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自动化方案,助力企业快速迈入柔性制造。
“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的竞争终将回归到‘能否真正创造价值’这一核心问题,只有将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才能推动具身智能从概念走向现实。”魔法原子创始人吴长征的观点,道出该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吴中,除追觅工厂等生产制造场景,“吴中八杰”正推动不同类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加速走进生活服务等领域。乐享科技针对室内场景设计的Z-Bot小型机器人,面向科技养老、家庭陪伴、机器人教育领域,可实现全屋自由穿梭、家庭巡航守护等功能;可以科技的Loona情感陪伴机器人宠物,具备视觉识别、多模态语音交互等能力,可实现捡球互动、远程看护,还支持编程教学,广泛适配青少年教育、老人/儿童陪伴等家庭场景。
应用场景“多点开花”的背后,关键在于吴中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精准赋能。当前,该区正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场景开放,搭建“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已陆续举办“智改数转网联”宣贯会、“具有形・智无限”具身智能对接会、机器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等活动,畅通供需两端。
不仅是供需对接,吴中区还成立“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专班,打破部门壁垒统筹资源。截至目前,已累计征集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百余条,按需筹办对接活动并跟踪合作进展,以长效机制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
“吴中八杰”领跑,未来之星涌现。从千企同链到千亿集群、千景共创,吴中区始终保持机器人产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定力。“面向‘十五五’,吴中将坚持‘向新发力、以质取胜’,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融入生活场,从聚链、强链到优链,以集群之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说。(王梦菲 毛昕桐)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