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大逆转!兰州人开始偷偷结婚了?

发布时间:2025-11-18 16:58  浏览量:1

发现没?兰州年轻人一边喊难,一边开始扎堆结婚。

打开朋友圈,许久不见发动态的人突然就官宣结婚了,曾经嚷嚷着自己是不婚主义的人,也突然递来请柬,甚至还未见结婚动态,就晒出了生孩子的喜讯。

每每看到这些动态,都忍不住愣一下,明明大家都信誓旦旦地说过不想结婚、不可能生孩子,怎么背地里都偷偷安排上了?

先来看一组数据。11月4日,民政部发布的最新的婚姻登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为515.2万对。

相比于去年同期474.7万的结婚对数,增长了40.5万对,增幅8.5%,虽说兰州还未有具体数据,但前三季度甘肃的结婚人数,也比去年同步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国的结婚对数,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9万对,可去年全国610.6万对的登记数,可是创下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也就是说:今年结婚对数反弹的力度还在增加,且结婚率最低之后,还突然迎来了反弹!

这奇不奇怪?毕竟,近几年来,大家刷到的都是关于婚姻的负面视频。比如离婚率越来越高、情绪价值的不契合、生孩子给女性带来的身体损伤、即将面临巨大的育儿成本、以及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等。

尤其近期金价的上涨,也进一步拉低年轻人结婚意愿。作为婚嫁刚需的“三金”“五金”,一涨价突然就又多出了好几万,无疑也再度加重了年轻人本就承压的婚姻经济负担。

前几天一个真正备婚的朋友还跟我吐槽说:这年头,连结婚都得看金价脸色,原本定好的婚期,现在都得重新规划预算,甚至考虑推迟婚期。

大多兰州年轻人也都是“不婚不育保平安”、“单身万岁,单身自由”、“结婚生子不如养猫养狗”的言论,按照这个趋势来说,结婚率也应该越来越低才对。

可为什么到了如今,这种势头却突然逆转了?

说白了,一方面是制度变革和政策激励,另一方面则是年轻人思想的转变,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让很大一部分人,提前释放了婚姻需求。

为了催婚,全国各区也可谓是使尽了手段。截至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奖励结婚:广州某地日前出台《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符合条件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金。

此外,山西省某市也对符合条件的初婚夫妻给予1500元的奖励,奖励资金在结婚登记窗口以现金装红包的形式现场发放、新人可领取总额为1000元的消费券,还有很多地区都开始发放价值不等的礼包。

甚至很多民政部门,还推出了很多创新性的举措,将婚姻登记窗口“搬”到了赛事,甚至酒吧,再或者是让情侣们在258米高空中“云端领证”、在音乐节现场宣誓“白头不相离”后领证,开设临时颁证点……

兰州虽说还未出台相应的奖金政策,但免费的婚前检查服务也已正式启动,此外还有免费的婚姻登记以及婚假最高可延长至三十日等。

与此同时,兰州还将结婚后的一系列福利公布了出来。包括免费孕前检查、免费领叶酸、产假与陪产假的延长、生育费用的报销、可享受的生育保险津贴等。

需要注意的是,前阵兰州新区还印发了《兰州新区定聘迎娶礼仪指导规范》,新规明确提倡“零彩礼”,取消“改口费”、“压箱费”等隐形费用,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

诚然,除了奖金制度和创新的情绪价值性催婚外,今年5月10日起实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中,结婚登记不需要户口簿并且可以全国通办这一条,也让长期在非户籍地生活和工作的年轻人,有了登记结婚的便利条件。

而国家层面推出的育儿补贴政策,每名新生儿每年可领取3600元,连续三年,也增强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婚育动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松绑措施、政策激励确实难以改变基本面,因为治标不治本,结婚量短期“爆发”后,可能还是要回归现实。


毕竟,高房价、高额彩礼、育儿支出构成“三座大山”,不是政策一定范围内的松绑就能解决的,这难以抵消年轻人巨大的经济负担。

此外,适婚人口仍在下降、性别失衡也对结婚率造成一定影响。

一些省份的适婚年龄人口早在2020年已经下降到占比25%以下,并呈现持续下跌的局面。而据七普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人,尤其在适婚年龄段里更严峻,比如在20-40岁的群体中,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

更何况,年轻人的结婚意愿也确实在降低,就算敢结,他们也敢离。所以,2025年前三季度离婚登记对数为207.7万对,较2024年同期的196.7万对增加了11万对,同比增长约5.6%,即便增加了离婚冷静期,作用也并不大。

庆幸的是,一部分年轻人关于婚育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

一部分适龄年轻人,觉得自己逃脱不了世俗,确实该结婚了。前阵一个朋友发请柬时还跟我说道:自己确实到年纪了,家里人也在催,现在遇到了一个相对合适的人,就把事办了。

这部分人似乎没有“完美婚姻”的滤镜,他们可以接受现实中的争吵、平淡,也不会觉得婚姻生活有幻灭感。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他们更看重婚姻中的情绪价值,只要觉得自己遇到了契合的人,他们是不在意物质的,也能进入婚姻。

他们不会循规蹈矩的走婚姻流程,可能是一趟简单的旅游,做一个答谢宴,剩下很大一部分钱,用于规划未来两个人的生活。

只不过,眼下,要从根本上扭转婚育趋势,上层还需解决年轻人面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多建点保障性住房,给新婚家庭优惠、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别让大家为了“上好学校”挤破头买学区房;还有落实育龄女性就业反歧视,别让女生因为生孩子丢了工作,或者升职加薪受影响等……

毕竟,婚育关乎人口世代更替、社会结构稳定、更关乎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未来,所以近期十五五规划建议里也提到:要建立婚育友好型社会,让整个结婚风气积极向上。

只能说,促进婚育这条路还很长、也很难走,但也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