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机器人?先看这篇

发布时间:2025-05-16 18:00  浏览量:3

现实中,人形机器人步入寻常百姓家尚需时日,按照我们此前采访的一位基金经理表述的,整个行业目前还处在0到1的阶段。技术路线存在分歧,量产落地充满不确定性。

但这并不妨碍人形机器人的新闻越来越频繁的占据热搜,从540台机器人集体上春晚,到跑马拉松,再到最近的特斯拉、宇树比拼舞姿。

对应的,机器人板块的走势也是起起伏伏,好不热闹。近期表现可以归纳为:强势收复4月关税冲击失地,更是在近一个月的交易日中持续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一边是产业仍处初级阶段,一边是投资话题不断、热情不退,那么作为我们普通散户,该不该参与,该怎么参与?

这篇我们就来聊这个。

从“0到1”,迈向“1到10”的机器人产业

我想大家还是比较担心,目前机器人板块是否仍处于“炒概念”的状态?

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或许得先对机器人产业的框架和现状有所了解。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机器人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步步发展而来。严格来说,冰箱、洗衣机都可以视作机器人,而制造业、新能源、互联网、AI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都为今天出现在视野中的人形机器人创造了前提,并始终是产业链上重要环节。

具体到人形机器人,传感系统赋予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感知能力,而机器人大脑中的计算单元集成了CPU和GPU,指令在经过计算单元后,通过传输单元传递到各关节和部位,从而完成要求的指定动作。

由此,我们可以按技术链将机器人产业分为3个大类别:

(1)核心零部件(硬件):包括减速器、运动系统(比如灵活手、丝杠等)、电机和传感器等等;

(2)算力系统:包括机器人具体的操作系统、算法与AI模型和一些开发相关的工具链;

(3)本体制造:专注于不同领域机器人的组装生产,比如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等。

从供给端来看,硬件国产化提速明显,目前机器人产业链近乎所有环节都已经有国内企业布局,并从新能源电动车领域获得技术继承,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优势实现快速渗透。

之前在高端芯片上仍较为依赖进口,但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面临算力“卡脖子”的局面也有望被重构。

从需求侧来看,全球的机器人市场在持续扩容中,庞大的C端用户基础带来丰富的应用场景。其中工业自动化仍是核心驱动力,尤其是在美国,如果美国国内最终想达成较好的制造业回流效果,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可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成本控制方式。

同时,政策上,各国都将机器人纳入战略产业。我国早在2023年年初就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实现密度翻番,服务、特种机器人应用提升。

4月23日,特斯拉召开2025年Q1财报会议,其中提出2025年Optimus机器人产量预计达到数千台,大部分产能将在年底释放。

这或许将成为见证人形机器人产业能否实现从“0-1”到“1-10”的关键突破节点。

机器人指数表现

目前机器人ETF主要跟踪两只机器人相关指数:国证机器人产业(代码:980022)和中证机器人(代码:H30590),两只指数均成立于2015年。

从收益上来看,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收益水平略高于中证指数,截至5月12日,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和中证机器人指数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17.57%、15.44%,而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同期区间涨跌幅仍为负值。

同时,两只机器人指数的整体走势较为类似。其中,国证指数相较中证的波动幅度更大、弹性更高。

值得关注的是,关税的冲击令宽基指数跌破年初低位,但两只机器人指数的表现韧劲更强,并未跌破年初回调时的低点。

目前,两只机器人指数均已随着大盘的修复回到大跌前的水平,本轮修复行情有望在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得以延续。

数据来源:Choice指数成分股表现

在看具体的成分股之前,值得关注的是,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在4月10日进行了修订,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

(1)选样公司范围:由业务范畴属于机器人产业,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和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公司,调整为业务涉及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和其他机器人产业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

(2)成本股数量:由近半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100名缩减为前50名;

(3)样本权重:在指数计算中,设置权重调整因子,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领域对应样本的自由流通市值调整系数为1,权重上限为5%,其他领域对应样本的自由流通市值调整系数为0.5,权重上限为3%。

总的来说,本次修订将有效剔除成本股中与机器人业务相关度不高的企业,更加聚焦于机器人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权重的调整也将使指数能欧更加均衡地捕捉机器人行业的成长机会。

我们将指数内的成分股大致分为三类:机器人应用系统技术(橙色)、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蓝色)、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绿色)。

可以看到,调整后的国证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中机器人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相关企业占比较重,而中证指数中占比最高的则为提供机器人应用系统的企业,目前二者前十大成分股中个股的重合度为50%。

权重方面,国证指数的权重上限维持在5%左右,整体较为均衡、分散;中证则呈现出高权重的头部效应,前两名的汇川技术和科大讯飞的权重分别高达10.68%、8.66%。

此外,我们发现近一个月内,国证机器人产业的前十大成分股的收益并不理想,而中证前十大成分股中多数个股的收益表现较好,可见当下机器人板块内部存在一定的轮动。

虽然个成分股表现不易,但细看部分成分股的一季度季报,多数龙头公司业绩增长稳定。

其中,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中权重最高的双环传动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主要是得益于新能源齿轮业务和智能执行机构业务的持续放量,同时降本增效推进下费用管控效果较好。目前双环在国内大功率新能源齿轮的市占率已达70%,规模和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有利于未来出海业务的扩张和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布局。

绿的谐波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一季度营收为0.98亿元,同比增长19.65%,净利润重回增长区间;费用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海外销售布局和较高的研发费用。企业目前在谐波减速器和丝杠产品上均已实现技术突破,叠加产能扩张,有望进一步提高在机器人本体厂商中的份额占比。

汇川技术在一季度的业绩则超出预期,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13.23亿元,环比增加41.98%,主要还是来源于工控订单增速较快。虽然可能是由于新能源车业务(毛利率低)的占比提升,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但随着产品机构优化,规模效应逐渐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近期的股价表现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未来发展预期,在机器人量产完全落地前,各零部件龙头公司均在技术和规模上争取获得更大的优势,有望迎来新一轮机器人业务端的持续扩张。

此外,虽然两只指数的整体走势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支撑其上涨的具体个股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同。

年初以来,两只指数涨幅前十的个股重合度仅为40%,并且为国证指数贡献最高收益的三丰智能并未出现在中证指数的涨幅排名前列。

国证机器人产业涨幅前10

资料来源:Choice,2025/01/01-2025/05/12

中证机器人指数涨幅前10

写在最后

综合来看,调整后的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权重更加均衡,收益表现更具进攻性。与此同时,中证指数公司于5月16日正式发布中证科创创业机器人指数,进一步丰富了市场投资标的。

随着行业持续发展,不同成分股的构成可能会呈现出差异化表现,这一趋势值得持续关注。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