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有意思的那些事儿(五)
发布时间:2025-05-16 20:47 浏览量:3
我们在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为啥一场罗马人去揍迦太基人的战争却被称为布逆战争?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罗马人管迦太基人叫布逆,而战争最后的结果是罗马人胜了,所以历史学家站在罗马的立场上把这场征服布逆的战争称之为布逆战争。
其次、还要说明一下,这场战争打了120年仅仅是布逆战争整个时间的跨度,实际打仗的时间并没有这么多,一共只有三次战争。
第一次就发生在公元前264年,前面说了,因为一群已经成为土匪的雇佣军找来了迦太基,导致罗马军团也扑向了西西岛上。
这个时候,始作俑者莫西那,还有那个叙拉古全都靠边站了。你要说他们瑟瑟发抖的站在一边,或者搬着板凳坐下吃瓜,看两个老大撕逼,那都可以。
我们说过,迦太基人最擅长的是海军,陆战就不是他们的强项。
于是陆地上的第一战以迦太基失败告终。
布逆战争
可是你也要知道,围绕一个岛屿展开的战争,陆战那不是关键,人家迦太基只要派出战舰封锁你的海面,那你在岛上的占领就是一种虚幻的胜利。罗马人和迦太基人对这一点那都是心知肚明。
可是当时的罗马没有战舰,那时候的罗马一直都是农耕文明,罗马人都是旱鸭子,造船这事儿他们是不会的。
不过,我们多次强调过,罗马牛掰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学习,善于模仿,而且有很强的组织力和行动力。
这些家伙最后找到一艘迦太基搁浅废弃的战舰,通过反向设计,把船是一点一点拆开,学习到了如何建造一艘战舰。这活儿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山寨版、高仿货。
随后,在迦太基人索要专利费的怒吼声中,罗马的战舰就像下饺子一样在地中海这口大锅里开始翻腾。
四年之后,公元前260年,大约110艘罗马战舰和140艘迦太基战舰在米莱附近的海域相遇。双方随即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
刚开始的时候,迦太基人看见对方战舰笨拙的在海上航行,甚至连像样的队形都摆不出来,简直都笑傻了。
觉得这一战实在是太容易了,尤其是靠近之后看见罗马人仿制的迦太基战船,那更是差点没笑死。
因为除了精细程度远远不如之外,这些罗马土豹子还不知道为啥在船的中间竖了一根高高的木架子,以迦太基人常年造船的经验,觉得这玩意儿除了让船体很容易失去平衡之外,那就不知道还有啥别的用途了,难道是罗马人晾衣的?
很快,迦太基人就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很致命。
因为两军凑到一起之后,迦太基正准备发挥自己随手熟练的架船技能,在穿梭之间撞沉或者射死对方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的船动不了了。
原来罗马战舰上的大木头架子是一种他们称为乌鸦吊桥的东西,两边船只要一靠近,罗马军队就放倒这个吊桥,吊桥前面的大铁钉子就会狠狠的钉住对方的甲板。结果就是两只船马上就像是热恋中的爱人,分都分不开,牢牢的绑到一起。
然后罗马士兵是嗷嗷叫着上了对方的船,海战就此变成了陆战。
此时,大家不用比划划桨的技术了,还是用刀互砍更实在一点。
罗马就用这种乌鸦吊桥的技术,硬生生的让迦太基的海军优势是全都丧失,最终失去了这场米莱海战。
米莱海战罗马人的胜利可谓是震惊了整个地中海朋友圈,大家全都一脸懵逼的看着罗马,这小子原来不是不会游泳吗?咋就能打败迦太基这样的海上霸王呢?
很快,这场震惊就变成了常识,因为罗马在随后的几次陆战、海战里又连续打败了迦太基。
布逆战争
一系列战事的胜利让罗马人昏了头,觉得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古今中外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容易飘起来。
在胜利的刺激下,公元前256年罗马将军,同时也是他的执政官雷乌鲁斯率队攻入了北非迦太基的本土。
雷乌鲁斯进入北非之后,根本就不屑于稳扎稳打,跳跃前进,积极的发动进攻,而每一次他居然也都胜利了,这就更加助长了他的骄横。
乐极生悲这句俗语就在这种情况下生效了。
第二年,公元前256年,雷乌鲁斯率领15000步兵和500名骑兵来到了巴格拉达斯。
这一次他遇到了人数和他差不多的迦太基军队。
本以为这就是另外一场胜利,但结局却很不美好。这一仗,罗马军团被迦太基人是彻底打败,只有大概3000人逃脱,剩下的除了500人被俘之外,其他人是全都战死。
那为啥会有这样惊天的大逆转呢?除了雷乌鲁斯的轻敌之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是迦太基换主帅了,新的主帅名字叫做战提帕斯,你说你不认识没关系,但这哥们的祖国你一定很熟悉,那就是斯巴达。
自从马其顿崛起之后,雅典和斯巴达就彻底没落了。斯巴达人在故乡的日子那也是越来越难过,没办法之下,这些家伙就四处流浪,到国外去混饭吃。
他们最擅长的或者说主要技能,那就是打仗,尤其是陆地上的打仗,所以他们出国谋生的主要职业就是当保安,而这位战提帕斯就是领军打仗极其牛掰的一个人。
迦太基在接连失败的情况下招募了他作为统帅,事实证明,斯巴达能够称霸希腊半岛这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
在这次巴格达拉斯战役里,战提帕斯用自己对罗马人酣畅淋漓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
罗马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迦太基军团把国内所有的战象都布置到了这场战役中,大概是100头左右。
这种大怪物对罗马军团是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雷乌鲁斯在这一战里被迦太基人抓了俘虏,接下来就发生了使这个人名垂千古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这小子被抓之后,迦太基试图用它来和罗马讲和,雷乌鲁斯自己马上就装出一副怂样说“这事,可太好了,我可以陪着你们去罗马。作为罗马的前任执政官,我是既了解他们的虚实,也有一定的威望,所以呢,肯定能促成一个对迦太基有利的和谈,建成地中海共荣圈。如果谈不成,我再跟你们回来。”
到了罗马之后,雷乌鲁斯是撕下了所有的伪装,在罗马元老院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大意就是,俺们大罗马是坚决不能和小小的迦太基议和,只要打下去,胜利那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这一下和谈就彻底没戏了。但雷乌鲁斯接下来表现的非常爷们,他居然坚持和迦太基的使团返回了非洲。
迦太基人也没客气,把雷乌鲁斯扔在地上让大象把他当作足球踢世界杯玩,就这样他被大象是活活给踢死了。
上面这个故事呢,听起来很让人感慨,雷乌鲁斯对罗马是忠心不二,对迦太基信守诺言,这样的汉子那到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别人尊重的。
可惜的是他只在罗马大师赫拉斯写的《诗艺》里面出现过,别的史书上都没记载,所以我们只能说,也许雷乌鲁斯的结局就是在战俘营里默默地死去了。
当然,你要是喜欢上面的故事,也可以选择相信它。
言归正传,雷乌鲁斯死后,罗马和迦太基又经过了多年的缠斗。公元前241年,罗马在埃加迪群岛海战中是大败迦太基的海军,迦太基是终于受不了了,举起了白旗,坐下来和罗马进行和谈,第一次布逆战争结束。
双方协议那自然是对罗马相当的有利,包括迦太基人必须撤出西西里岛,以后要想回来探亲,那必须申请签证,否则你就是非法入境,除此之外,还要赔偿罗马大量的金钱等等。
我们说,之所以罗马能获得第一次布逆战争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罗马人的特性,和前面的萨莫奈战争一样,这些家伙为了胜利,可以把家里最后一个十岁的儿子送上战场。
同时他们还特别的骄傲,绝对不要那种模棱两可的胜利,迦太基人是多次想平等的议和,都被罗马严辞拒绝了,那必须死磕到底,宗旨就是一个,大罗马必须胜利,而且要彻底的完全的打趴下你们迦太基人,让你们做我们的奴隶。这种誓死都要把侵略进行到底的精神,那绝对是让对手颤栗的。
但迦太基并不是这样,他们本质上,就是一个殖民国家,虽然时间比较长,但你要是说他们对脚下土地的感情,那肯定没有罗马人深厚。
这就导致了迦太基的两个特性,第一,它不可能像罗马那样全民皆兵,而他们的执政官呢,也不可能像罗马执政官冲锋陷阵。
它的军队主要是由外国雇佣兵组成的,比如说斯巴达的战提帕斯,那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来迦太基当保安司令的。
迦太基的第二个特性就是强大的时候,顺风顺水的时候,打仗没问题,大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因为知道最后会胜利,打完仗分蛋糕,大家都有份。
可是,一旦陷入苦战,他们就远远没有罗马那样有韧性了。
就拿这次埃加迪群岛海战来说,虽然迦太基输了,但远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境界,他们还是有能力再战。
但迦太基的大地主、大商人们一琢磨,觉得这仗这么打下去,那多耽误挣钱啊,于是达成一致,不打了,宁可赔你们罗马人一些钱,只要和平了,我们可以在生意上把这钱全都赚回来。
可是中国的老夫子曾经日过:“想得美”。协议签署之后不久,迦太基人就有了新麻烦。
这个麻烦来自于他们雇佣的那些大头兵。
事情是这样的。
根据双方的停战协议,迦太基是要让出西西里岛,但岛上当时迦太基驻守的将军哈米尔卡.巴卡是一个主战派,他并不愿意向罗马投降。
于是迦太基只好先用一些手段把这位巴卡将军整回迦太基本土,随后再把岛上2万多名迦太基的雇佣军接回来。
问题是,把人接回来之后,迦太基元老院里有一些人不打算按照合同付给这些雇佣兵遣散费,或者说想给少一些。
我们说这个也很正常,打仗花了不少钱,还要给罗马战争赔款,大富豪们也实在是有点肉疼。况且,雇佣兵,雇佣兵,雇他们来不就是为了打胜仗的吗,现在仗打输了,少给一点,那咋就不行呢?
但这群已经没有了统帅的雇佣兵回答的很干脆,就是不行,必须按照合同写的支付。
闹到最后迦太基贵族们是认怂了,我们服软还不行吗,就按照原来的合同支付。
结果呢,心理学上的“群体感染”学说这时候发挥了作用,那就是人一旦处在群体之中,胆子就特别大,也特别贪婪。
雇佣兵们就是如此,他们开出了更加苛刻的条件,以通货膨胀为理由,要求加倍付工资。
事情呢,很快就发展到暴动,随即就爆发了所谓的雇佣兵战争。
迦太基的元老院面对着2万多名气势汹汹、训练有素的雇佣兵,最后是只能让他们原来的老大巴卡将军出来平叛。
实话实说,巴卡还是很有能力的,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一边利用自己的威望让那些胆子小的佣兵投降,一边是采取残酷的镇压手段围剿那些不服者。
经过三年的艰苦战斗,到了公元前237年,终于是平定了暴乱。
可是迦太基平定暴乱的这三年,对于罗马来说,那就是难得的好机会,敌人内部乱成那个鬼样子,虽然迫于君子协定不能对迦太基本土肆虐一番,但迦太基那些海外的殖民地却倒了大霉,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就是科西加岛和萨丁岛。
我们打开地图,在意大利半岛这只靴子的正西面,有一上一下一小一大两个岛屿,上边那个小的叫做科西嘉岛,后来著名的拿破仑就出生在这里。
下边那个就是萨丁岛,周围海域里面最盛产的就是沙丁鱼。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岛的名字就来自于这种经常被做成罐头的鱼。
这两个岛本来都是迦太基人的殖民地,第一次布逆战争结束的协议里也没写他们要归罗马,但罗马现在趁着迦太基内乱攻占这里。此时的迦太基一来没有能力去收复失地,二来虽然雇佣兵战争结束了,但内部分歧却更大了。
巴卡的杰出军事能力让他在整个迦太基上层变成了一个异类。
或者这样说大家开始用不信任的眼光盯着他:你会不会把我们变成你的下属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巴卡做出了一个相当英明的决定。他说“罗马在北边是不断的压迫我们,我们如果不想继续和他们作战的话,我认为,应该向西挺进去,开发新的殖民地来获得巨额的财富。而我巴卡就愿意做这个开路先锋。”
就这样,公元前237年,迦太基的巴卡将军率军开始向西进发,随军前行的还有巴卡当时才九岁的儿子。这个小屁孩当时是苦苦哀求他爹带上他。巴卡就把他带到了迦太基的神庙,让他跪下,发了下面的毒誓:这辈子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干死罗马人。
看着自己儿子一脸虔诚的发完了誓,巴卡这才带着他开始出征。
这个从小就如此爱打仗爱发誓的小家伙在后世的名字那是相当的响亮,就是汉尼拔.巴卡。
汉尼拔
汉尼拔跟着他的老爸老巴卡是一路西进,先是攻占了当时他们称为努比迪亚的地区,也就是今天北非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领地,然后大军是突然北上,度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也就是今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领土。
但在当时,那上边是大大小小的凯尔特人的部落。所谓的凯尔特人,在罗马人后来写的史书里,大致就相当于我们大中华的西戎。用通俗话说,那就是西边的野蛮人,实际上4000多年前,几乎整个欧洲那都是凯尔特人的地盘。他们最典型的基因特点就是红色的胡子和头发,只不过后来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原因,他们的地盘是越来越少,最后只能龟缩在欧洲的西边。我们今天熟悉的不列颠岛上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区还是被称作凯尔特地区。 但是在罗马崛起之后,凯尔特人又一次搬家,搬到了不列颠岛。而此时此刻他们的大本营还是伊比利亚半岛。
凯尔特人本来是布逆战争的吃瓜群众,但老巴卡突然闯入伊比利亚半岛,让他们变成了这场大戏的演员,虽然是群众演员,但毕竟有了一点戏份,这个戏份虽然少,但是很重要,为啥这么说?
因为他们虽然打不过迦太基人,却弄死了迦太基的两任主帅,老巴卡和他的女婿哈斯德鲁巴。
这也许就是老天爷这个导演借凯尔特人的手隆重推出了历史上的一个主角:老巴卡的儿子、年轻的汉尼拔。
公元前221年,因为老爹和姐夫的惨死,26岁的汉尼拔便成了迦太基军队在西班牙的主帅。
接下来,汉尼拔就展现了他惊人的军事天赋。
两年之内,他就降服了埃波罗河以南的所有凯尔特人,把相当于今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区都变成了迦太基的领地。
这不仅仅意味着地盘的扩大,还意味着大量的奴隶和财富以惊人的速度流入了北非的迦太基。
可是,当汉尼拔站在埃波罗河的南岸,望着河北边辽阔的土地,思考是不是要渡河北上?却变成了一个相当艰难的决定,为啥?这个下期再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