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义工:谁薅了谁的羊毛?
发布时间:2025-05-16 18:15 浏览量:3
用劳动换食宿,尤其是,可以住到那些超贵的,自己住不起的民宿,「义工」听上去是一个划算的选择?
视频博主「亭子在野」说得很实在,除了体验不同的人生,游历不同的风景,她选择做义工的民宿更得符合以下三个条件:风景极美、人文极强、自己住不起。
不受劳动合同约束,也不存在金钱关系,美好滤镜之外,「民宿义工」始终存在很多问题,身份立场不同,各有各的理:
活干得多了,义工不乐意:还不如做全职,起码有工资可拿;
活干得少了,老板不乐意了:食宿都是成本,难道真请你来玩吗?
义工这个概念,伴随着豆瓣的起起伏伏,映射出20年间,思想、生活、旅行习惯的变迁。
到底,谁薅了谁的羊毛?
大部分需要义工的民宿都处在淡旺季明显的地方。
「亭子在野」曾享受过一个人都没有的新疆琼库什台。老板不会在冬季闭店,但也没有那么多客人前来,有义工能够维持房子正常运行就可以。
视频记录下亭子的日常:每天还是要工作,比如扛柴火以保证壁炉取暖,自来水会结冰,所以要保证水箱水满,但也能晒太阳、撸猫,看白雪皑皑……
嵊泗花鸟岛,季节性非常明显,暑假是一年中最旺的旺季,只有这个时候,民宿主才会雇佣全职。其余时候,招募义工似乎显得两全其美:义工可以在岛上「免费」深度游玩,民宿主也可以花较低成本维持日常运营。
花鸟岛「等风来」民宿主人Lillian提到,因为义工通常对旅行和文化交流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他们可以为民宿带来新鲜的活力和创意」。
义工日常记录
2020年,民宿来了一位还在警察学院上学的呼伦贝尔男孩,一边在做义工的时候,从民宿工作人员和客人这里学到了海洋生态、嵊山岛百年渔场文化,开捕节的时候全程跟拍和当地渔民交流;一边也向民宿的客人和同事分享呼伦贝尔草原的故事,教大家唱蒙古族民歌,简直是文化使者,「有他在的时候,民宿气氛永远激情澎湃」。
义工日常记录
景德镇虽然不属于强季节性旅游目的地,但因为丰富的陶文化,近些年来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或是对陶艺有好奇的年轻艺术家。锄月民宿在开业一年多后,决定启用义工,「至今都是每个月招收两位义工,不管淡旺季」。
主理人锄月觉得自己和义工之间不是雇佣关系,所以,这份关系里更多的是互相信任和尊重。
也因义工大多数有着高学历,高认知,对生活很热情,活泼的义工可以和工作严谨的管家形成互补。几年下来,义工的稳定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在民宿和义工双向奔赴的路上,滋生出「匠行旅行」等服务平台,当然,古早的豆瓣依然有效,在新生代的社交媒体上搜索「义工」,也是一条路径。
嵊泗花鸟岛很美,十年前,第一次来岛上的颖姐就被吸引了。租了房子,开了民宿「未来使者」。因为季节性和旅游性都很强,民宿一直在招募义工。
「这几年,普遍都不太行。」并不是颖姐一个人有这种感受,花鸟岛同期的民宿主也多有感慨,「想要1、2个靠谱的,得面试4、5个。」
主要矛盾是「太自我」。具体体现在:想走就走。
「这两年,只有一个男孩子做了20天,还有两个走了都不打招呼,还把大家拉黑了。」颖姐说,当时都说得好好的:至少干满一个月。
颖姐设置了一些义工奖励,比如干满一个月报销来回路费,还曾给一些干得不错的义工发过红包。尽管如此,也拦不住一颗年轻的心想要随时出发。
「自我」也体现在:玩心重。
「真把做义工当旅游了吗?明明知道这个点船会到,还要出去玩。」一些重要节点的缺席,让岛上民宿主们倍感无力。
「来做义工的人,喜欢旅游,我们是预料到也能理解的,这没问题,但承诺过的工作,总得按照约定完成先吧?」颖姐对此很不理解。
颖姐试着去分析:可能花鸟岛不大,半个月就玩够了,义工们待不住?又或是自己年纪大了,和越来越年轻的义工存在沟通障碍?
嵊泗柚闲雅舍民宿开了六年,一直没有用义工,民宿主刘祖超觉得,越是在这样的地方,越是考验义工的心态。「周一到周五,可能无所事事;周六周日,可能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
「如果义工心态不摆正,根本不能长久。」
刘祖超倾向于在周末找邻居阿姨,「吃住问题好解决,按天付费很灵活」。不过今年,刘祖超也想尝试用义工,毕竟已经两家店了。
去年底,颖姐和花鸟岛上同期的民宿主合伙,在平潭开了一家咖啡馆。从某种角度上看,平潭和嵊泗很像,有义工的土壤。颖姐觉得,咖啡馆总体强度比民宿小,目前义工都挺好的。
「感觉很多年轻人还是很介意整理布草什么的。」颖姐笑说,自己儿子上大三,打工也会首选餐厅、酒吧。
「有义工在我们这里第三天后,家里人打电话来说,不能接受孩子端盘子。」
义工对民宿也多有抱怨,比如活太多。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发出声音:如果是要干一天的,就是当成免费劳动力了!还有义工曝光民宿主让他们打扫了8个房间。
公众号「义工旅行 LIFE」上有一篇署名「春桃满枝」的推文,提到了一些我们在采访中没有提及的「坑」。
比如,写招募帖的人本来就是义工。原帖作者感叹:「这种想起来就可怕,可能你走之前还得找一个接班人,找不到是不是还走不掉呢?」
另外,「急需义工和天天顶帖子招义工的,也要慎重。」在她看来,义工只是辅助全职,如果急招说明义工很重要甚至不可或缺,既然这样你干嘛不找全职呢?
只招女生,还要生活照的,也要警惕。采访中,花鸟岛未来使者民宿主贾颖也提到,她会叮嘱女义工们10点前务必回到民宿,晚上11点之后还没有回来,会发信息确认对方安全,把自己整成了「大家长」。
事先沟通清楚,也是一种互相保护。锄月自制了一张问卷,同时也约定了工作时长、工作内容、吃住条件、团队分工等信息。
「有些民宿主会开启视频‘面试’,我一般从文字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状态。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都方法,为的就是尽可能在开始工作前了解多一些。」
近些年,银发族逐渐成为旅行主力,其中不伐一些思想和身体相对年轻的年长者,对做民宿义工心怀向往。
「亭子在野」的视频里提到:叔叔阿姨很适合做一些民宿打杂的活儿,遛狗、浇花、打扫房间、做饭。
采访中了解到,多数民宿都欢迎银发族,尤其是刚刚退休的50+、60+人群,身体康健,生活经验丰富。但在实际情况中,很难成功匹配。
颖姐透露,疫情期间,有个刚刚退休的阿姨报名做义工,但在最后一刻,还是没上岛。颖姐猜测,可能这个人群还是有许多顾虑,上有老、下有小,并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无独有偶,锄月也遇到过一位报名的退休阿姨,后来互相都觉得不太合适。她后来揣测,年纪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对有一定年纪的人来说,可能无法接受和年轻人一样,生活简朴。在她这里,一个管家和两个义工共用一间,还得睡上下铺。
「还有带着小孩来做义工的,我也拒绝了,可能不太合适。」锄月表示。
「做义工要交押金的,不能去!」常见这样的避坑提示。
有人指出,一般要求交钱的,可能是第三方平台;不少帖子也曝光过不满一个月要收住宿费的民宿。
义工觉得收费不合理:租车交押金,车在你手里;做义工交押金,那是捆绑,有些手头不宽松的义工很可能因为押金忍受了本来不想忍受的生活。
民宿主有苦要诉:我写明至少干满一个月,你玩够了,提前走了,我还得再招,我的损失谁来承担?
也有民宿主发问,遇到过极个别义工,主观或客观造成店内经济损失,明明受损失的是自己,却很难维权索赔……
到底谁有理?
有人建议需要一个第三方,「保证金不能单方面收取」。也有第三方平台大吐苦水「这个东西很难」。
采访中,有第三方平台诉苦:以前搞过民宿和义工都收保证金,产生纠纷后,都说对方有问题要求赔偿。作为中间人很难取证判断谁对谁错。
至于让民宿收押金,「那不管义工是好是坏,那都是民宿方说了算,更不可取」。
行业内普遍的的态度是:收取保证金或许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过滤掉很多头脑发热、不负责任的人。
前提是,双方提前约定,互相认可。
浮梁的锄月民宿主理人则想得开:「我不会用一个规则把人压着,你干得不开心,我看着也不舒服。」她觉得,不合适的人押金交再多也没用。
民宿与义工之间,有些故事历经波折,书写出久违的信任与互助;有些经历充满事故,走向1818黄金眼……
一个理想的远方,一次放飞身心的义工体验,初心都是诗意与善意。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人,不管是民宿主还是义工,都会说一句:这件事啊,要看运气。
当信任成为借贷平台的一项打分机制,民宿这一间小屋,依然依靠着古老的人情冷暖,缓步前行。即使存在诸多bug,我们依然看好民宿义工,那些高度运转的体制容不下的错漏,起码,这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