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规划“全面体检”套餐出台,老旧小区燃气管网何时改造?

发布时间:2025-05-17 13:10  浏览量:3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新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为城市规划领域带来了一场系统性变革。这份被业内称为"城市体检套餐"的新规,不仅首次将燃气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纳入硬性考核指标,更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推动城市规划从"重扩张"向"重质量"转型。

与既往版本相比,新版规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构建了三维评估体系。在安全维度,新增的"蓄滞洪区与开发边界重叠面积"指标直指城市防洪短板,要求各城市重新审视"与水争地"的开发模式。而"城区周边20公里农用地面积"的考核,则将粮食安全红线具象化为可量化的管控标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规程首次将"老旧燃气管网改造率"列为必检项目,这意味着那些仍在使用铸铁管、镀锌管的社区,其改造进程将受到上级部门的动态监督。

在民生体验维度,新规展现出强烈的人本导向。"15分钟生活圈"的覆盖评估从试点要求升级为全国标准,菜市场、学校、医疗点等设施的步行可达性将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尺。针对近年凸显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规程创新性地提出"电动自行车停车位配置达标率"指标,要求新建小区按户数30%配置充电车位,老旧小区改造也需同步补足这一短板。

此次改革在方法论上也有重大突破。自然资源部通过建立统一数据库,将60%的体检数据直接推送地方,大幅减轻基层填报负担。这种"中央做基础题,地方做应用题"的分工模式,既保证了数据可比性,又为地方留出了因地制宜的创新空间。特别是在"空间资产"盘活方面,规程鼓励各地建立闲置资源台账,将低效工业用地、空置办公楼等存量资源纳入城市更新项目库。

对于市民最关心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新规实际上设置了明确的时间表。按照配套文件要求,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区需在2025年前完成燃气、供水等地下管网普查,2027年前基本完成高危管网改造。但专家也指出,要真正落实这些目标,还需破解资金分摊机制难题。目前北京、成都等试点城市探索的"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居民分担"模式,或许能为全国提供参考。

这场城市体检改革背后,折射出我国城镇化发展逻辑的深刻转变。当城市化率突破65%,规划工作正从追求"速度与规模"转向"质量与安全"。那些隐藏在背街小巷的老旧管网、分布在城郊结合部的菜篮子基地、早晚高峰拥挤的充电棚,都将成为检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新考场。随着规程的全面实施,每个市民都可能成为这场城市体检的受益者和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