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罗荣桓逝世,弥留之际叮嘱妻子道:我还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

发布时间:2025-05-17 15:41  浏览量:3

1963年冬天,距离元旦只剩下最后半个月了,可是罗荣桓元帅却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肾脏完全坏死,即便是水平最高的医生也已经无力回天。

生命中的最后几天,老元帅过得非常的痛苦。药物此时已经无法减轻他的疼痛,很多时候他甚至连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

作为妻子,林月琴实在没有什么能为他做的,只能守护在他的身边,陪他度过人生中的最后几天。

而就在罗荣桓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他突然用力的拉住了林月琴的手,眼泪止不住的落下,口中喃喃似是要说些什么。妻子知道这只是他的回光返照。

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罗荣桓元帅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1937年1月,罗荣桓跟随我党来到延安,并且就任后方政治部主任。和很多长征路上的同志一样,罗荣桓总算是能够安顿下来了。

一些同志也借助这个宝贵的机会,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比如说罗荣桓的战友许建国,他就和四方面军的刘桂兰喜结良缘。

两人在谈起罗荣桓的时候,也总是为他感到可惜。当时的罗荣桓已经35岁了,却仍然是一个单身汉,身边连一个能够照顾他的人都没有。

许建国对刘桂兰说,他作为罗荣桓的老部下,理应为自己的老首长分忧解难。但他毕竟也是个大老粗,还是必须请刘桂兰物色。

刘桂兰对罗荣桓也很有好感,觉得首长不仅为人正直,也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思考过身边所有的女同志之后,刘桂兰将目标锁定在林月琴身上。

林月琴出身于一个红色家庭,她的父亲是我党的早期党员之一。林月琴15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后来又加入了红军。

但是林月琴加入红军后不久,其父就因为当时混乱的局势而下落不明,长征期间,队伍本来是不打算带着这些女同志的。

长征路上艰险无比,林月琴这些女同志体质不比男同志,很容易遇到危险。

但是林月琴的革命立场却非常坚定,她号召一众被遣散的女同志一起跟着红军走:“我们就是一颗红心向着党,队伍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我就不信他们不要我们!”

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川,林月琴就是一路跟着队伍。

部队开拔,她也开拔,部队宿营,她也休息,沿途中很多女孩子都坚持不住掉队了,但是林月琴始终没有掉队。

队伍里的战士们原本以为她跟不了几天,没想到林月琴竟然一直跟了下来,于是纷纷要求对方接纳这些女同志。廖承志和何长工等人也被感动,最终接纳了林月琴。

延河之恋

林月琴就这么一路跟随着队伍来到了陕北,后来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一来二去就和刘桂兰成为了同学。

没过太长时间,刘桂兰就“盯上了”林月琴。当时中央党校和罗荣桓的驻地隔着一条河,刘桂兰隔三岔五的就带着林月琴一起到河对岸,说这样能缓解心情。

河对岸还有一个特别热情的同志叫冯文彬,这位同志见到林月琴来他们的驻地也不恼,就是拉着她问东问西。

林月琴还特别奇怪,为什么这个冯文彬总是拉着她问问题,为什么就不拉着刘桂兰问呢?

冯文彬

除了这个奇怪的同志之外,林月琴还遇到了一个戴着眼镜的首长。这个首长不怎么爱说话,看起来挺严肃的,刘桂兰后来告诉她,这个人就是罗荣桓。

但是罗荣桓特别喜欢“凑热闹”,因为她每次去河对岸的时候都能看到罗荣桓。

后来她才知道,这都是许建国特意安排的“巧遇”,而那个冯文彬是来“刺探军情”的。

其实这些安排罗荣桓心里都很清楚,在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之前,许建国就已经悄悄带罗荣桓去看过一次林月琴,罗荣桓对这个姑娘是一见钟情。

但是因为担心搞砸,所以也不敢放手追求,而是让同志们一起帮忙,先熟悉起来,等到日久生情之后再袒露心意。

于是这才有了刘桂兰带林月琴数渡延河,而且每次在刘桂兰家的聚会,总会“碰巧”只剩下林月琴和罗荣桓两个人。

两人本身就互有好感,熟悉起来之后走到一起也是顺理成章。但雨季到来后,延河水位就开始暴涨,无法渡河相见的两人,只能隔河相望,用眉目互诉衷肠。

王平

第二十五军第六团的政委王平得知此时之后,决定说什么也要帮帮罗荣桓。

王平见到罗荣桓之后就说他是来“报恩”的,还让人牵来了两匹马,要罗荣桓和林月琴一人一匹马。其实罗荣桓曾经有一匹骡子,后来被王平征用到了战场,所以王平才说是来“报恩”。

罗荣桓见状便说林月琴不会骑马,王平“恨铁不成钢”的说:“她不会骑,你教她骑啊!”

于是从那天之后,每天傍晚的延河边都能看到两人一起骑马的场景。罗荣桓美其名曰为“练习骑马”,但是其实只是想要和林月琴多见几面。

何长工

后来何长工得知了这件事,还专门找到了罗荣桓的家里,讲述了林月琴在长征期间执意跟随队伍的故事,要罗荣桓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就在何长工来过后没几天,罗荣桓就和林月琴办了婚礼,就此成为革命伴侣,相伴就是整整一生。

抗日战争后期,罗荣桓负责的是山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斗争。而当时山东根据地的局势相比其他根据地,要最为复杂多变。

罗荣桓1942年已经因为积劳成疾患上了肾病,这种病不算是绝症,但是却很难根治,需要长期的疗养。

但是山东根据地的局势又太过于复杂,根本就离不开他,所以在1943年组织仍然让他全权负责山东根据地的军政工作。

山东根据地的医疗条件很糟糕,后来两年林月琴多次带罗荣桓去条件比较好的苏北新四军根据地治疗病情。

罗生特

为了让罗荣桓更好的主持军务,陈老总专门让苏北的奥地利泌尿科医生罗生特跟着罗荣桓去了山东。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罗荣桓又带着队伍去了东北。东北气候太差,罗荣桓很快就病倒了,病情也发展成了肾癌。毛主席命令罗荣桓去莫斯科治疗病情。

结果罗荣桓在莫斯科做手术后出现了大出血,不得不二次手术,身体也就这么垮了。林月琴照顾了罗荣桓整整十个月,又当秘书又当护士。

解放后,罗荣桓再次开始高强度工作,身体又一次逐渐恶化。此时的林月琴也放下了工作,专心照顾元帅的生活。

六十年代初,罗荣桓的病情已经恶化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不得不卧床接受治疗,这段时间又是林月琴忙前忙后的照顾他。

这一切,罗荣桓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更让他心痛的是,在他去世之后,他不能让家人占组织上的便宜。

于是在弥留之际,罗荣桓对妻子说:“这么多年来,你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我很感激.……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请求你,在我死后,搬出组织上安排的房子,住在一个普通的地方吧...”

罗荣桓去世之后,林月琴坚决地推掉了组织上给的一些优惠:“老罗去世前都和我说过了,他就这么一个遗愿,我必须要满足他!”

如果说什么是真正的革命恋情,恐怕也就不过如此了吧……

《长征中的女营长:罗荣桓夫人林月琴》 姚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