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暗杀名单能告诉你: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有多强
发布时间:2025-05-24 01:38 浏览量:2
他被号称“民国第一杀手”,专杀日寇、汉奸特务、贪官污吏等。他的暗杀行动常常能震惊全国,待对手去搜捕他的时候,他却销声匿迹;在对手不注意的时候,他又能“再掀波澜”。他就是手段狠辣,行踪诡秘的王亚樵。
神出鬼没的他曾让老蒋夜不能寐,悬赏10万大洋要抓王亚樵,但连个影子都没看见,搞得老蒋把悬赏追加到100万大洋,并给戴笠下令要求全国搜捕。
戴笠一听到王亚樵的名字,第一时间就要检查窗户关好了没。戴笠曾与他是拜把子兄弟,军统内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他的这位“老大哥”王亚樵的厉害了。多次硬着头皮去抓,多次空手而归,常被老蒋骂得狗血淋头!
王亚樵策划过多起惊天刺杀,全是民国顶级权贵:蒋介石、宋子文、汪精卫、日本大将白川义则…… 他出身贫寒,却以一己之力撼动民国政局。
这样一位传奇杀手,为何最终惨遭背叛,死在昔日兄弟之手?他的暗杀名单,又藏着多少民国秘辛?
王亚樵,1889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时期目睹了清廷官吏豪强压榨人民,社会处处不公,常与其他青年志士谈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慷慨悲歌,邻里友人皆赞他有古侠士之风。曾考取了秀才,当过一段时间的教书先生,在当地小有名气,若非身处这动荡年代,他本可做个教书先生,或考个功名,平淡安稳地度过余生。
1908 年,19 岁的王亚樵激昂的加入中国同盟会,但是革命历程屡屡受挫,还受军阀通缉,四处躲藏。他同时开始研究无政府主义,刻苦钻研如何打倒社会上的一切强权。1920 年,王亚樵赴安庆,组织民权协进会,反对武人干政(他见军头们把持朝政,心下不忿——当兵的就该沙场效命,岂能越界干政?一怒之下,他便拉起这个会党,专与那些揽权的丘八作对),又再次遭通缉,亡命上海。
1921 年,王亚樵从余诚格手中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他接管后改组为“安徽旅沪劳工总会”,王亚樵以维护皖籍工人权益为名,迅速获得底层劳工支持。一次,一名安徽籍工人遭到老板恶意拖欠工资,工人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得知后,怒不可遏,前往铁匠铺打造了一百多把斧头,率百来个汉子拿着斧头冲进工厂,见东西就砸,逼着老板给说法。老板吓得腿软,当场认栽,把拖欠的工钱一分不少全补上。那会儿上海滩的资本家最怕这种阵仗——只要敢克扣工钱、欺负工人,这群提着斧头的好汉准找上门来,就这样,"斧头帮"的名号在上海越叫越响,不少受苦的工人兄弟都跑来投奔。在上海滩形成了庞大的势力。
图片来源网络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作为青帮的三大亨张啸林等人看着王亚樵的“斧头帮”势力在上海滩越来越大,想压压他的势头。就找个借口请王亚樵吃饭。王亚樵心里明白这饭局没安好心,但也不怵他们,反而带着几个兄弟大摇大摆地去了。饭桌上,跟三大亨私交甚好的治安官员话语中处处都在“敲打”王亚樵,王亚樵听得不耐烦了,直接就是哐、哐、哐几耳光打得那人眼冒金星,掏出枪就要崩了他,三大亨一看这阵状知道王亚樵是个不要命的主,他旁边一众兄弟眼里都是杀气,浑然不惧,一看都是亡命之徒!三大亨连忙做和事佬,恭敬的赔礼道歉,被王亚樵呛得说不出话,灰头土脸,反而被王亚樵在这饭局上压了一头。
后续在上海滩虽然青帮与斧头帮也有一些明争暗斗,但都是以青帮退让为主,杜月笙等人都对王亚樵颇为忌惮,甚至提醒门徒尽量远离斧头帮。
1927 年,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国内政局发生巨大变化,王亚樵成为反蒋激进人物。他开始策划组织铁血锄奸团,专门刺杀汉奸日寇等卖国贼。铁血锄奸团的成员都是王亚樵精心挑选的勇士,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赴汤蹈火。
1932 年日寇发动 “一・二八” 事变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后,王亚樵临危受命,担任淞沪抗日义勇军司令一职。他迅速召集三千余爱国志士,组成抗日武装力量,毅然奔赴太仓前线。在战场上,这支义勇军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寇,捍卫国土。于 4月29日,他的铁血锄奸团在虹口公园刺杀了日军司令白川义则(后面有详细内容)。这一行动狠狠打击了日寇气焰,前线将士闻讯士气大振,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王亚樵拥有一个高效的情报系统,这是他能够多次成功刺杀的重要保障。他的情报来源广泛,包括斧头帮的成员、铁血锄奸团的成员以及社会各界的知情人士等。他们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这些眼线遍布三教九流——饭馆跑堂的、电车售票的、舞厅看场的,就连满街跑的黄包车夫里都有他们的人。但凡街面上有点风吹草动,消息眨眼间就能传到上头耳朵里。
王亚樵对情报工作非常重视,他亲自过问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确保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这个情报系统,王亚樵能够准确掌握刺杀目标的行踪和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周密的刺杀计划。
1. 第一位刺杀对象徐国良 :1923年初冬的上海,傍晚六点刚过,天色已暗。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良刚从大世界温泉浴室出来,刚走到门口,突然枪声大作。五颗子弹接连射来,这位直系军阀麾下的实权人物当场毙命。徐国良手握七千警力,在上海滩可谓呼风唤雨,却在这寻常的傍晚,以如此突然的方式结束了生命。鲜血染红了浴室门前的台阶,路过的行人四散奔逃。这起震惊上海滩的刺杀案,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
徐国良平时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并且镇压爱国人士和革命人士。王亚樵一直看不惯他的行径。在这个节骨眼上,徐国良的对手卢永祥正好委托王亚樵去杀他,并承诺事成后给其湖州地界、四百支枪以及“浙江纵队司令”的职位,王亚樵便答应了下来。要是把他干掉,既能给百姓出气,还能打击军阀势力,于是就策划了这次刺杀行动,借以显示他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决心。
图片来源网络
2. 刺杀日本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 :1932年淞沪战事停火后,作为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的白川义则,迫不及待地在虹口公园张罗起"祝捷大会"。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战争狂人,正打算在硝烟未散的上海滩耀武扬威。当时日本人在东北搞了个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到处欺负中国人。现在仗刚打完,他们居然还敢在上海大张旗鼓地搞什么"庆功会",简直嚣张到极点!这把王亚樵气的不行(王亚樵在“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担任义勇军司令,出钱出人出枪参与战斗,一肚子的火还没发出来,就被迫停战了)。
开会前日本人是有所提防的,会场仅允许日本籍及部分特定地区人员入场。然而人脉深厚的王亚樵,暗中联络了多位海外志士,最终安排尹奉吉等义士来执行此次行动。他们特制了一枚4公斤的水壶炸弹,外观看起来就是水壶。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背着藏有“水壶”的包成功通过安检来到了会场。当日本高官们正撅着屁股行礼时,尹奉吉把水壶炸弹扔到了台子中央,炸弹轰然炸响——白川义则被炸飞五六米远,浑身被嵌满弹片,哀嚎了三个月才断气;驻华公使重光葵炸飞一条腿(后来瘸着腿签了日本投降书),植田谦吉(断腿)、野村吉三郎(失明)等十余人日军高层死伤。这场行动重挫了日寇的猖狂攻势,有力提振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当时尹奉吉为了不连累其他人,索性留在会场让日本人抓住,不久后英勇就义。
左一是白川义则
3. 刺杀李顿 :日本人强占东北后,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在上海挑起战火,中国被日军侵略的事实就摆在眼前。在国际舆论和国民政府的请求下,国际联盟派英国李顿爵士率国际调查团来华实际调查中日冲突。李顿一行先至东北再到上海,不顾眼前的事实,发表谈话偏袒日本,迅速在国内引起了公愤,王亚樵得知后,这哪受得了!随即策划要锄杀李顿。1932年,11月10日当时暗杀人员已经来到了李顿下榻的酒店了。因李顿的安保措施特别严格,被当时巡逻的安保人员发现并抓住,暗杀人员供出王亚樵后(李顿来之前就知晓了白川义则这些人的下场),吓得他灰溜溜的离开了中国。虽然是暗杀未遂,但是这件事震惊了国际联盟,他们要求严惩王亚樵等杀手,日本人也重金悬赏要捉拿王亚樵,可是他又“消失不见”了,日本人当时称王亚樵为“人间魔鬼”。
调查团
4. 刺杀蒋介石 :蒋介石作为民国时期的领导人,王亚樵一直把蒋介石当成阻碍国家进步、推行独裁统治的头号人物。认为他推行的一些政策对民众不利,一些行为对爱国人士也不利。所以一直是王亚樵刺杀的主要目标之一。随后与其率领的铁血锄奸团密议刺蒋计划,并在南京、庐山、上海都分设行动小组,伺机刺杀蒋介石。
当王亚樵强大的情报系统得知蒋介石将前往庐山太乙村的消息后,他召集手下得力干将华克之、陈成等人详细部署行动方案。因庐山关卡重重,枪械无法携带,王亚樵想出“火腿藏枪”的办法,安排夫人王亚瑛和表弟媳刘小莲扮作阔太太,带着两名伙计,挑着藏有枪支的火腿,成功骗过关卡守卫,顺利抵达太乙村。与此同时,华克之带领的小组早已先行上山,在太乙村附近寻得隐蔽住所,监视蒋介石的一举一动。
6月14日,蒋介石在太乙村散步时,担任刺杀任务的陈成抓住时机开枪,但因侍卫突然护卫而错失良机,慌乱中连开两枪未中,陈成被侍卫乱枪射杀。蒋介石侥幸逃生,后密令戴笠彻查无果,此案直至后续多起刺杀行动曝光后才得知是王亚樵。从此老蒋视王亚樵为“眼中钉,肉中刺”。
5. 刺杀宋子文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经济矛盾尖锐。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推行的一些财政政策,被王亚樵认为是在为少数权贵谋利,损害了广大百姓的利益。王亚樵向以锄恶扬善为追求,对宋子文这类行为极为愤慨,于是策划了刺杀宋子文的行动。
1931年7月的一天,得知宋子文将抵达上海火车北站的王亚樵迅速组织人手,安排了多名枪手埋伏在北站周围。当宋子文一行人走出站台时,枪手们发现有一个身穿白色西服的人,与他们所掌握的宋子文外貌特征及着装信息相符。于是,枪手们果断开枪射击。然而,他们误将同样身穿白色西服的宋子文秘书唐腴胪认成了宋子文,唐腴胪身中数枪当场死亡。而宋子文在听到枪声后,迅速卧倒并在随从掩护下躲到一根柱子后面,最终安然无恙。此次刺杀行动虽然未能达成预期目标,但也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民国历史上一起引人注目的刺杀事件。
6. 刺杀汪精卫 :1935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四届六中全会上,汪精卫被连开三枪,一枪击中左眼外角下颧骨,一枪从后贯通左臂,一枪射进背部第六、七胸脊柱旁。血溅当场。刺客孙凤鸣高呼:“打倒卖国贼!” 举国震惊。现场顿时一片混乱。孙凤鸣也在卫兵的反击中身中数枪,最终因伤势过重死亡。
当时,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派势力蠢蠢欲动,蒋介石、汪精卫推行的对日妥协政策,让王亚樵等爱国人士义愤填膺。王亚樵决心组织力量刺杀蒋介石,以打击卖国行径,唤起民众的抗日斗志。于是,他精心策划了这次刺杀行动。
王亚樵安排了孙凤鸣等骨干成员具体执行此次任务。孙凤鸣以记者身份为掩护,携带手枪潜入会场。在全会开幕式结束后的集体合影环节,原本蒋介石因察觉现场气氛异样而未出席合影。孙凤鸣原本计划是在蒋介石出现时进行刺杀,但蒋介石的缺席打乱了他的计划。
此时,汪精卫站在队伍前排,孙凤鸣认为汪精卫同样是推行卖国政策的罪魁祸首,于是当机立断,挺身而出。此次刺杀行动虽未达成最初刺杀蒋介石的目标,但这次行动给汪精卫及其代表的亲日势力以沉重打击,也向全国民众展示了爱国志士反抗卖国行径的决心。此后,汪精卫的身体每况愈下,1944年最终因枪伤复发死于日本。
图片来源网络
7. 刺杀张秋白 :1928 年 8 月,王亚樵暗杀安徽建设厅长张秋白。张秋白是军阀政府的重要官员,王亚樵觉得他推行的一些政策对安徽当地的民众很不利,如增加赋税、强征劳役之类的,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所以就把他刺杀了。
8. 刺杀赵铁桥 :1930 年 7 月,王亚樵暗杀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赵铁桥与外国势力勾结,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王亚樵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对他进行了刺杀。赵铁桥在跟外国人的合作中,总是以牺牲中国的资源和权益为代价,去换取自己的利益,王亚樵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果断决定除掉他。
赵铁桥
王亚樵的刺杀行动引起了国民政府和外国势力的极大恐慌,他们纷纷悬赏捉拿王亚樵,欲置他于死地。然而,王亚樵凭借其机智勇敢和强大的情报系统,多次成功躲避了追杀。
蒋介石对王亚樵恨得咬牙切齿,经常在戴笠耳边念叨,让他务必把王亚樵抓住不论生死。
值得一提的是:戴笠年轻的时候,曾在王亚樵手底下做事。后来,多亏王亚樵推荐,他才得以报考黄埔军校第六期。投身特工行当后,戴笠很得蒋介石的器重,事业顺风顺水,一路往上爬,后来两人因走的路线不同已分道扬镳。戴笠心里头明镜似的,王亚樵那可不是一般人,厉害得很。即便心里有诸多不情愿,可上头的命令不能不听,戴笠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这差事。马上就开始布局,安排特务四处搜寻王亚樵的下落,还在王亚樵可能出现的地方蹲守、埋伏。
有一次戴笠确切的得知王亚樵在上海一个住处过夜。安排100多个特务包围了整栋楼,强势破门而入,以为胜券在握,但是找遍了各个房间也没发现王亚樵,可是一摸被窝还有余热,人就这么诡异的从包围圈消失了,让这些特务一度认为王亚樵有飞檐走壁的能力。实际作为在刀尖上跳舞的王亚樵来说,他随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特务开始包围的时候,他就听到了声响,果断爬上四楼,跳到隔壁楼栋,顺着下水管就溜走了。
王亚樵会化妆、会乔装,甚至为了躲避追捕不惜在自己脸上烫上疤痕,凭借这些手段多次躲过了搜捕。
1933 年 11 月,王亚樵赴福州参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的 “福建事变”,失败后到香港。在香港期间,他继续策划反蒋和抗日活动,戴笠等人本想在香港实施搜捕,可是他们到香港不久就被王亚樵知道了,根本没法下手,戴笠等人只能眼睁睁的空手而归。
老蒋通过各种手段交涉和施压,让香港庇护王亚樵的势力迫于压力只能让王离开香港。这一路上有不少朋友暗中帮助他,比如一些当地有正义感的商人给他提供住处和物资,还有一些民间组织的头目给他通风报信,庇护他躲避追捕。王亚樵兜兜转转去了梧州。
老蒋得知王亚樵再次销声匿迹后,他总感觉危机四伏,随即把抓捕王亚樵的悬赏金额从10万大洋提到了100万大洋。老蒋气不打一处来,经常痛骂戴笠,让戴苦不堪言。
戴笠作为曾经王亚樵的拜把子兄弟,知道王亚樵重情重义的性格。对贴身的兄弟都视为己出。他决定从王亚樵周边的人下手。当时王的贴身兄弟余立奎受“刺汪案”牵扯被军统抓获,戴笠威逼利诱,酷刑伺候,余立奎硬是没吐露半点关于王亚樵的消息。
后来戴笠通过调查得知余立奎的女友婉君可能知道王亚樵他们的动态。婉君此时在香港,并未去梧州。戴笠让军统特务陈亦川去香港伪装成大款接近她,通过物质诱惑和情感操控,出手阔绰,据说还给了婉君10万大洋,逐渐获取余婉君的信任。戴笠亲自出马哄骗婉君说要给王亚樵等人当大官,说他曾经和王亚樵是结拜兄弟,是为了王亚樵好,涉世未深的婉君信以为真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不到一个星期,戴笠就从婉君那里得知王亚樵在梧州的确切消息,于是精心策划了此次行动。
在1936年9月,为打消王亚樵的疑虑,婉君谎称自己生活困难需要紧急援助,想去王亚樵那里居住,请求王亚樵亲自接应,诱骗王亚樵到梧州的一处民宅。
王亚樵重情重义,准时赴约,刚推门就被泼一脸生石灰,埋伏的12个特务同时开枪,身中5枪后,特务又补了3刀。为领赏金,特务用刀残忍的剥下他的脸皮,王亚樵时年47岁。一代乱世枭雄王亚樵就这样被结束了生命。
王亚樵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他被伟人评价为 “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也被原国民党军统少将沈醉称为 “世人都怕魔鬼,可魔鬼却怕王亚樵”。他以极端的手段对抗民国时期的黑暗势力,为了心中的正义和民族大义,不惜走上暗杀之路。他的刺杀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反动势力,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道德困境。
动荡的时势造就了他:让他从拿笔杆子的教书先生,变成了拿枪杆子的“暗杀大王”,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和讨论,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