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和林徽因一辈子交恶,晚年她竟用四字来评价林,令人深感意外
发布时间:2025-05-18 21:58 浏览量:5
在民国才女圈子里,林徽因和冰心都是光芒四射的人物。
她们一个被称为才色双全的民国女”,一个是以纯爱、童心和母性闻名的文学先驱。
按理说,两人一个搞建筑,一个写小说,应该没有什么竞争。
可是,因为冰心的一篇文章,俩人竟然从老乡和朋友,成为了几十年不来往的陌生人。
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因果呢?事情还要从林徽因组织的文化沙龙说起。
1
1930年,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从东北大学辞职回到北京,搬进了北总布胡同3号的小院。
那时的北京文坛,正处于变革和激荡之间,而梁家小院因林徽因的才华和梁思成的博学,逐渐成为北京文化圈最炙手可热的聚会地点。
每逢周六下午,都是这间院子最热闹的时候。
沈从文带着他尚未发表的新稿,金岳霖懒洋洋靠在沙发上抽烟,胡适、徐志摩更是常客。
这些文人聚在一起,他们谈建筑,辩哲学,也讨论文学,身为女主人的林徽因,喜欢穿着旗袍,倚在书架旁。
性格活泼,思想活跃的她,字字珠玑,侃侃而谈,很自然地成为了沙龙的女主角。
“她不是那个时代最美的女子,却是最难忘的女主人。”有客人这么说。
林徽因的客厅,其实就是一个文化的交汇点。
她既主持沙龙,也写诗作画,还是清华建筑系的第一位女性讲师,她既懂生活,也讲理念,是那个时代少见的能文艺又可以专业的女性。
她可以对沈从文的散文点进行点评,也能和梁思成一起徒步考察明清古建,甚至让胡适都自觉收敛起老派学究的腔调。
这样的林徽因,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女神般的存在,可越是光芒万丈,就越容易招来背后的暗箭。
2
当时冰心也在北京,她主要专注于写作,同时也在搞文学茶会。
但她的聚会并不热闹,来的多是熟识的女士,气氛温吞,与梁家的热烈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渐渐的,文化圈里有了风向,谁去林徽因的客厅坐过,才算进入了文化名人圈。
据说有一次,冰心也收到过林家的周末邀请,但她迟疑再三,终究没有出席。
此后不久,她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小说。
小说里的那个“太太”是一位庸俗、张扬、自恋、爱凑热闹、对丈夫毫无感情的沙龙女主人。
在众多男人之间,她左右逢源,靠所谓的文化圈刷存在感。
小说的地点设在北京,人物背景暧昧不明,却字字带刺,北京知识圈的文人们一看便懂,这不就是写林徽因吗?
她客厅里围着一群男性学者,本人又才貌双全、冰心的笔锋虽未直指,却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
但冰心对此始终不承认。
直到1992年,有人旧事重提,她才突然补了一句:“讽刺的是另一位太太,压根不是林徽因。”
这解释一出,反倒更像此地无银三百两。
3
问题是,这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据说,她口中的那位太太,在她发表小说前已经远居上海,没办过什么沙龙。
可是她小说的背景却设在北京,而林徽因的客厅,就在胡同深处,周末从不空档。
有人说,冰心那一刀藏得深、插得狠,是典型的文人不动刀兵,却最会用笔杀人。
她一边在众人面前夸赞林徽因“有才情、有风采”,一边却在小说中塑造她为用文化做伪装的社交女妖。
晚年的冰心,不再重提林徽因,但对媒体仍小心翼翼。或许,她也意识到,这段往事不宜再深挖。
4
其实,真正让人唏嘘的不是小说的讽刺,而是这场民国才女之间的暗战,让人看到了女性间隐秘的竞争与较量。
冰心擅长温婉的书写,文学中多以母爱、童心见长。
林徽因则锋利、冷静、才气逼人,能在男人堆里谈建筑,也能写出直击人心的诗篇。
两人本就风格迥异、气质相背,却不巧地生活在了同一座城、共享一个时代。
或许冰心心中的不满,并不是全因嫉妒,而是对自己因为自己用心写作,却不被重视的反击。
只不过,她选择将那把刀,悄悄藏进字里行间。
而林徽因呢?她或许一眼就看穿了冰心的意图,但她没有反击,没有出言辩解,也没有对外界发表任何评论。
她只是继续办她的沙龙、做她的学术,继续在中国的建筑地图上,一点一点刻下自己的名字。
51岁那年,林徽因因病去世,俩为才女之间的恩怨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至于《我们太太的客厅》终究成了一场文字暗战,但林徽因真正的客厅,却从未因为一个短篇小说而褪色。
它曾是思想的沙龙,也是女性自我价值最早的公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