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阿婆20天两次骨折!医生提醒→

发布时间:2025-06-23 06:36  浏览量:9

近日,家住亭林镇的78岁张阿婆,在短短20天内经历两次骨折并接受两次手术,这一遭遇为广大家庭敲响了老年健康防护的警钟。

张阿婆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5月25日,她在关闭电灯开关时,不慎被高出地面的门框绊倒,随即被送往亭林医院,经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次日,骨科团队为其实施手术,5月29日出院。然而,近日张阿婆在试图自行下床时,从护理床床档空隙滑落,导致左股骨远端骨折。

家属张先生回忆道:“我们买了护理床,没想到她从栏杆旁的空隙溜了下去。听到声响后查看,发现她腿肿了起来,情况不妙,赶紧拨打120送医,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目前,张阿婆左腿两处骨折部位已植入钢钉和钢板。骨科副主任医师王少峰表示,像张阿婆这样二次骨折的情况在老年群体中并不少见。老年人本身因骨质疏松、反应迟缓,再加上基础疾病的影响,骨折风险本就较高;而发生首次骨折后,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等因素,会使二次骨折的概率大幅上升。

王少峰强调:“建议骨折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由康复师全程评估并制定功能锻炼方案,这样80%的病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同时,在锻炼期间,家属一定要全程陪伴,科学开展功能锻炼,预防二次骨折。”

老年人骨折,往往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专业医生给大家以下建议,家有老人,特别是骨折的,要特别注意——

1. 重视术后康复治疗

手术只是修复骨骼结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老年人术后康复治疗对骨折恢复至关重要!有条件的建议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由康复师评估、制定合适的方案并协助功能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低强度抗阻肌力训练、稳定性训练等。

2.合理锻炼,科学饮食

有些患者认为不能下地就要绝对平卧,时间长了不但肌肉逐步萎缩,心肺功能也逐步衰弱。正确的做法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床上锻炼,如四肢屈伸、抬腿等动作,防止肌肉萎缩。

在饮食方面,尤其是老人切忌大补,骨折初期(伤后1—3周)饮食以清淡为主,选择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避免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以防瘀血积滞,影响恢复。中期(伤后2—4周),由清淡转为补充高营养、高蛋白质食物,可在初期食谱基础上增加骨头汤、虾皮、海带、紫菜等补给更多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后期(伤后4周以上),可补益肝肾、气血,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木耳、菠菜等,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鸡蛋等,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脏、蛋黄等。

3.循序渐进,逐步恢复

老年人骨折后,行动能力下降,但部分患者急于恢复,过早活动尝试独自下床,容易因平衡不稳而摔倒。老人身体机能的恢复相对较漫长,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延缓骨折愈合,更应耐心康复。为了避免出现二次骨折意外,家人应细心看护,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房间尽量离卫生间近一些。从床上被动活动到坐起、站立、助步器行走直至独立行走,需要家人的搀扶、陪同。

4.户外补钙,改善骨质疏松

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密度低,骨折愈合后仍较脆弱,轻微外力(如滑倒)极易导致再次骨折。建议服用针对性的药物,条件允许,让老人每天能户外活动,晒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

骨折康复之后,也应适当户外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能增强骨密度和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

记者:杨惠聪、朱磊

通讯员:胡晓敏

编辑:干钰琼

责编:俞岚婷、干钰琼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