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警示:不想把肾受损,这类药别长期吃,容易加速尿毒症

发布时间:2025-06-24 04:58  浏览量:8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的时候,总觉得家里的“小药箱”里总有一瓶能救急的药。有些人甚至会习惯性地备着止痛药、感冒药、消炎药,觉得不舒服就抓一把吃下去。有个朋友小王,每次腰痛就吃止痛药,一开始确实挺管用,后来发现尿变少、脚也肿了,才慌了神跑去医院,医生一查,肾已经出了问题。

其实,类似小王这样“有病先吃药、吃药靠感觉”的情况,在生活中特别常见。很多人以为药能治病,吃得多点、久点也没啥事。但其实,某些药吃久了,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让我们的肾脏越来越累,严重的甚至发展到尿毒症!这不是吓唬你,是真的有科学依据的。

为什么有些药长期吃,会损伤肾脏?

要说这个问题,得先明白肾脏到底有多辛苦。肾脏就像人体的“过滤器”,每天负责把血液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同时还帮我们调节体内的电解质、维持血压。简单来说,肾脏就是在帮我们“打扫卫生”。但有些药进入身体后,最终都得经过肾脏代谢和排泄。尤其是一些常见的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以及某些抗生素、利尿药等,都需要靠肾脏“清理”。如果长期、反复大量吃这些药,肾脏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过滤系统会慢慢“堵塞”、受损,甚至出现肾衰竭。

你可能会问,药不是医生开的,怎么会有问题?

确实,大多数医生都会根据你的情况合理开药,短时间、按剂量用药问题不大。可现实生活里,很多人喜欢自己做主,不看说明书、不听医生嘱咐,药没吃完就留下来下次自用,甚至有些人把家人朋友的药拿来吃。这种“随意吃药”“长期吃药”的习惯,才是真正危险的地方。还有的人觉得“药越新越好、越贵越有效”,结果把肾脏搞得不堪重负。

肾脏受损初期其实很“安静”,大多数人都没啥特别感觉,顶多觉得累、容易水肿、尿泡沫多、夜尿频繁。可一旦发展成慢性肾脏病,甚至尿毒症,那就是一条不归路。到时候不但影响生活质量,还要靠透析、换肾维持生命,身心和经济压力都特别大。

那到底该怎么保护我们的肾脏,远离这些隐形的“伤肾药”?

第一,非必要不吃药,尤其是止痛药、抗炎药等能不吃就不吃。比如头痛、腰痛、关节痛等,能通过休息、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的,尽量别动不动就吃药。遇到实在需要吃药的情况,也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能吃最短时间、最低剂量,就不要贪图“管用”多吃几天。

第二,别随便用别人的药。每个人体质、病情不同,别人能吃的不代表你能吃。药品也是有副作用和适应症的,乱用容易让肾脏背锅。

第三,有基础病的人更要注意。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这些人本来肾脏就比较“脆弱”,如果再随意长期吃药,肾功能更容易出问题。所以,定期复查肾功能、按医嘱调整用药很重要。

第四,警惕“复方药”和“中西合并乱吃”。有些复方感冒药、止痛药里,其实含有多种对肾脏有压力的成分,有的人一吃就好几种,一天吃好几次,肾脏真的是“压力山大”。还有的人中药西药一起吃,药物之间可能相互影响,风险更高。

第五,注意药物说明书和副作用。每次用药前,哪怕看一眼说明书的“禁忌症”“不良反应”部分也好,尤其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损伤风险”等字眼时,更要小心。

肾脏不像肝脏那样容易自我修复,一旦严重受损,很难完全恢复。最怕的就是慢慢拖,拖到出现尿毒症才发现,已经太晚了。

说到底,药不是“营养品”,不是“多多益善”,长期乱吃,身体吃亏的永远是自己。身体出现不适,要相信医生的判断,不要迷信药物的万能,也别自己盲目“自疗”。如果你曾经因为长期吃药出现过肾脏方面的不舒服,或者你有用药的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也可以提问让医生来帮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