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撑稳发展盘

发布时间:2025-08-05 11:14  浏览量:2

依托竖罐技术,原镁冶炼从传统的粗放式冶炼制造进阶到智能化精准控温、高效提纯,实现降能耗与高品质的双跃升;

绿色储能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推动形成稳定高效的新能源利用体系;

紧盯多家机器人头部企业,抢滩协作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

……

传统产业稳步转型,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未来产业蓄势待发,“三足鼎立”撑稳发展盘……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锚定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积极做好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产业转移门户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的“双门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优化入企服务,奋力谱写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工业发展新画卷。

传统产业,“鸟枪换炮”

走进八达镁业年产5万吨镁合金竖罐技术改造建设项目车间,只见巨型天车高悬厂房上空,将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粗镁从十多米深的竖罐口取出,紧接着新一批原料顺着通道补位,整个过程无缝衔接、流畅高效。

“这竖罐炼镁技术可厉害着呢!竖罐还原炉,与以前的横罐相比,简直就是‘鸟枪换炮’。”山西八达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华说,“竖罐在空间利用上更为高效,能在有限场地内实现更大产能。同时,竖罐炼镁技术在能源利用上更为科学,热量分布更均匀,大幅降低了能耗成本。特别是,金属镁的纯度提高到99.95%以上,这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在车间一侧的控制室里,几块高清显示屏占据着C位,技术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流信息。“相较于过去围着横罐凭经验估摸着来,如今跳动的数字成了最可靠的‘指挥棒’。”李志华介绍,“你瞧,屏幕上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既让生产更稳,也让炼镁技术上了好几个台阶!”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闻喜经开区高度重视发挥传统产业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不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节能降耗,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施项目14个,总投资7.54亿元。投资2.3亿元的山西建龙钢铁装备绿色低碳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6亿元的山西建龙智慧物流绿色低碳数智化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3亿元的山西银光华盛镁业竖罐改造项目等正加快推进,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在山西建龙1500mm热轧卷板生产车间,从加热炉、除磷、粗轧到精轧,机器人手臂在5G技术支持下,精准地为热轧卷板喷号,各工序运行一气呵成;而另一头,数字化生产调度大厅内,在5G视频专网的加持下,不同区域、同一时段的生产情况能够实时、清晰地呈现在工作人员眼前……

“数据传输实现秒级转换,彻底解决了传统监控系统存在的延时问题。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对生产中的异常情况作出反应,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如此,我们借助5G技术,还将安全、环保、物流等工序集中在9个集中管控大厅进行管理,使得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调配更加合理高效,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全程可视化。”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自2021年起,山西建龙积极拥抱智慧化转型浪潮,携手中国移动,开启5G智慧工厂建设,共建成2个宏站、25个微站,实现了炼钢、轧钢及办公楼等重点区域5G信号无缝覆盖。同时,采用虚拟专网与混合专网的部署方式,结合完备的安全机制,为5G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稳定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生产环节的智慧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凭借在5G智慧工厂建设上的卓越成果,“山西建龙5G工厂”入选《2024年5G工厂名录》。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深化5G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展产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供应链平台,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工厂数智化平台,在智慧钢铁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新兴产业,项目“井喷”

在闻喜经开区标准化厂房西北部,占地40亩、投资5亿元的闻喜平高能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施工现场,场地平整工作已全面完成,升压站建设开工在即。

这是闻喜县第一个储能项目,6月21日正式开工,12月有望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将具备调峰、调频、黑启动、需求响应等多重功能,比如在用电负荷低谷时,可吸纳发电端的多余电能;用电高峰时,则释放储存的电能以补充供应,从而有效实现“削峰填谷”,缓解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在该公司的西北方向,我们还将布局宁夏绿储、京电等多家储能企业。届时,这里将成为区域储能产业核心枢纽,为全县新能源并网与电网调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闻喜经开区投促部副部长王国朋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闻喜县着眼新兴产业培育持续壮大,以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为培育发展的核心引擎,着力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助力重塑经济快速增长的新格局。目前,共实施相关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60亿元,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汽车电池托盘……走进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压铸事业部车间,仿佛置身镁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大观园”,各式压铸件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更令人惊叹的是,造出这些精密件的“大家伙”,从400吨至3500吨不等,并按照产能依次排开。

“这是我们的高压压铸机,覆盖了从小型精密零件到大型结构件的生产需求,具备年产各类精密镁合金、铝合金压铸件两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我们还有一台4000吨的半固态压铸机,它的锁模力堪称全球最大,加工能力极强,能精准适配汽车底盘、航空部件等不同场景的高端制造需求。”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江说。

八达新材料依托镁铝铸造领域的先进技术,立足提升自身在镁合金与铝合金领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专注于镁合金及镁铝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致力于轻量化精密压铸件的研制和生产,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及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5G通讯等多个领域。

“这是我们新材料的一期项目,年产值达2.1亿元。”王江说,“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车间对面的70亩预留土地,上马二期项目,将产品拓展至市场更为广阔的民用领域,届时我们的新材料板块年产值有望达到5亿元。”

厉兵秣马,“未来已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而在这场智能变革中,闻喜经开区凭借其在金属镁产业的深厚底蕴,积极谋划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力求在这一新赛道抢占先机。

在招商引资方面,该开发区立足自身在精品钢、镁基新材料等领域的显著优势,积极对接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意优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等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通过引入机器人骨架结构、电机外壳等核心零部件或精密组装部件的生产线,全力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生态体系,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融合方面,该开发区坚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城西产业园建设无尘化、封闭式标准厂房,以提升园区对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承载能力。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创新驱动;主动参与并引导园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据产业,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资金支持与市场应用方面,鉴于智能机器人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攻关、生产线建设等环节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该开发区探索建立重点产业基金,加大风险投资或银行信贷对机器人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及系统集成企业等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项目融资,支持企业长期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同时,协助企业加大智能机器人市场化应用和推广力度,引导传统制造业生产线引入协作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高科技设施设备,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促进机器人在制造业等领域广泛应用。

“闻喜金属镁产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年产30万吨金属镁、12万吨镁合金的加工生产能力,产能占全国的21%,是全国最重要的金属镁及镁合金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县工业第二大支柱产业。”闻喜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薛耀东说,“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推动智能机器人轻量化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使用镁合金制造机器人,可显著降低机器人的重量,并使机器人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和冲击。因此,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引进落地,并推动镁合金在该产业上的研发与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明显的发展优势。”

无工不富,无工不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推进未来产业布局与培育,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薛耀东说。

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