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故事丨“铁五师”老兵和蔬菜换食盐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06 20:43  浏览量:5

近日,在东区弄弄坪街道向阳社区举行的“薪火永续·向阳而生”主题党日活动上,今年78岁的“铁五师”老兵罗英俊向社区展览馆捐赠了一套珍藏了近50年的老式军装。尽管岁月流逝,军装依然如新,如同他永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罗英俊党龄56年,现为社区橡皮树支部书记,同时兼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义务讲解员。每当参加各种活动,他总是把“铁五师”的老军装穿在身上。回望军旅生涯,他总会回想起60年前一袋食盐的故事,成为讲解时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罗英俊是四川内江人,1964年12月1日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参加贵昆铁路建设。1965年12月,部队转战攀枝花修建成昆铁路,连部驻扎在青龙山隧道建设工地附近。他的身份不久转为连部后勤兵,负责全连数百号人的后勤保障工作。

初来攀枝花,物资供应紧张,尤其缺乏新鲜蔬菜。战士们甚至一个多月都吃不上新鲜蔬菜,不少人患上眼疾,甚至在白天都看不清楚东西,严重影响了铁路建设。连长让罗英俊负责后勤,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采购蔬菜。

当时青龙山附近人烟稀少,罗英俊奔波数日,最终在金沙江对面一个生产队发现有蔬菜种植。他向生产队负责人介绍了修建成昆铁路的重要意义和部队面临的困难,恳请生产队把蔬菜卖给部队,该负责人爽快答应。

生产队很快组织了一批蔬菜送到部队,罗英俊付钱的时候,生产队负责人摆摆手提出一个要求:“你们部队有没有多的盐巴,我们就用菜向你们换点盐巴吃。”

罗英俊赶紧询问库存情况,得知还有两大袋200斤盐时,慷慨地说:“那就分一半送给你们!”

村民们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白花花的食盐,激动不已,连连道谢,并坚决不收菜钱。双方推让许久后约定,由生产队组织人员保障全连蔬菜供应。

当连队餐桌上出现了久违了的蔬菜,每个人都开心不已,全连士气大为高涨,连长对不辱使命的罗英俊大加赞赏。从那以后,全连的新鲜蔬菜就再未断过档,甚至还能吃上新鲜肉类。

过后不久,团部领导下连调研,看到该连物资供应丰富,远远超过其他连队的后勤保障。随即把罗英俊调到团部,负责全团上万人的后勤保障工作。

一年后,罗英俊又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调到“铁五师”师部后勤部军需科,负责全师6万多人的吃菜问题。他立即成立6个工作小组,到周边的华坪、楚雄、会理、会东等地组织蔬菜供应。

“我负责全师的后勤保障,每天一门心思想的就是如何把蔬菜顺利运到部队来,最担心的就是下雨,怕路坏了、车坏了,菜也坏了。”罗英俊说,每当遇到突发状况时,附近的群众总是一呼百应赶来帮忙,确保蔬菜及时送到部队。每每想起这些往事,总让他感到无比温暖,信心满怀。

从负责一个连、一个团到一个师的后勤保障工作,罗英俊全都做得井井有条,不仅为成昆铁路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也为部队树立了良好的群众口碑,先后荣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等嘉奖。

“那个时候,食盐是稀缺物资,老百姓缺盐,我们部队缺菜。我们和驻地群众互帮互助,打成一片,从而为成昆铁路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解决了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战士们才有使不完的力气攻坚克难,确保了成昆铁路按期通车。”罗英俊感慨地说,修铁路是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只要有群众的帮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成昆铁路建成后,罗英俊转业选择留在攀枝花,进入攀钢工作,干的依旧还是后勤保障工作,又为保障三线建设物资供应立下汗马功劳。

2007年退休后,罗英俊也没有闲下来,继续在社区发挥余热,被选举为向阳社区橡皮树支部书记,后来又被聘为攀枝花中国三线博物馆义务讲解员、中国老兵事业发展网攀枝花办事处后勤部部长。他说:“我从开发建设那年修铁路来到攀枝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60年,早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东区对青年更友好

青年在东区更有为

全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

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的

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

东区一直在路上

欢迎广大青年

来到东区、融入东区

与青春东区来一场“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