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曼施坦因的最后一战,20万德军突出重围,连朱可夫都奈何不得
发布时间:2025-07-05 01:57 浏览量: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乌克兰雪地上的死局突围:曼施坦因这次真急了
命令是死的,可人是活的。
乌克兰那一仗,20万德军被人死死围住,朱可夫那边算盘打得响,结果呢?德军不但没全军覆没,反而杀了出来。
这事放谁那都难信,但确实是发生过。
那时候,东线局势早就变了样。
斯大林格勒一败,德国人这边已经扛不住了。
不是说他们不会打仗,而是打得太狠,后勤跟不上,兵也扛不住。
天气又冷,铁路又不通,补给卡得死死的。
对德国来说,乌克兰不只是块地,更像是一口气,咽下去就断,撑住才能喘。
希特勒那阵子对乌克兰死抱不放。
他非说这地方不能丢,谁说撤退谁就是动摇军心。
可曼施坦因和胡贝不傻,他们知道,前线那点兵挡不住苏联几倍的人海战术。
硬拼是送死,得想别的法子。
朱可夫这边看得明白。
他清楚这帮德军不是杂牌,是真正的老兵,打得狠,撤得快。
他要搞掉这股力量,就得一口吃下,不留活口。
于是苏军开始围。
他们正面打是假,后路封锁才是真。
一层一层的圈,一点点收紧。
看着像拉锯战,实则是活活勒人。
战线一封,补给一断,德军里头就开始慌了。
胡贝早就想撤,可回报上级被卡住。
希特勒不松口,谁也动不了。
曼施坦因也急了。
他不只是个指挥官,更像个老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困死。
他跟柏林那边磨了好几次,把辞职都搬出来了,才勉强拿到个突围许可。
这时候前线已经被封得像铁桶,想出去,难度比打进去还高。
胡贝干脆利索,拿到命令立马动。
他不搞花活,把兵分成两路,一路强冲,一路骚扰。
前面这批特种部队加装甲车,目标明确,就是打出个口子来。
后面那批则负责破坏苏军的铁路运输,让对方调兵变慢,节奏乱了,追击自然就慢了。
打的那几天,雪下得跟刀子似的,天冷得让人说不出话。
德军那边,子弹省着用,罐头分着吃。
突围的时候,一辆豹式坦克带着后头几十辆车往前冲,谁拦路就直接撞过去。
苏联那边也不是吃素的,火力网铺得密密麻麻,能出个缝就不错了。
可胡贝这人就是狠,他不是想赢,而是非走不可。
第一路人马杀出缺口,第二路趁乱把铁路炸了,苏军一时半会儿调不了人,追兵也慢了半拍。
两边兵力终于在一片破林子里会合,那时候每个士兵的脸都冻成了青紫色,衣服上全是血和泥。
可他们活着走出来了。
撤出来不等于胜利,但你说这不是胜利也说不过去。
这20万人本来是个死局,朱可夫那边连后事都准备好了,结果人家一个分兵突围,硬是从生死线里挤出一条路来。
苏联人也懵了,明明围得死死的,怎么就让他们跑了?
曼施坦因那边没说啥,只是让人清点部队,然后继续部署下一步。
他不是庆祝的人,他知道这场仗赢了,也只是延缓了崩盘,而不是扭转战局。
德国那时候已经被空袭炸得支离破碎,工厂一天比一天少,兵也一天比一天年轻。
靠这点人,撑不了多久。
希特勒后来知道他们突围成功了,嘴上没说啥,心里估计也不好受。
他一直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但这次是底下人硬着头皮改了命令,才把这帮老兵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他要是早一点信人,可能还能多留点兵。
胡贝后来因为伤势严重,没再上前线。
有人说他是靠命硬活下来的,也有人说他是靠脑子。
他没解释过,也没写回忆录。
他只是悄无声息地退场,让这段突围的故事自己在军中传开了。
曼施坦因也没再有像样的指挥权。
他被调回后方,后来还被解除职务。
他性子硬,不太愿意听命令,也不太会拍马屁。
他自己心里清楚,乌克兰那一仗,是他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指挥。
朱可夫呢?他没被这次突围影响太久。
他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仗要打。
东线战场大得很,这20万人虽然走了,但整体局势还是往苏联那边倾斜。
他继续推进,直到柏林门口。
这事过了几年才被详细记录下来。
有参加过突围的军官说,那几天就像活进了地狱。
不是怕死,而是怕冻,也怕饿,更怕一枪没打出去就倒下了。
能活着走出来的,全靠那股子不认命的劲儿。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役全记录》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
《曼施坦因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著
《朱可夫元帅回忆录》格奥尔基·朱可夫 著
联邦德国国防部战争档案馆《乌克兰战役档案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