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袁书记,随叫随到!”

发布时间:2025-07-06 19:01  浏览量:4

当记者再次与袁佳曦相遇,地点是新虹街道华美党群服务中心。这是他新搬的办公室,宽敞明亮,站在窗边,飞机的起落尽收眼底。

袁佳曦指着窗外,幽默地调侃这是“最佳观赏机位”,但又带着遗憾地说:“就是离居民区远了点。”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社区书记是“小巷总理”,管的事特别多,很不容易。

面对这份“不容易”,这位80后社区书记,17年如一日服务新虹街道最老最旧的社区,将这份“不容易”化作了居民心中的“值得信赖”,也是居民口中的“儿子”“兄弟”“朋友”,“只要一通电话,他就赶过来”。

一天的深聊中,前不久获得“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他,说得最多的是“基层工作不是靠我,而是靠居民的支持和理解”。

“大账”与“小账”同样是小巷总理,袁佳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要从四块“硬骨头”说起。时针回拨至2005年,这个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毅然选择成为虹桥动迁组最年轻的“新兵”。“当时很多人说我‘选错赛道’,但基层就像运动场,总得有人去拼抢关键球。”回忆起这个决定,他的语气里带着运动员特有的果敢。从此,他与基层工作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袁佳曦到华美路居民区主持工作不久就碰到了第一块“硬骨头”——华美路100弄20栋房屋的拆违重建回迁。这是一个老旧小区,最早的房子建于80年代,既有当地自建房的村民,也有买房入住的市民,还有租住的租户,居住结构多样、物管力量薄弱。“那个时候很多人劝我别‘完美主义’,但是我认为,要么不干,干就干出个样”。他将会议室变成“作战指挥部”,面对群众的疑虑和担心,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为回迁后新小区拟定居民公约,联合街道职能部门建立巡查机制,推动长效化管理。然而,喘息的时间非常短暂。2017年,袁佳曦又迎来了第二块“硬骨头”:农民中心村航空噪音二期治理启动。在“5+2”“白+黑”的工作状态下迎来成效,11个月内,5个小区、120幢自建农民房全部签约改造完工……2018年的华漕苑小区动迁启动,是他来到居民区后的第三块“硬骨头”。小区违章多,环境差,人口密,袁佳曦身兼数职,从意见征询到接待信访,在一个月内,整体签约率达到近92%……2021年第四块“硬骨头”接踵而来,因航空噪音治理一期遗留问题,致使部分小区居民未完成改造。袁佳曦积极搭建平台,畅通沟通渠道,最终促使因签约户数未达改造要求而未动工的东华美路220弄小区216户居民重获签约机会,同年11月改造工程启动……面对这些“硬骨头”,袁佳曦和工作人员带着政策文件挨家挨户上门,既跟居民讲群体利益的“大账”,又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算家庭利益的“小账”,把抵触情绪化解成支持的掌声。
“这是社区工作,也是很难得碰到的‘超纲’社区工作。”彼时的袁佳曦,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也是这一次次历练,让袁佳曦开始具备“小巷总理”的“腔调”:不急于求成,而是认真倾听。“泡”出来的信任日前,新虹街道华美一区的居民们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一座精致的休闲凉亭落成并投入使用。这座凉亭的出现,让居民们惊喜不已,更令人赞叹的是,从居民提出需求到凉亭竣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漫步在华美一区,崭新的凉亭成为小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亭中不时传来居民们的欢声笑语。说起这座凉亭,华美一区大组长、居民姜鸿梅难掩激动之情,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我们可太高兴了,整个华美居委八个小区,就属我们这儿的凉亭最好!”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凉亭建设中的点点滴滴,“建设过程中,只要发现哪里有问题,我一个电话打过去,袁书记马上就赶过来查看。不管什么时候打,电话总是能打通,他总会耐心地说‘我知道了,我帮你联系一下’‘我帮你看看怎么搞’。”居民的这份信任,是袁佳曦日复一日“泡”出来的。初到社区,如何有效推进社区治理、建立居民信任关系?袁佳曦就把自己泡在社区里。他坚信,“泡”的时间越长,工作就越扎实,心里就越有底。于是居民们发现,这个书记的微信步数常年霸榜,硬生生用“泡”出来的熟稔,逐渐织起一张信任的网。华美三区西大组长、居民刘翠兰就是其中一员。令她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的一个傍晚,小区里一户人家突发火灾,虽然消防队火速遏制了火情,但整幢楼24户居民仍然全部受到影响。“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可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他打电话!”刘翠兰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心有余悸,眼中却满是感激,“电话刚挂断没多久,他就风风火火地赶到了现场。”袁佳曦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领居委干部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安置工作中。他一边安抚居民们的情绪,协调解决吃饭住宿问题;一边和大家一起,挨家挨户清理火灾后的现场垃圾,一连干了十几天。得知楼里有高龄老人无处可去,他多方联系,最终帮老人找到了合适的敬老院,甚至还自己垫付了费用。在关键时刻,袁佳曦和居委干部站在了最前面,这份担当激发人本能的感动,信任之网更显力量。“他是我们华美地区老年人的儿子,是年轻人的兄弟,更是我们的好领导!”刘翠兰语气坚定,满是认可与期盼,“我们都希望袁书记能在华美地区多待些年头,大家都打心底里认可他!”“尽我所能”“尽我所能,为民解忧”,袁佳曦坚持每年为小区做一桩实事,很快,华美区域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针对华美社区设施陈旧、充电难等问题,他通过协商议事会,清理僵尸车,翻修非机动车棚,新增80套充电设施、800多个充电位;打造社区食堂,解决1700多名老人的用餐难题;推动8台电梯验收使用,惠及192户居民。他的备忘录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居民的急难愁盼。“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在哪里,老百姓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一切工作的基石。”这是袁佳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年,小区的重点工作是“美丽家园”综合改造工程。袁佳曦早早规划,确定施工接待室选址,提前梳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设接待室,就是要让老百姓清清楚楚知道,出了问题该去哪儿反映、找谁反映,渠道必须畅通。”基层事务千头万绪,民生无小事,事事需尽心。从初入社区的年轻书记,到如今40出头的“老书记”,从频繁在社区“刷脸”让居民认识自己,到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赢得认可,最终换来居民的深度认同,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对社区工作的深刻理解。这也是基层治理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

居民的口碑是对袁佳曦最大的认可。“袁书记手机24小时可以打通,不管你什么事情,他随叫随到。他在华美的这些年,小区真的改变了很多。”采访的最后,居民刘丽安拉着记者说,“我们都觉得,他骨子里就把我们居民放在心里。”

记者:毛海萍视频:郭莹 金吴嘉初审:陈怡婷复审:方雨斌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