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11讲 积极的心理支持
发布时间:2025-07-07 20:40 浏览量:4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医学院校的教育就提出要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即全人医疗)模式,可到了临床工作中还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学科越分越细、越分越专业,将一个完整的人体分解成各个系统、脏器和部位,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身心疾病增加的发展趋势,单纯的学科已经没有办法解决身体和心理存在的多种疾病,需要进行学科和专业的协作和整合。
医管通独家带来品牌科室管理专家 池宇翔 老师的品牌科室丛书《#全人整合医疗》的系列解读。请大家持续关注~
回顾: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1讲 品牌科室丛书概述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2讲 全人整合医疗前言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3讲 详细的信息采集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4讲 全面的体格检查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5讲 必要的辅助检查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6讲 循证的准确诊断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7讲 最佳的治疗方案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8讲 及时的病情观察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9讲 专业的生活照顾
《全人整合医疗》解读第10讲 安全的治疗处置
由于我国的医院普遍缺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即使有,大多是针对具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很少对一般的身体疾病为主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因为护士每天与患者接触的时间较多,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能够观察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可以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或者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01、患者的心理特点
心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心理与生理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的。心理问题可以影响患者的躯体健康,躯体疾病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
在各种心理变化中,情绪变化是多数患者在患病中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最常见的心理变 化。由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持续是影响疾病痊愈的重要因素,因此,把握患者情绪表现的特点及干预方法十分重要。
在许多情况下,患者对消极情绪刺激的反应强度大于正常人。对患者情绪的变化,医务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处理。面对疾病对健康的威胁及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其他影响,患者常常会产生一些典型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恐惧、抑郁和愤怒。
02、患者的心理需求
对患者而言,有物质与医疗服务的需求,但相对更重要的是满足心理需求。虽然患者的心理需求具有因人而异的特性,但也有共性规律可循,结合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患者需求同样可以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患者生病到医院治疗,同样有饮食、睡眠、排泄和活动等生理需求。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饮食、睡眠、排泄和活动等生理活动将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的影响。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对诊断、检查、治疗等行为大多心存疑虑,对药物、手术等也十分顾虑、担心、恐惧,患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应当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患者到医院就诊,社会角色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脱离原来熟悉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区环境,身边的人也从熟悉变成了陌生。患者渴望能够与家人、朋友、同事见面交流,同时也希望认识医生、护士和其他的病友。
一般来说,每个患者都希望自己被认识,并得到应有的尊重。从患者心理上考虑,有些患者认为应该赢得更多尊重,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和信息隐私。因为疾病的原因,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绝大多数患者都希望疾病治愈、功能恢复、重返家庭、回归社会,实现自我的价值。
03、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和预后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疾病发展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几天的反应到功能和器质性改变,可以将心身疾病分为三大类: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社会应激不断增加,心身疾病的种类逐年递增,几乎涉及全身各器官系统的疾病,而且多为慢性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04、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所谓的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如情绪状态、记忆、智力、性格等。心理评估的目的不同,其一般程序也有所区别。但无非是根据评估的目的收集资料,对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做出判断这样一个过程。
心理评估常用的方法是心理测验,尽管心理测验有用且有效,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不能滥用。因为心理测验是一种比较严谨的技术手段,它从理论的提出、工具的制定,都要经过大量反复的论证和修订,到最后实际应用时,也要不断修订常模和验证效度。
05、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采取特定的程序,进行情绪和环境干预,以缓冲压力事件,增强个人应对与统合能力,帮助人们增加健康,消除或缓解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烦恼。
一般认为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但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干预的内涵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展。研究表明,在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和躯体健康问题方面,各种干预方式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很多心理问题实际上需要多种层面的综合性干预。
心理咨询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依据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 的咨询关系,帮助其认识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其健康成长的 过程。心理治疗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在一定的心理治疗程序和设置中通过与病人的 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是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
作者简介
池宇翔
品牌科室管理专家、品牌科室丛书作者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特邀医院管理讲师、深圳市卫健能教中心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EMBA、香港大学医疗健康产业管理研究生、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现代医院管理研修,曾到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医院访问交流。
著有品牌科室管理丛书:《科室创新管理》《医院优质服务》《全人整合医疗》《有效医患沟通》
研究领域:
从2004年开始,作者带领团队系统地研究全国著名医院管理专家张中南教授的“人本位医疗”以及美国国际医院评审标准(JCI)、新加坡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台湾医院经营管理模式、香港医院全人整合医疗模式等前沿医院管理理论和实践。
对国内数十家经营管理成果优异的医院进行案例剖析,并运用管理理论在多家医院进行管理实践,发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医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能够在我国标杆医院实施和落地的。作者近20年来专注研究科室经营管理,专门培养科主任和护士长。
/ 今日推荐 /
《全人整合医疗》
作者:池宇翔
全人整合医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全人医疗;二是整合医学。全人医疗是针对患者而言,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来到医院治疗疾病,不但要关注患者身体的疾病,同时还要关心患者心理、社会和精神的问题。
整合医学是针对医院而言,包括学科整合和团队医疗两个方面。学科整合是指不同专业的临床学科针对某位患者有多种疾病时进行共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团队医疗是指医生、护士、临床药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膳食营养师等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同时也邀请患者、家属和照护者主动参与。
全人整合医疗将西医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中医整体观念有机结合,分别从完整医疗思维、整体护理模式、全面康复理念和患者安全目标等方面系统阐述全人整合医疗的临床实践。
改变传统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为以患者健康为核心的临床思维模式,颠覆以往只注重医疗技术等生物医学模式,强调从医疗、护理和康复三个方面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