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万事俱备,只差有钱钱钱钱!
发布时间:2025-07-08 01:03 浏览量:5
文科有什么用?
反对者认为文科既无法像工科那样直接生产出消费品,也无法像理科、商科、法科那样间接地服务于生产-分配机制,因此显然没什么用;
支持者则会说些“无用之大用”之类的摇头晃脑的傻话。
这种思路首先预设了某些需求,这些需求被不加反思地认为是合理的,某样东西的价值在于它能满足某种需求。
这是一种很市场经济的思路,我自己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让我开心了这钱就花值了。
带点马克思主义色彩的人则会对需求作些限制,会认为打游戏之类的消遣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那些直接、间接地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人类活动。
(我的一位深信马克思主义已经超越一切资本主义哲学因此读完高中哲学课本就已经站在世界哲学顶端的同学曾苦思冥想游戏到底有什么价值,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们通过游戏得到了休息,第二天可以迸发出更大的生产力。)
那种很市场经济的思路也未必会完全否定文科的价值。我们总归还是要看电影、读小说、翻翻通俗历史读物、搞些给政府敲锣打鼓的文宣,而这些文化消费品的生产很难离开文科训练。
不过文科学术研究就惨了。虽然自认为在为万世开太平,但说白了文科学术研究主要还是为己之学,即主要的作用是解决自己的人生困惑,对别人没什么好处。
现代人的普遍心态是万事俱备,只差有钱,基本没什么人生困惑了,就算有,也会去读心灵鸡汤、成功学和各种“心理学”读物,而不会去读论文。
哲学是希腊文明的特产,其他文明原来并没有哲学,但它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缺了什么。
文科呢?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没有文科学术研究,只有理工商法外加一堆垃圾文化消费品的社会吗?
也不是太难。
要为文科学术研究辩护,要论证国家/社会有责任养人文学者,就必须对人的各种活动形态、需求持批判性的态度,必须论证有些需求是没价值的,而人文学术研究对一个国家、对一种健康的教化秩序、对良好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搞清楚身处其中的特定条件,我们才能具体思考目标和手段。但我们往往只关心what和how,不关心why,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这还能成为问题。
有文科气质的人本来应该是有这种敏感性的。
推荐《三联生活周刊》
大浪淘沙出的精品杂志,
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
碎片化时代仍然保持深度,
三联是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跨年刊订阅
全年52期每月4-5本,包邮
原价:780元
限时特惠价:3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