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男子中暑去世,发作到死亡不足10小时!别低估夏天“威力”

发布时间:2025-07-08 19:42  浏览量:7

湖南的这个小伙子,早上还活蹦乱跳地吃着豆腐脑、油条,一转眼,到了晚上就没了命。从中暑发作到死亡,不到10小时

这不是电视剧里的情节,也不是什么罕见病的发作,而是实打实跟你我有关的事。说句扎心的话,夏天的“毒”,不是光晒黑那么简单,它能把命都一口气给“烤”没了。

热,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杀手”。你靠窗坐一会儿,以为是晒得脸发红,殊不知身体早已在悄悄报警。

那位湖南男子,当天户外干了几小时重体力活,没喝几口水,下午开始头晕、恶心,以为是“中暑”扛一扛就好,谁知道晚上就送进了ICU,抢救无效去世。

医生说,是热射病,体温飙到42℃,器官像是被活活煮熟了。

这种“热射病”,听着像个离我们很远的名词,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早就指出,每年因高温死亡的人数已超过一些传染病

而热射病,是中暑的最严重阶段,不是简单的多喝水、多吹空调就能解决的。它来得快,像一场突袭的暴雨,毫无预兆;它下手狠,连心脏、肾脏、大脑都能给你一起“拉下水”。

别以为中暑就是“头晕脑胀、出点汗”。轻的是热痉挛,比如你走在太阳底下突然腿抽筋;重一点是热衰竭,整个人虚脱、低血压、没劲儿;

最要命的,就是热射病,体温超过40℃,人昏迷、抽搐、甚至意识不清,脏器功能开始崩盘。

你要是还在屋里捂着棉被午睡,或者在没有空调的出租屋里打游戏熬夜,身体在高温中“煮”着,真不是危言耸听。

我一个老病人,姓李,60来岁,夏天喜欢去菜市场买菜。那天中午他觉得身上热得发烫,手有点抖,回家冲了个冷水澡,以为凉快了点,结果半夜家属发现他呼吸不规律、嘴唇发紫,送来医院时已经肾功能衰竭。

我们抢了48小时,人是救回来了,但从此离不开透析机。高温不是吓唬人,它是能把一个人从健康变成重症的分水岭

说白了,中暑其实是身体自我调节失败的表现。咱们身体像一台空调系统,天热的时候会通过出汗、皮肤血管扩张,把热量散出去。

但你要是水分补不上,或者在湿热环境里汗根本蒸发不了,身体的“空调”系统就崩了。尤其是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肥胖人群,这些人本来调节能力就差,更容易被热“放倒”。

有些人说,“我年轻,抗热能力强。”我跟你讲,热射病最容易找上门的,就是年轻人,尤其是户外干活的、打篮球的、健身房拼命练的。

因为他们不容易察觉早期的不适,等真出事了,连打120的力气都没有。就像你开车开到红区,还踩油门,迟早爆缸。

还有人以为喝点凉水、吹空调就没事了。这就像房子着火了,你往门口泼点水,能灭火吗?

真正的中暑要紧急降温,最快速度把体温降下来,哪怕是用冰袋、湿毛巾、冷水擦浴,必要时甚至得进冰水池泡。

我们急诊科的“降温神器”,有时候是冰毯、冰帽,甚至冷盐水静脉注射。你要是还在那儿喝绿豆汤、贴清凉贴,那可真是拿命开玩笑。

说到这,咱们得聊聊“认知误区”。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在太阳底下暴晒,就不会中暑。错!室内也能中暑,尤其是通风差、湿度大的房间,比如老旧小区的顶楼、出租屋、厂房宿舍。

中暑不分场合,它只看你身体能不能扛住热量的“内卷”。曾经有个保安,值夜班时坐在岗亭里,气温高达38℃,小亭子像个烤炉,结果夜里晕倒,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脑损伤已经不可逆了。

再说个细节:很多人中暑前是没怎么出汗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身体到了极限,汗腺就“罢工”了。这是一种假象,“不出汗≠不热”,而是身体已经热到出不来汗了。这时候体温反而更容易飙升。所以你以为的“没事”,可能正是最危险的信号。

那该怎么办?日常怎么预防?你可别一听“预防”就觉得是老生常谈。我跟你说几个“冷知识”:第一,别空腹出门,哪怕是一根香蕉也好。

空腹状态下,身体更容易低血糖,同时也难以调节体温。第二,衣服颜色真有讲究,浅色衣服反射热量,深色吸热。你穿着黑T恤在烈日下走路,跟穿白衬衫体感能差3℃以上。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东西——药物。有些药,比如抗抑郁药、抗过敏药、利尿剂,会影响身体对温度的感知或排汗功能。

这些药本身没问题,但在高温天吃,就要特别注意补水、避免高温暴露。千万别以为药是医生开的就万无一失,药是好药,用错场景就是祸根

我有个同行,他的父亲因为吃了利尿剂,结果在高温天里脱水严重,送到医院时血钠低得吓人,人都迷糊了。你看吧,生活里这些细节,才是真正决定你安不安全的关键。

食物上,也不是说喝绿豆汤、吃西瓜就足够了。西瓜吃多了还可能拉肚子、血糖飙升。我建议你平时可以多补点钾,比如香蕉、橙子、番茄,能帮助身体调节电解质平衡。

还有盐水,别嫌咸,出汗多的时候来一点,真有用。我们医院急诊室最常见的补液方案里,就有生理盐水加葡萄糖。

讲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我是在吓你。但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父亲,我见过太多因为轻视中暑而后悔莫及的家庭。夏天不是“热热而已”,它是会杀人的。你以为自己在享受阳光,其实身体已经在发出求救信号。

别再傻傻地以为“年轻就是资本”,别等到身体“烧坏了”才后悔。高温不是闹着玩的,咱们得有点“敬畏之心”。

出门前多喝口水,晒太阳别逞强,感觉不舒服赶紧找地方凉快。命这东西,一旦交出去,连后悔的权利都没有。

参考文献

[1]王丽.热射病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3,35(4):369-372.

[2]李小飞,刘志国.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护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9):1250-1253.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天气健康防护指南》[Z].2023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