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升专”上热搜!打破学历崇拜!职业教育凭什么逆袭?
发布时间:2025-07-09 01:26 浏览量:2
2025 年的教育圈,可谓是充满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几百所大学投身专升本的浪潮之中,与此同时,“本升专” 现象也正在蔓延。
当准大学生们还在为志愿填报踌躇满志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本科毕业生单招 135 人并颁发专科文凭的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登上热搜。学校给出的回应是市场需求强劲,网友热评:“读完本科读专科,学历技术两手抓,直接一步到位!”
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其实背后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存逻辑。
根据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其中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计划招生135人,毕业后发放专科毕业证。
有毕业生现身说法,上了这所学校,毕业后就业更有保障。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能通过招聘进入铁路局工作。
对于该校为何只招收本科生,对方解释称市场对该类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传统专科生源可能难以满足培养需求。
无独有偶,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国家电网体系,学生毕业后能保持高就业率;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定向培养士官项目,也为国防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大概率能考入体制内,工作粘性远超普通白领。
而面对这样的机会,即便代价是重读专科,很多人也会心动,毕竟你不干,有的是人抢着干。
职业教育正在成为人才成长的重要通道,不同教育路径都能通向理想的职业彼岸。
也有网友觉得 “本升专” 这件事最尴尬的地方在于,这两年全国都不少还是专科职校升级成为本科。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 68 所高职院校基本完成升本,目前还有上百所正在排队等待。
国家花大力气推动专升本,学生却自发选择本升专,这一矛盾的局面实在是令人深思。
有家长认为目前学历价值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崩塌,学历贬值,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实际上,我们应尊重客观事实,即在一个正常的经济体中,随着教育发展和产业升级,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高薪岗位也应相应增多,学历会如同通货膨胀一般,处于缓慢贬值状态,这是合理的。
“本升专” 被解读为 “学历降级”,反映出人们将学历与能力简单等同的固化思维。“本升专” 走热的背后,是本科毕业生对就业成长路径的主动突围,体现了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的提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本科毕业生选择 “回炉” 读专科,强化专业技能,以增加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理性选择。
有人认为我们现在似乎正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生存模式。
在很多城市,写字楼里文员的收入比不上楼下卖早餐的;理发店的托尼老师剪发一次收入都比打工人的失时薪还高。确实,这是事实,但很多人只看到了收入的差距,却忽略了导致收入差异的真正原因。
正因为经济快速发展,打工人获取收入的渠道变得更多了,只要肯花力气,没学历也能靠送外卖、送快递获得过可观薪资。
而大部分人坐办公室的白领们一直在做基础的工作,工资固定,职业发展路径上限很低,除了少数热门的风口专业,大多数人专业的学历提升,很难转化为可观的收入增长。
有一种观点认为,工资低是因为缺乏技术,只要实现产业升级,能制造芯片、光刻机,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产业升级需要资本,而我国人多、大学生多,人本身就成了资本。
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就是,过去强调 “学好数理化”,如今则是加码理工科。国家对需要升级的产业人才进行计划式培养,以满足未来需求。过去 40 年产业升级成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成为真理。
教育的产出是连续的,而且教育与市场有滞后性。过去一些很火的专业,可能在毕业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已饱和。大学毕业生们等不起,于是有人抓紧时间考研提升学历,有人参加考公,还有的人干脆自己创业,包括选择一部分人为了更好地就业,去选择读专科。
1992 年,日本迎来第一批 70 后大学生, 60后毕业时日本还有泡沫经济的繁荣,70 后毕业日本经济下滑。偏偏此时日本处于大学生就业高峰期,整个 90 年代,日本大学毕业生人数比 80 年代多出 40%,导致就业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1994 年至 2004 年,日本大学生起薪增长不到 10%,增速仅是同时期高中毕业生的三分之一,社会出现大量低薪白领阶层。
人场市场饱和后,日本年轻人不再迷信学历价值。2024 年,全日本仅有 49.2 万人参加高考,创下 1992 年以来新低,日本社会曾经 “学历至上” 的思想被彻底颠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 2025 年高考人数也出现了八年来的首次下降。时代真的变了,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高学历的红利在下跌。
当前的教育发展并非所谓的 "学历崩塌",而是学历价值的重构。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
写字楼里的白领与街头的个体户、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与车间的技术工人,都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价值。
这种变化打破了单一的学历崇拜,让能力与需求的匹配度成为市场考核人才的标准。外卖员、快递员等职业的收入提升,恰恰体现了劳动价值的回归,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合理回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个人还是教育体系,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
对于个人而言,在选择专业和职业规划时,不能再仅仅盯着学历的光环,学历只是敲门砖,而要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匹配。
时代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观念的更新,当前的教育现象恰恰彰显了社会的进步。个人在选择教育路径时,能更注重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的结合;教育体系在改革中,不断优化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
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在这里,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