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医生”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9 18:21  浏览量:2

“钥匙医生”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主题)

解放日报记者 顾泳

曾被上海人熟知的“钥匙医生”——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严正,不久前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喜讯传来,严正的“铁杆粉丝”们纷纷表示实至名归。

今天是“世界家庭医生日”,这位日均行程不少于40公里、手机全天候待命的家庭医生,此前又收到一把最小的钥匙。这小小钥匙背后,传递着多年来严正与居民共同成就的社区医患情。

“磨坏口袋不曾掉落钥匙”

严正为何叫“钥匙医生”?几年前,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他作为家庭医生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看病,居民叫他保管的51把钥匙,美名就此传开。

严正工作已30年,他所在的静安区老龄化程度达40%,许多老人患有慢性病、常见病,“钥匙医生”是他们最信任的人。在他的努力下,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了起来。

日常工作中,为了不延误病人治疗,只要接到电话,严正就会背上出诊包往病人家中赶;他会为满身粪便的患者擦身换衣,没有半点嫌弃;他也会为老烂脚的病人脱袜子、上药、晾干、再穿上袜子……用细致体贴的服务熨帖老病人的心。

目前,他负责万荣东怡、八一坊两个小区,签约居民有1300余名。“其实我一共有58把钥匙,要是放在兜里能有半斤重,裤子的口袋常常被钥匙磨坏”,严正说,“磨坏的口袋曾掉过手机,却从未掉落过居民的钥匙。”

多年来的上门随访问诊,严正早已与居民成为朋友。不久前,他照旧到78岁老病人家里出诊时,接到电话获知自己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巧的是,老病人本身也是一位全国劳模,“老先生为我开心,说看到我就想到了几十年前自己获评劳模时的情景。”“严医生,你说说看劳模精神是啥?”面对老先生的问题,严正思索后回答,“为人民服务”,老先生赞同地点了点头。

“心门的钥匙从不曾换过”

严正提及的最小钥匙,是一把信箱钥匙。

此前他因为一次意外摔断了腿,恢复周期很长,爬楼梯有些吃力。这就遇到了麻烦:80多岁的老病人日常行动不方便,基本不下楼,偏偏住在五楼,且没有电梯。老病人得知严正的情况后,特意打了一把信箱钥匙,“你现在特殊时期,腿脚早点恢复好,不用每次都上楼。如果只是送药,可以把药放在信箱里,等我孩子回来以后再从信箱里取。”

收到这把最小的钥匙,严正感觉很贴心。“也许以前是我为病人们付出多,但随着时光流逝,我感受到这种关心、支持和理解是双向的,很多时候他们也会感动我。”

提供上门服务逾5万人次、建立1400余张家庭病床,严正不嫌脏不嫌累,为卧床病人细心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在紧急情况下不计个人安危,为重症老人实施人工呼吸;他还经常自掏腰包为贫困居民购买药物,在居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

严正与居民们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医患关系。有时上门正好赶上午饭时间,病人就招呼严正一起吃亲手包的大馄饨;有时上门天已经黑了,病人给他买好了肉丝炒面……如今随着居民家里换了密码锁、指纹锁,有的还开通了人脸识别开锁功能,严正长期用的钥匙只剩下3把,“虽然没了钥匙,但我们之间的连接一直都在。心门的钥匙从不曾换过。”

严正注册微信时名字起作“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至今没改过。他手机里千余号联系人,其中700多人是病人、家属、保姆或者居委干部。“我不改名,一来觉得这五个字很有力量,二来怕改名病人找不到我,只要想到家庭医生,想到为人民服务,他们就能想到我,多方便。”严正说。

30年春华秋实,他已形成自己对全科医生的理解:专科医生是“专而精”,全科医生就应该“广而全”。社区里面对的病人病情各不相同,需要更加全面的医学知识。严正工作室将多年经验总结成“五心工作法”——“留心、耐心、细心、精心、有心”,这十个字高度凝练了他30年实践工作法则,也帮助培育了新一代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