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越热,越要喝这4种饮品,把气血和津液补回来,寒湿赶走了
发布时间:2025-07-10 00:02 浏览量:5
►
本文171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三伏天,热是表象,湿才是关键。气温飙升,汗出如浆,很多人以为“出汗就是排毒”,其实未必。
汗多了,津液被耗,气血也跟着亏,体内湿气却没走,反而趁虚而入。一个不留神,湿邪堵住经络,寒气趁机扎根,整个人没精神、没胃口、没睡眠。
这个时候,靠喝水根本不够。想在三伏天养好身体,必须选对饮品。今天就告诉你,越热的天,越该喝这4种饮品,养气血、补津液、祛寒湿,一举多得。
57岁的刘阿姨最近总觉得头晕乏力,原以为是天气太热,结果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伏天湿郁,气血两亏”。
她一脸懵,明明天天喝水,怎么还会“津亏”?医生一句话点醒她:“你喝的是水,不是补品,水进了身体,汗一出就没了,根本补不上。”
很多人都有这个误区。越热越喝水,结果越喝越虚。因为三伏天出汗多,身体失的不是单纯的水,而是津液和气血。这才是让人虚、困、疲的根本原因。
三伏天是调理气血的黄金期。红枣补中益气,桂圆养心安神,两者搭配,既补气又养血。有研究发现,经常饮用红枣桂圆茶的人,睡眠质量更高,疲劳感更低。
特别适合那种一到夏天就乏力、头晕、月经量少、脸色发黄的人群。但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因为桂圆含糖高。
伏天湿热夹杂,容易内热上火。绿豆是天然的“清热王”,百合则能润肺止咳,养阴清心。两者搭配,既能解暑,又不伤脾胃。
适合口干舌燥、容易上火、长痘、口腔溃疡的人。但脾胃虚寒、腹泻人群要少喝,否则容易加重寒湿。
三伏天湿气重,很多人一热就胃口差,吃什么都觉得腻。这时候不妨试试藿香佩兰水。藿香能化湿和中,佩兰清热利湿,两者合用,堪称“伏天解湿神汤”。
这是一种中医经典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用于治疗“气阴两虚”。现代研究显示,生脉饮能改善耐热能力,提高心脏供血,减少过度出汗。
尤其适合那种稍微动一动就出汗、体力差、心悸气短的人。市面上有成品饮料,也可以自己煎煮,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
很多人三伏天一热就猛灌冷饮,喝得痛快,但后患无穷。冰饮虽解渴,但伤脾胃、锁寒湿,久而久之,脾阳受损,寒湿内生,整个人越来越虚。
从中医角度看,三伏天虽热,却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采取“以热制热”“以温养阳”的办法,更能顺应自然,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你可能发现了,这4种饮品看似普通,但有一个共同点:温养脾胃、补气生津、祛湿扶正。这正是三伏天养生的核心。不是一味清凉,而是在清中有养,在养中有祛。
温和不刺激,不伤脾胃
具有针对性,对症下饮
原料易得,操作简单
当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随便喝。有些人阳虚体质,不能吃寒凉食材;有些人本就脾虚,不能过度补益。
所以,哪怕是天然饮品,也不能盲目照搬。最好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再选择适合的饮品。
如果你经常感觉四肢冰凉、腹泻、没胃口,那你可能是寒湿体质,就要少吃寒凉,多喝温补类饮品;如果你容易口干、咽痛、便秘,那你可能是热盛体质,就要多喝清润类饮品。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饮品再好,也不能代替正餐,更不能滥用药材。很多人一看到“养生”两个字,就天天喝,结果反而伤了身体。任何饮食调理,都要讲究“度”,适量为宜,过犹不及。
这4种饮品不是灵丹妙药,但喝得对、喝得巧,能让你补回失去的津液,养护被热气冲击的脾胃,赶走湿气和寒邪。
从内而外,越喝越轻松,越喝越有劲。别再只喝白开水,也别再靠冰饮降温了。喝对饮品,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① 张颖. 三伏天饮食调养需顺应四季变化[J]. 家庭医学, 2022(14):15-16.
② 王玉芝. 中医药治疗湿热证的研究现状[J]. 中医研究, 2021, 34(3):45-47.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