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医生叮嘱:三伏天若要晒背,务必注意这三点

发布时间:2025-07-09 00:56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入伏没几天,广场、公园、小区花坛边,已经开始看到熟悉的身影:脱了上衣,背对着阳光,大汗淋漓地坐着“晒背”。有人说这是在“以阳驱寒”,有人说能“通经活络”,还有人干脆说这是“百病不生的秘诀”。

可这三伏天动辄37、38度的高温,阳光那么毒,真的适合在大太阳下晒背吗?医生提醒,要想晒得健康,这三件事是绝不能忽视的。

不少人晒完背,不是精神焕发,而是头发晕、出冷汗、晚上睡不着。有的甚至晒得皮肤发红起疹子,像被火烤过。

这到底是养生还是在“烤人”?为什么同样是晒太阳,有人越晒越舒服,有人却晒出一身毛病?晒背不是万能键,更不是人人适合,一晒就好。

现在动不动就听人说,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晒背就是其中一招。

确实,中医讲“背为阳中之阳”,晒它能扶阳祛寒,特别适合寒湿重、手脚冰凉、容易疲乏的人。但问题来了:不是所有人都寒湿,也不是所有人都经得起三伏天的暴晒。

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本来就弱,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

三伏天的紫外线强度非常高,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十分钟,就可能出现轻度晒伤。

很多人晒完后皮肤发热、发红、发痒,甚至出现小水疱,这其实是轻度的光敏性皮炎。严重的,还可能诱发日光性荨麻疹,或者出现太阳暴晒后皮肤色素沉着。

对于皮肤本就脆弱的老年人,一晒就是几十分钟,伤害远比想象中大。

晒太阳不是越长越好,尤其是在正午12点到下午2点,这个时间段紫外线最强,晒几分钟都可能灼伤皮肤。偏偏很多人选在这个时间段晒,觉得“太阳足,效果才好”。

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段是上午8点到10点,或下午4点到5点,阳光柔和,紫外线不那么强,反而更安全有效。

再说个容易忽视的点,很多人晒背时喜欢脱光上衣,直接肌肤暴露在阳光下,觉得这样才“入骨三分”。

这样做风险很高。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减少、角质层变薄,天然屏障功能下降,直接暴晒很容易晒伤。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穿一层薄棉布背心,让阳光间接照射,既能达到温热效果,又能降低灼伤风险。

高温天气本身就容易让人中暑,晒背时如果不注意补水、通风、时间控制,很容易晒进医院。有不少老年人本身体质偏热,或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类人群晒背更要慎重。

因为晒太阳会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若身体调节不过来,分分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有过一次上火经历的人可能都知道,晒完背后口干舌燥、喉咙冒火、睡不好觉,其实是阳气上浮、津液被耗的一种表现。

特别是本身火旺的人,比如吃点辣就上火、舌头红、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这类人晒背反而是“火上浇油”。

再来聊聊晒背的姿势,很多人晒背的时候坐在塑料椅子上,一坐就是半小时,还不动地方。

这种“静态暴晒”不仅容易晒伤,还可能引发局部皮肤灼烧或血压波动。正确的晒背方式应该是短时间、间歇性的,比如晒5分钟、休息2分钟,让身体有缓冲。

期间可以轻轻活动一下肩背,促进血液循环。

晒背时身体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呼吸急促等情况,说明身体已经在“报警”,必须立刻到阴凉处休息、补水,必要时就医。有些人觉得“忍一忍就好了”,结果拖成了热射病,这可不是小事。

热射病的死亡率超过50%,不是吓唬人。

除了时间和体质,晒完背后的护理也很关键。

有些人晒完回家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背部开始脱皮、起疹子。其实晒完背后,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补涂保湿乳液,帮助缓解皮肤干燥和修复屏障。

如果皮肤明显发热发红,敷点芦荟胶或炉甘石洗剂,也能缓解不适。

有些人晒完后精神状态反而更差,晚上睡不着、心烦气躁,这说明晒得太过。这时候就要暂停几天,调整一下节奏。

有研究发现,短时间的温和日晒可以促进褪黑素和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睡眠和情绪调节,但过度日晒则会导致体内炎症反应增强,反而影响休息质量。

晒背这事儿,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好了却不容易。中老年人晒背前,最好先了解清楚自己的体质,是否阳虚寒湿,是否有基础疾病,再决定晒不晒、怎么晒。

而不是看别人晒得起劲,自己也跟着脱衣晒太阳,结果晒出一身毛病。

医生强调,晒背只是养生方式之一,不能当成“万能钥匙”。如果身体已经出现明显不适,比如体温升高、全身乏力、情绪烦躁,说明身体已经在抗议。

调节体质、增强免疫,靠的是长期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而不是靠几天晒太阳就能搞定的事儿。

有些人喜欢晒背,是因为觉得晒着舒服,背部温热能缓解酸胀感。这种“舒服”感,其实是身体短暂释放内啡肽后的反应,就像吃辣后出汗、桑拿后放松一样,但它不是疗效的代名词。

真正的养生从来不靠“晒出来”,而是靠长期的生活习惯积累出来。

三伏天晒背不是完全不能晒,但一定要注意时间、方式、体质这三方面。

上午8点到10点、下午4点到5点是相对安全的时段;穿一层薄棉布背心防护更好;阳虚寒湿体质比火旺体质更适合晒;有慢性病的人晒背要格外当心;晒完背要适当补水、护肤,不留隐患。

别把晒背当成灵丹妙药,也别觉得不晒就亏了谁。养生不是跟风,是要跟着身体走。

老年人身体本就敏感,每一次养生尝试,都应该是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而不是一股脑地往阳光底下钻。

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更是自己的。三伏天一到,汗水流得多,阳光也毒,晒背养生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其实是门技术活,不是谁都能“晒出健康”的。

慎重一点,讲究一点,才是真正为身体着想。

听医生一句劝,别让盲目晒背,变成了夏天里的“隐形杀手”。

参考文献:

[1]李红,胡红霞.夏季高温中暑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5):412-415.

[2]陈丽,王芳,杨海燕.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影响及防护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3):245-248.

[3]刘志勇,张敏.中老年人夏季晒太阳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8):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