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安人,去了趟烟台市,有5个疑问一直不明白,想问问大家
发布时间:2025-07-09 16:47 浏览量:2
咱西安虽然也有海鲜卖,但跟烟台这海边城市比起来,那新鲜度和种类可就差远了。到了烟台,我可算是开了眼,满大街都是海鲜市场和海鲜馆子。可逛着逛着我就纳闷了,这海鲜价格咋相差这么大呢?
在芝罘区的红利市场,那场面叫一个热闹,全是本地渔民刚打捞上来的新鲜货。我瞅见一筐活蹦乱跳的海捕大虾,问价,老板说120元一斤。我寻思这价格不便宜啊,老板还挺实在,说这都是野生的,个头又大,新鲜着呢。
可往前走没多远,一家小海鲜摊同样大小的虾,喊价才80元一斤。我就琢磨,都是在一个市场里,咋差价这么多呢?
后来去饭店吃饭,菜单上的海鲜价格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同样是清蒸螃蟹,有的店标价150元一份,有的店却只要90元。我跟服务员打听,人家说这跟螃蟹的产地、个头、新鲜程度都有关系。可我吃起来感觉味道也没差太多呀。
难道这价格的差异,背后还有什么门道是我不知道的?有没有烟台本地的朋友或者懂行的,给咱讲讲这海鲜价格到底是咋定的,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咱西安地处内陆,风虽说有时候也不小,但跟烟台海边的风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烟台的海边,风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一个样。
我记得有一天下午,我去金沙滩海滨公园溜达。刚开始的时候,风轻轻的,吹在脸上那叫一个舒服,带着淡淡的海腥味,让人心情格外舒畅。我就找了个地方坐下,准备好好享受这惬意的时光。可没过一会儿,风突然就变大了,吹得我头发乱飞,手里拿的帽子差点就被吹跑了。我赶紧起身往回走,心想这风咋变得这么快呢。
等我回到酒店,风又小了下来。我就特别奇怪,这海边的风咋就这么多变呢?是不是跟海洋的气候、地形啥的有关系?我在网上查了查,说是海边的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再加上周边地形地貌的作用,所以变化比较频繁。但具体是咋个影响法,我还是不太明白。
有没有地理方面的专家或者当地熟悉情况的朋友,给我详细讲讲这海边风多变的原因啊?
在烟台逛了几天,我发现这儿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丰富多样,简直像个建筑风格的大杂烩。
在烟台山景区附近,有好多欧式风格的建筑,像那些领事馆旧址,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式的装饰,满满的异域风情。这些建筑仿佛在诉说着烟台过去的那段历史,让人不禁想象当年这里的繁华。可转身走到朝阳街,又看到了不少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青石板路,砖木结构的店铺,透着一股复古的韵味。
再往远处走,到了居民区,又能看到一些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简洁大气。
我就特别好奇,烟台为啥会有这么多种风格的建筑呢?是因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
我知道烟台是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吸引了各地的人来这儿,带来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背后肯定有不少故事,有没有了解烟台历史文化的朋友,给咱讲讲这建筑风格多样的缘由呀?
咱西安的水果也挺出名的,像临潼的石榴、周至的猕猴桃,那都是响当当的。可到了烟台,尝了当地的水果,我才知道啥叫“别有一番风味”。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那甜度简直绝了。
我在路边摊买了几个烟台苹果,咬一口,汁水四溢,又甜又脆,跟我在西安吃的苹果味道还真不太一样。我就跟摊主聊,问他这苹果咋这么甜。
摊主说烟台这儿的气候、土壤都适合苹果生长,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所以苹果糖分积累得多。
可我寻思着,咱西安的昼夜温差也不小啊,咋苹果甜度就没这么高呢?
还有莱阳梨,我在水果店里买了几个尝尝,那口感,细腻无渣,清甜可口。我就想,同样是种梨,为啥莱阳梨就能这么好吃呢?是不是除了自然条件,种植技术和品种也有很大关系?这烟台水果为啥这么甜的问题,真是让我琢磨不透。
有没有果农朋友或者研究水果种植的专家,给咱讲讲这其中的奥秘啊?
在烟台出行,我主要靠公交车。可坐了几次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这儿的公交车好多都不报站。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太习惯。每次坐公交,我都得时刻盯着窗外,生怕坐过站。有一次我要去一个景点,提前在手机上查好了路线和站点。上车之后,我就一直留意着窗外的建筑和路标。可有时候车开得快,或者路上堵车,我稍微一走神,就差点错过站。我就特别纳闷,为啥烟台的公交车不报站呢?
我问了车上的一些乘客,有人说可能是部分老旧车辆设备老化,报站系统不太好用。可我坐的也有一些新车啊,同样也不报站。还有人说可能是司机习惯问题,觉得乘客自己会留意站点。
但这对像我这样的外地人来说,实在是不太方便啊。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烟台的朋友们,你们对公交车不报站这个事儿怎么看呢?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能让公交车报站更完善,方便大家出行呢?
在烟台跟当地人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说的方言,好多都听不懂。就比如说,我去买东西,问老板多少钱,老板回了句“这物件儿恁给个‘块儿八毛’的就行”。我当时就懵了,“块儿八毛”到底是多少钱啊?一块还是八毛,还是别的意思?后来才明白,这大概就是说价钱差不多就行的意思。
还有一次,在路边听到两个大爷聊天,一个说“恁这是上哪‘刺挠’去”,我一听,心里还奇怪,咋问人家上哪挠痒痒去呢?后来才知道,在烟台方言里,“刺挠”有想去某处逛逛的意思。这方言的词汇和用法跟普通话差别还挺大的,有时候听着真是一头雾水。
烟台方言为啥会形成这么独特的表达方式呢?是不是跟烟台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和周边地区的交流融合有关?
我知道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底蕴,烟台方言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有没有烟台本地精通方言的朋友,给咱科普科普这些有趣方言的来历和含义呀?
作为一个习惯了西安丰富多彩夜生活的人,来到烟台后,我总觉得这儿的夜生活好像没那么热闹。在西安,一到晚上,大街小巷灯火辉煌,夜市里人来人往,各种小吃摊、酒吧、KTV热闹非凡,大家能一直玩到很晚。
可在烟台,晚上出去转,总感觉街道上的人不是特别多。商场关门也比较早,大概九十点很多店铺就准备打烊了。就算是在一些所谓的夜市,规模和热闹程度跟西安比起来,也差了不少。是烟台人本身不太热衷于夜生活,还是因为城市规划、消费习惯等其他原因,导致夜生活不够丰富呢?
我也在想,烟台有着这么美的海岸线,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打造一些有特色的夜间海滨活动,比如海边音乐节、夜市海鲜美食节之类的,会不会让烟台的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烟台的朋友们,你们觉得烟台的夜生活该怎么提升呢?大家平时晚上都喜欢去哪里玩呀?
以上就是我在烟台游玩时产生的一些疑问,真心希望能有当地朋友或者了解情况的人给我解解惑。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和见解,咱们一起探讨探讨这座美丽城市的点点滴滴。
- 上一篇:为什么在外面很少看到退休干部
- 下一篇:武侠小说《十年孤剑沧海盟》第十五章 源盛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