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被盯上!天天吃鸡蛋,提升糖尿病几率?医生:6类人要留心眼

发布时间:2025-07-11 03:50  浏览量:2

本文195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鸡蛋,向来是中国人饭桌上的老朋友。蒸蛋、煎蛋、茶叶蛋,一天三顿都能安排上。很多人觉得,鸡蛋是“天然的营养丸”,吃得越多越好。

但最近,有些人开始担心了:鸡蛋吃多了,会不会提升糖尿病的风险?

这不是空穴来风。近几年,部分研究确实发现,长期高频吃鸡蛋的人,可能存在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的趋势

消息一出,不少人赶紧停了鸡蛋早餐。那鸡蛋到底还能不能吃?哪些人要特别小心?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这件事。

鸡蛋确实营养丰富,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含有约6克蛋白质、5克脂肪、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12、胆碱、叶黄素等营养素

但它也含有约180毫克的胆固醇。这个数据看起来不高,但如果一天吃多个,再加上其他高胆固醇饮食,就可能累积出问题。

在一些人群中,鸡蛋吃得越多,糖尿病风险可能越高。这是因为胆固醇摄入过量,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干扰糖代谢。

尤其是当鸡蛋和高油脂、高盐食物一起吃的时候,风险会被进一步放大。

2019年的一项澳大利亚队列研究发现,每天吃超过一个鸡蛋的人群,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这项研究追踪了8000多人,持续时间长达9年。结果表明,与每天吃0.5个鸡蛋以下的人相比,吃两个以上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了60%以上。

当然,也有其他研究未发现明显关联。比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系列研究指出,在整体健康饮食背景下,适量摄入鸡蛋(每天一个)对糖尿病风险影响不大。

但要注意,大多数“无害”的前提是“整体饮食健康”,而不是单靠鸡蛋本身。所以,科学界目前对此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结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鸡蛋不能“放肆吃”,尤其是以下6类人群,要格外留心。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这类人本身就有遗传风险,胰岛功能更容易受损,代谢能力偏弱。如果平时饮食不注意,尤其是摄入过多胆固醇和饱和脂肪,会加速胰岛β细胞的负担,诱发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病概率。

2. 已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

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偏高、胰岛素水平异常,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前奏”。这个阶段仍可逆,但饮食控制是关键。鸡蛋不是不能吃,但绝不能高频吃、多吃,尤其不能和油煎、培根、白面包搭配吃。

3. 动脉硬化或高胆固醇人群

鸡蛋中的胆固醇虽然不是“洪水猛兽”,但对于胆固醇代谢异常、LDL偏高的人来说,是一个负担。长期摄入会让血管内皮炎症加剧,增加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风险。

4. 肥胖或内脏脂肪偏高人群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过多内脏脂肪会导致炎症因子释放,破坏胰岛素通路。这类人群如果还喜欢吃油煎鸡蛋、蛋黄酱、咸蛋黄等高脂肪鸡蛋制品,很容易“火上浇油”。

5.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

身体代谢能力低,即使摄入同样热量,也更容易向糖尿病方向发展。这类人食物结构单一,缺乏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鸡蛋摄入过多,容易加重代谢紊乱。

6. 65岁以上中老年人

老年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脏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也减弱。如果还维持年轻时的饮食习惯,鸡蛋吃得太随意,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加速代谢疾病的发生。

我们不是要污名化鸡蛋。鸡蛋本身不致病,问题出在吃法和吃量上。

一是吃太多。一天吃三四个鸡蛋,长期下来胆固醇和脂肪积累确实有风险。

二是吃得太油。很多人喜欢煎蛋、炒蛋、蛋炒饭,这些做法会让脂肪翻倍,热量爆表。

三是搭配不当。鸡蛋和培根、白面包、奶酪一起吃,形成“高脂肪+高碳水”组合,非常不利于血糖控制。

如果你爱吃鸡蛋,不妨换一种方式——蒸水蛋、白煮蛋、蛋花汤,这些方式脂肪含量最低。而且每天控制在一个完整鸡蛋(含蛋黄)以内,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1. 多吃全谷物和蔬菜

膳食纤维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搭配鸡蛋吃,可以减少血糖波动。

2. 优化蛋白来源

平衡摄入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和低脂动物蛋白,不要只靠鸡蛋补充蛋白质。

3. 保持规律运动

运动能提升基础代谢,改善糖代谢,即使鸡蛋吃得多一些,风险也会降低。

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每天一个水煮蛋是安全的。但如果你属于上面提到的6类高风险人群,就要格外注意。

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身体代谢状态,共同决定了鸡蛋对你来说,是营养,还是负担。

不要被“吃鸡蛋致糖尿病”的标题吓到,但也别因为“鸡蛋有营养”就忘了分寸。健康,从来不是吃一种食物决定的,而是长期生活习惯的积累。

参考资料:① 林芳. 鸡蛋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6): 85-88.
② 周雯, 张蕾. 2型糖尿病与饮食结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4): 312-316.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