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音乐本科文凭,越来越难拿了?
发布时间:2025-07-11 03:55 浏览量:2
文 | 任丽华
今年,我再次受邀参加本校网络学院成人教育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下称“成教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这是自2009年兼任校内他院音乐专业导师以来的常规工作。
通常,成教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由三个音乐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组成专家评审组,在线下或线上进行。疫情前,论文指导多为线上,答辩则是老师们集中到网络学院,以“外地线上+本校线下”的混合方式开展;疫情后,答辩基本转为线上,契合网络教学特色。如今,借助网络开展成人学历教育,让时间紧张的进修者能通过“线上授课+论文指导+线上答辩”的灵活形式提升自我、获得文凭。这种模式扩大了学习群体,极大地减少了师生异地奔波之苦。
成教音乐本科网络教育近年来数次经历教学调整。不少进修者反馈:以前觉得成人教育拿本科文凭相对容易,但近两年发现,想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越来越难了。作为在校内兼任此工作16年,长年参加成教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和论文答辩工作的亲历者,我发现近几年成人教育的“文凭难拿”,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
进修主体:从“内需驱动”到“外需主导”
十几年前,全国各地通过网络学院攻读成人音乐本科学历学位的进修者以中小学在职教师为主,多为60、70后“老中师”“专科”群体。他们长期扎根教学一线,由于家庭与工作的羁绊,选择网络进修是最便捷高效的渠道之一。彼时成教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多围绕日常音乐教学展开,只有少数基础太差者难以完成论文写作与答辩,部分优秀进修者还能结合教学经验做较为深入的分析。
早期的艺术中专毕业生多为“万金油”式人才,尤其音乐类中专培养的多是“吹拉弹唱舞书画”都能来一点的专业人才,类似如今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1997年高校市场化并轨后,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面临学历提升的“内需”——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无法脱产学习,而网络学院的模式能较好地平衡工作与学习。因此,早期进修者虽年龄偏大,但学习主动性强,答辩时能结合教学实践从容应答,甚至以具体案例打动评委。
近几年,成教音乐本科进修主体转变为90后、00后,多来自琴行、教育机构,或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甚至包括港澳青年。他们的进修动机更受职场压力驱动,呈现“外需”特征。这导致答辩中出现多种问题:跨专业进修者缺乏专业基础,无法理解提问;年轻教师和偏远地区教师因专业积累不足,应答时漏洞频出;港澳进修者因粤语思维导致普通话表达混乱;部分人以“二次元”动漫少女形象参加答辩,回答不清专业问题;个别人在回答提问时不知所云,明显力不从心。
教育政策:“趋同”与“提质”的双重要求
2024年起,国家要求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参与下一年度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成教音乐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答辩环节越来越规范化,其标准与全日制本科“趋同”,让进修者感觉难度提升。
事实上,这一调整与教育发展趋势相关:当今社会的学习渠道如此多元便捷,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自媒体等诸多便利条件,使得学习已成为“只要你想,就能去做”的事。但成教进修者仍面临专业基本功缺失的问题——缺乏系统训练就无法真正理解“吃透”论文中的专业术语,理论积累不足就谈不上保质保量地达到专业进修的效果,自然难以顺利完成答辩流程。
毕业论文答辩也是把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教育部的毕业论文质量抽检加强,就是为了从源头提高成教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抽检制度的完善既筛选淘汰了投机者,也提升了成教文凭的公信力。而成教与全日制教育要求的“趋同”,正让大众逐渐认识到,成教是可靠的学历提升渠道,也是对文凭含金量的“提质”。
学习定位与途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成教音乐本科进修者若想顺利毕业,需找准“定位”、善用“途径”。所谓“定位”,指的是专业选择与论文选题方向——确定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方向才有着落,才能尽早与线上辅导的专业导师定下选题、着手开题报告;“途径”,主要是指进修者写作过程中的专业资料收集、整理、论证等。网络时代这种途径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线上指导、图书馆查阅,更有自媒体便利性加持下的碎片化学习等。
但现实中,进修者的个体情况大多不太乐观,部分人的专科学历就是通过网络课程获得。而音乐专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专业,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音乐技能方向,都需要较为长期系统的基础技能训练作为后续专业不断提升、细致分类的必要基础,脱离实操技能训练谈理论都是空中楼阁。
基础薄弱导致进修者无法给自己的选题“定位”,即便有导师指导,仍感茫然。尤其是声乐、钢琴等技能方向,很难仅通过文字讲授,许多学生甚至不明白自己的毕业论文论题是什么,与老师进行稍微深层次的专业沟通时就无法理解。一些有投机心理的学生选择音乐理论为主的毕业论题,这样可以参考甚至抄袭相当数量的专业论文书籍。但实际上这些方向的选题落实到答辩环节,往往也绕不开个体多年实操技能经验的讲解佐证。
与全日制学生相比,成教进修者的学习和论文写作时间都较为有限。随着本科教育“趋同”“提质”要求落地,进修者想要顺利毕业,需个体选题“定位”适己,利用多“途径”学习手段,保障业余时间的学习质量。唯有如此,才能打破“答辩难”的魔咒,在进修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