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兵打光了?乌克兰防线告急,女兵饮酒冲锋,俄军换打法俘虏千人
发布时间:2025-07-11 14:19 浏览量: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7月,乌克兰战场再起剧变,俄军大规模空袭再度袭来,基辅上空连续几夜响起防空警报。
前线部队发生的一幕引发外界关注:女性士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冲锋阵列中,不少人首次拿起枪,就直接被送往前线。
战争进行到今天,局势的演化已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原本希望用“交易艺术”解决冲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现实面前选择了“再一次变卦”。
早在2024年底,乌克兰国防部就对外确认,已有超过5万名女性正式入伍,其中数千人已被编入战斗单位,参与无人机操控、狙击支援、通信干扰等任务。
到了2025年夏季,前线报告显示女性参战比例继续上升,甚至在部分单位中达到1/3,这并非军事平权的体现,而是兵源吃紧的直接结果。
近期,俄军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遭遇了一支乌军突击队,队伍由数十名女兵组成,战斗异常激烈,这支女兵部队一直打到10多人阵亡才撤离。
俄军在俘虏一名受伤女兵时,发现她身上带有浓重酒气,说明了乌军士兵在战斗前,需要依靠酒精来克服恐惧、壮胆上阵。
据官方数据,自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已动员数百万适龄男性入伍,但其中一部分因伤残、心理问题或战损而退役,加之大量民众逃往国外,实质可用兵力日益减少。
为了补充兵源缺口,乌克兰不得不进一步降低征兵门槛,将合同兵年龄上限延长至60岁以上,同时开启志愿制招募计划。
政府虽强调老年兵多数被安排在后勤、技术或非作战岗位,但也有战地消息指出,一些60岁以上志愿者被部署至战区辅助工作,如阵地警戒、弹药补给等。
最受大众争议的,是针对服刑者的新政策,一些轻罪犯被允许通过参军抵减刑期,因而引发社会两极反响。
有人认为这是最大化动员潜力,也有人批评这是“用法律掩盖人肉消耗”的行为,不管怎样,乌克兰社会裂痕浮现,逃避征兵与民心流失并存,战争的持续正在引发一系列社会反应。
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国内出现多起抗议征兵行动,据《乌克兰真理报》报道,一些城市中出现母亲集体向地方政府请愿,请求为年幼子女留一位家庭成员。
虽然政府没有对这些事件高调回应,但明显加强了征兵办公室的安全戒备,逃兵问题也越发严重。
2024年,乌克兰政府曾宣布打击非法出境与逃避征召行为,边境执法大幅加强,至2025年,仍有超过10万男性在战时动员登记系统中处于“失联”状态。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统计,目前已有超过600万乌克兰人迁移至欧洲国家,大多数为适龄男性及其家庭,大量人口流失直接导致农业用工、工业产能和民间基础设施建设陷入瘫痪。
更深层的影响体现在“国家信心”的流失,2025年春季人口调查显示,乌克兰全国生育率跌至0.8,创历史新低。
乌克兰本该在恢复经济、科技与文化上奔跑,如今被困在战争泥潭中寸步难行。
俄罗斯并未满足于单线推进,而是利用自身“空天优势”发动了频繁密集的无人机打击行动。仅7月上旬的一轮空袭中,俄军出动超过500架无人机,从多个边境区域同时发动,重点打击乌克兰中部电站、油库和征兵中心。
有媒体援引社交平台开源情报称,部分目标位置很可能是无意中曝光的,有市民上传的“朋友入伍合影”暴露了征兵办公地点,有打卡视频不小心拍到武器运输现场。
俄军此类战术的核心并非“压制”,而是“消耗”:用单价数千美元的无人机,逼迫乌方动用几十倍价格的拦截弹。
即便每次攻击造成的破坏有限,长期下来,对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士气、物资储备都造成了巨大压力。
在情报战中,俄方不断“晒战果”也是打心理战的手段之一,视频、图像、数据频繁被发布在俄语社交媒体及电报群组中,用于强化“俄军进攻节奏主导战局”的印象。
就在乌克兰焦头烂额之际,特朗普的最新表态引发轩然大波。
今年3月,特朗普一度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敦促泽连斯基政府“展示和平谈判诚意”,他曾在多个场合声称,若由他领导,美国“将在24小时内结束战争”。
这一言论虽遭到主流媒体和国会多方质疑,却在部分共和党基层选民中引起共鸣。
甚至在几天前,特朗普还宣称将暂停部分对乌军援。
让人没想到的是,7月7日,特朗普宣布恢复并加快对乌军事支持,称“有必要帮助乌克兰守住阵地”,并确认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和战术装备。
这一变化背后有诸多复杂因素:原因之一是,美国军工复合体持续通过游说和议案推动维持军援;原因之二就是,欧洲盟国对特朗普可能中止支持的担忧促使美方作出“阶段性让步”。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特朗普发声前一天,乌克兰政府突然撤换了其驻美大使。
新任大使被普遍视为与共和党内圈有密切联系,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外交暗示”,旨在缓和双边紧张并争取援助延续。
特朗普宣布恢复援助之后,克里姆林宫迅速反应。佩斯科夫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此举“完全违背和平解决的初衷”,并指责西方正在“主动延长战争生命周期”。
几小时内,俄军发动新一轮空袭,重点打击乌克兰第聂伯河西岸几个交通和通讯枢纽,乌国防部发言人称,这是“自5月以来最密集的跨州攻击”。
俄方的警告并非虚张声势,而是清楚传达出一个信号:如果美国继续援助,俄方也将升级攻击力度。
这种“节奏同步”的策略,使得乌克兰成为大国战略对抗中的关键缓冲区,而非纯粹的“主权抵抗者”。
反观外部环境,欧盟内部分歧逐渐扩大,法国、德国对持续军援持谨慎态度,担忧战争外溢风险,而波兰、立陶宛等国则坚持必须“遏制俄罗斯扩张”。
西方阵营内部的立场并非铁板一块,这也为未来局势走向平添变数。
这场战争在未来终将落幕,其代价之高、裂痕之深、记忆之重,或许要用一整代人才能慢慢修复。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信源来自:
环球时报:2025-7-8关于“改口了!特朗普:美方将对乌运送更多武器”的报道
央视新闻:2025-2-23关于“关于俄乌冲突 特朗普又立了一个fag:本周完成谈判”的报道
观察者网:2025-7-9关于“安抚特朗普?“乌克兰主动提议撤换驻美大使””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