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看上女学生,女方要100块钱彩礼才肯嫁,建国后才知:太亏

发布时间:2025-07-12 02:12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40年春天,河南清丰西王什村,一场简单的婚礼在村头的土砖屋前悄悄举行。

没有锣鼓,没有热闹的人群,甚至连像样的喜糖都没发。

新郎杨得志,身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头发还没来得及梳理整齐,新娘申戈军则是刚从前线赶来,脚上穿着一双打着补丁的布鞋。

两个人站在村民围成的圈子里,笑得有点拘谨。

但他们的眼神里,是彼此认可的坚定。

没人知道,这场婚礼的背后,其实藏着一段未竟的往事。

那件事,说起来已经过去两年多了。

1938年,杨得志当时是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驻防在山西晋西一带。

那时候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部队战斗频率不高,他常常和政委吴法宪化装成老百姓,走村串户打探敌情。

一天,一个当地老乡突然凑上来问:“小杨呀,你这年纪也不小了,还没个对象?”说着还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给你介绍一个,书香门第,女学生。”

杨得志愣了一下,没当回事,就笑着摆摆手:“打仗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空管这个。

可谁知道,几天后那老乡还真带来了人。

姑娘长得清秀,眉眼间有股书卷气,说话不紧不慢,态度也不卑不亢。

最特别的是,她竟然在省城念过书,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在当时的农村很少见。

杨得志一见她,眼睛就没挪开过。

姑娘对他也有好感,两人几次见面后,感情慢慢升温。

那会儿没有电话、没有信件,见一次面都不容易,可说起话来竟也不觉得生分。

后来,杨得志提出想正式提亲。

结果问题就来了。

姑娘的父亲摆明了态度:“人可以嫁,但得拿出一百块钱彩礼。

一百块,那会儿可不是小数目。

杨得志每月津贴不过一两块,军中物资极度紧张,别说一百块,就连十块都凑不出来。

吴法宪听说后急了,拉着他说:“得志,要不拿几百斤小米去试试?现在粮食比钱值钱,说不定能换个法子。

他们还真去试了。

带着粮票和实物去姑娘家里谈。

结果老丈人坐在炕上,连茶都没倒,摇头说道:“我女儿是念过书的,不是随便谁就能娶的。

没有现金,免谈。”

那天回来,杨得志一句话没说。

坐在院子里的矮凳上,一直抽着烟。

天黑了,吴法宪拍了拍他肩膀说:“走吧,咱们还得打仗。

再后来,344旅旅长徐海东因病回延安,杨得志被任命为代旅长。

他临走前去和姑娘道别,两人没有拥抱、没有泪水,只是站在门口,说了几句话。

你等我回来。

你要活着回来。

可那一百块,终究成了横在两人之间的沟壑。

后来再没联系上。

这是1938年的事。

两年后,申戈军出现在他生命里。

她是河北省立大名女子师范学校的毕业生,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抗战时期在冀鲁豫边区从事政工工作。

第一次见面是在前线指挥部,她刚完成一次工作汇报,穿着灰色军装,嗓音干净利索。

杨得志那天来得匆忙,没刮胡子,裤脚还沾着泥。

他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不敢多看申戈军。

申戈军却笑了,说:“你不紧张我,我才紧张你。

几次接触后,两人都很快明白了,这是可以一起走下去的人。

没有拖泥带水,1940年4月24日,他们成婚。

婚后几十年,申戈军始终陪在杨得志身边。

她不仅是妻子,也是战友。

抗战时期他们一起转战冀鲁豫,解放战争一起指挥作战,建国后一起投入军队建设。

1989年,申戈军病逝。

杨得志从此沉默了很久。

那段时间里,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

保姆说,他有时候会拿着一本旧相册看上半天,也不说话。

谁也没想到,1990年他会再婚。

石莉,曾是文工团演员,抗美援朝时期去朝鲜前线慰问时见过杨得志。

那次演出结束后,她在人群中远远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三十多年后,战友安排两人见面。

第一次见面时,石莉叫了一声“首长”。

杨得志笑了笑,说:“现在不是首长,是老头子了。

他们谈了三个多小时,从抗战讲到朝鲜,从部队讲到家庭。

杨得志说:“我不图什么,就是想找个能说说话的人。

三个月后,他们结婚。

这场婚姻持续了不到五年。1994年7月,杨得志病重,做了气管切开术,失去了语言能力。

石莉天天守在床边,用手语和他交流,看他的眼神、抚他的手背。

10月25日晚上,杨得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

时间是19点45分。

石莉说,她最后一次看到他睁眼,是在当天傍晚。

他看着她,眼神平静。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听他说起那一百块钱的事。

参考资料:

吴济夫,《冀鲁豫边区抗日名将杨得志》,《文史月刊》,2020年第9期

秦海庆、杨晓玲、孙党铭,《白杨千尺根为本 得志报国将军心》,《中国档案报》,2013年9月13日

方志大名,《追忆省立大名五女师往事》,澎湃新闻,2021年11月8日

水新营,《人民军队中的“杨罗耿”》,《党史博采(上)》,2022年2月5日

《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战将杨得志》,《新长征》,2022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