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高发期已至!山东已有236人中招,医生提醒入伏这7点要注意
发布时间:2025-07-12 21:13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下班路上晒了十几分钟,回家一测体温居然接近39度,浑身发烫发晕,连说话都觉得费劲。你以为这是感冒?可能是热射病正在悄悄靠近你。这个病不是“中暑加强版”那么简单,搞不好要命的。
山东6月到7月已经有236人因为热射病被送进医院,入伏刚开始,热浪才刚刚登场。热射病是所有中暑类型中最严重的,一旦发作,死亡率高达30%甚至更高。它不是热得多出点汗这么简单,而是身体调温系统直接崩盘。
正常人通过出汗降温,但当外界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或者人处在密闭高温环境太久,就可能出现体温调节失控,汗也出不来了,体温一路飙升,这时候身体就像被“焖”在锅里,细胞开始“煮熟”,器官功能也会跟着崩溃。
很多人以为只有在户外干活才会中招,其实空调房也可能中热射病。比如有人晚上不开空调,关窗睡觉,结果半夜高热惊厥送进ICU。热射病不挑人也不挑场景,只要你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待太久,它就可能找上门。
最危险的是,热射病往往来得很快,有时候前一秒还在说笑,后一秒就突然意识模糊、抽搐、昏迷。有些患者被发现时已经没有反应,抢救都来不及。特别是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更容易被高温“击中”。
很多人以为喝点水、吹风扇就能防中暑,但对热射病来说,这些根本不够。关键在于让身体有机会真正散热,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像蒸笼一样的环境里。别小看湿度的作用,湿度越高,汗就越难蒸发,身体就越危险。
你可能注意到,最近很多地方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高出好几度,那是因为湿度在作祟。比如35℃加上70%的湿度,体感温度可能接近50℃。这种天气下,就算你没在太阳底下暴晒,身体也可能被“热熟”。
入伏是热射病的高发期,三伏天不仅热得久,还湿度大,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也会变差,尤其是年纪大的人,皮肤汗腺功能减弱,出汗能力下降,更容易热积体内。再加上有些人本身就不爱喝水,体液不足更雪上加霜。
别等身体报警才想到降温。建议大家在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即使必须外出,也要穿透气、浅色的衣服,戴帽子或遮阳伞,别硬抗太阳“暴击”。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喝水不是等渴了才喝。渴了才喝水,其实已经晚了。人体在高温下,每小时可能流失1升水分,如果不及时补充电解质,光喝白水可能还会出现低钠血症。所以可以适当喝一些含盐饮品,但别喝太甜的。
运动时尤其要注意,别觉得自己年轻就能扛。每年都有年轻人在运动时发生热射病,尤其是跑步、骑行、打球这些高强度的活动。如果你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心慌、乏力,可能就是身体在警告你要停下来了。
如果身边有人突然倒地、意识模糊,体温超过40℃,不要犹豫,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并尝试给他降温。可以用冷水擦拭身体、风扇对吹、冰袋敷在颈部和腋下,但最关键的是尽快送医,因为每一分钟都可能决定结果。
有时候,热射病的早期症状会被误认为低血糖、癫痫甚至喝醉了。尤其是老人,突然行为异常、意识不清,一定要考虑是不是中暑了。别等到器官衰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
再说一个很多人忽略的场景:车内高温。有数据显示,夏季密闭车内温度可在10分钟内飙升至50℃以上,尤其是儿童和宠物,一旦被遗忘在车里,可能几分钟就出现致命风险。即使开着窗户,也无法有效降温。
夜间也不能掉以轻心。一些老年人晚上为了省电不开空调,结果在闷热的房间里睡着,第二天怎么叫都叫不醒。夏天睡觉时一定要保证通风或开空调,哪怕设置到26℃左右,也比闷热强太多。
很多人不喜欢吹空调,觉得对身体不好,但其实只要温度别调得太低,空调是夏天保护你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可以把空调调到26-28℃,配合电风扇让空气流动,这样既舒适又安全,还能减少能耗。
还有一些“土方法”,比如把湿毛巾挂在电风扇前、用冷水泡脚、晚上洗个温水澡,都能帮助身体降温。别小看这些看似平凡的小动作,关键时候可能就是救命的细节。
饮食上也可以做些调整,夏天建议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和高盐的东西,多吃新鲜蔬果,尤其是西瓜、黄瓜、绿豆汤这些富含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对预防中暑有帮助。
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喝冰饮,其实喝得太冰反而容易刺激胃肠道,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建议喝常温或略凉的水,既解暑又不伤身。冷饮可以适当喝,但别拿它当主要补水方式。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一定要特别注意他们的防暑。这些人本身调节功能就弱,一旦出问题,可能比年轻人更难恢复。可以定时提醒他们喝水、开空调,别怕麻烦。
照顾孩子也一样,孩子不会表达不舒服,有时候只是闹脾气,其实是热得难受。建议家长给孩子穿轻薄的衣服,活动时间选在早晚,不要在正午带孩子外出,更不要在车里单独留下。
入伏才刚刚开始,这个夏天才刚热身。别拿自己身体当实验,热射病不是说说吓人的,它真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夺走一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防护做得早,危险离你远,别等身体亮红灯才后悔。
最后想说的是,夏天可以热,但不能“热成灾”。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多给自己一点关注,多给身体一点喘息的空间。热射病不难防,只要你真的在意它的存在。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或家人有帮助,不妨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夏天,我们一起安全过伏天。
参考文献:
[1]李俊,王志强.热射病的临床特征与防治策略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23,43(6):587-590.
[2]刘欣,吕晓玲.高温环境下中暑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3):312-316.
[3]唐颖,赵婧.三伏天热射病高发的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23,39(7):65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