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一幕步步近来!中方会否解除对美国务卿制裁
发布时间:2025-07-12 23:32 浏览量:2
#外交舞台的聚光灯下,特朗普专机的座位名单里,美国最高外交官国务卿的名字赫然缺席。
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于今年9月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重启中美高层对话。与历次重大外访不同,此次随行名单中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名字**意外消失**。
露比是
这位被中方制裁禁止入境的外交掌门人,在吉隆坡与中国外长会晤后依然未能获得北京方面的“解禁”信号。特朗普的外交破冰之旅,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美国国务卿可能被独自留在国门之外**。
### 01 制裁之墙:针对鲁比奥的“禁入令”
鲁比奥的困境源于其长期激进的对华立场。2023年,因屡次在台湾、新疆等问题上触碰中国红线并推动涉华恶法,中国外交部宣布对其实施**系统性制裁**。
制裁措施包括**冻结在华资产、禁止入境、禁止与中国实体交易**,形成了实质性的外交壁垒。讽刺的是,当鲁比奥晋升为美国国务卿后,这道壁垒反而成了中美外交的“绊脚石”。
他编造“中国在圭亚那修路导致脑震荡”的谎言,在涉藏问题上推动签证限制,在香港政策法报告中无端指责中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中方在2025年4月**加码制裁**,将范围扩大到其下属机构。
作为美国首席外交官,鲁比奥的名字赫然列在中国的制裁名单上。这一尴尬处境在7月8日外交部记者会上得到印证:当被问及相关问题时,发言人仅以“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回应,留下耐人寻味的沉默。
### 02 权力取舍:特朗普的务实选择
面对国务卿无法踏入中国国境的困局,特朗普的选择却出奇干脆——不带他。6月底,美方确定特朗普访华代表团名单,鲁比奥**确未出现在名单中**。
特朗普的决策逻辑凸显其商人本性。他计划率领一个**超豪华CEO阵容**访华,包括马斯克(特斯拉)、黄仁勋(英伟达)、萨姆·奥特曼(OpenAI)等科技巨头,以及黑石、贝莱德等金融资本领袖。这一阵容复制了5月特朗普中东之行促成2万亿美元订单的成功模式。
在特朗普看来,鲁比奥的缺席并非不可接受。总统专机的座位留给了能为美国带来即时经济利益的企业家,而非意识形态斗士。这把空椅子背后,是美国对华政策在**经济现实面前的选择**。
“华盛顿的政治口号填不饱美国农民的粮仓,华尔街的股票代码更需要中国消费者的点击。”一位观察人士如此解读特朗普的务实转向。
### 03 路线之争:白宫内部的对华博弈
鲁比奥的缺席折射出白宫内部对华政策的分裂。两大阵营浮出水面:一方是**鲁比奥—万斯鹰派**,主张对华科技脱钩、人权施压、台海军事挑衅;另一方则是**财长贝森特领衔的务实派**,倡导管控风险而非对抗,强调经贸合作稳定大局。
鹰派与务实派的较量在5月底达到高潮。鲁比奥5月28日突袭式出台“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政策,被广泛解读为对贝森特主导经贸谈判的搅局。而6月12日贝森特在国会直言,只有真诚合作中美才能实现“大而美的再平衡”,直指对抗政策损害美国经济利益。
特朗普最终选择带CEO而非国务卿访华,标志着贝森特路线获得总统背书,**鹰派暂时失势**。这种转变在政策层面已显现:美国近期取消了对华乙烷出口禁令,恢复了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部分技术服务,暂缓了原定的关税加征。
### 04 吉隆坡试探:一次未完成的“补考”
7月1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期间,鲁比奥与中国外长举行了备受关注的会晤。这场接触被外界视为鲁比奥争取中方解除制裁的“补考机会”,也是为特朗普访华铺路的关键试探。
资料图:特朗普在北京
会晤聚焦三大核心议题:**贸易战僵局、稀土供应链、台海与南海问题**。每一个议题都牵动中美关系的敏感神经。尤其是在稀土问题上,中国手握关键筹码——美国军工企业超过90%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F-35生产线已因中国收紧军用稀土出口而停工。
鲁比奥在会晤前仍显示出矛盾姿态。一方面,他主导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倡议”,拉拢日印澳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印度产业链薄弱、日本资源匮乏、澳大利亚地方政府更看重商业利益而非政治站队。
会晤结束后,**中方未释放任何解除制裁的信号**。鲁比奥未能展现对其过去反华言行的“反悔姿态”,这让他在特朗普访华行程中的角色更显尴尬。
### 05 稀土博弈:中美较量的战略支点
稀土问题成为鲁比奥与中方交锋的核心战场。中国近期加强稀土出口审批,明确规定:**军工用途一律不批**。这一精准打击直接戳中美国软肋——美军装备中超过90%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
美国军工企业已发出警告:现有库存最多支撑三个月。面对这一紧迫局面,特朗普政府试图以技术松绑换取稀土解禁——取消EDA限制、放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但中方的立场明确:**稀土是战略资源,不是交易筹码**。
鲁比奥推动的四方“关键矿产供应链倡议”在现实中举步维艰。印度开采成本高昂且技术薄弱,日本资源近乎枯竭,澳大利亚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商业逻辑而非政治站队。这种困境凸显美国在资源供应链上对中国的高度依赖短期内难以改变。
### 06 权力边缘:特朗普对鲁比奥的冷淡
特朗普对鲁比奥的冷淡态度早有端倪。今年4月,白宫曾出台国务院重组计划草案,意图对国务院进行“236年来最大规模重组”。根据该计划,国务院将被划分为欧亚、中东、拉美、印太四个“小组”,传统地区事务局被架空。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新设“消除跨国威胁”副国务卿职位,专门监管缉毒政策,进一步稀释了鲁比奥的核心职能。同时,特朗普绕过国务院直接任命9名外交特使,这种“总统集权”模式削弱了鲁比奥的外交影响力。
鲁比奥与特朗普的分歧不仅在对华政策上。在对俄立场上,鲁比奥主张强硬制裁,而特朗普倾向于缓和关系,这种对立导致鲁比奥在乌克兰危机等关键议题上被边缘化。美媒甚至预测,他可能成为特朗普内阁中**首个被解职的高官**。
特朗普的专机即将起飞,但国务卿的座位却空空如也。鲁比奥在吉隆坡与中国外长的会晤未能改变他被挡在中国门外的命运。与此同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倡导的务实路线已占据上风——特朗普访华代表团中塞满了寻求生意的CEO,而非挥舞意识形态大棒的政客。
白宫内部权力重组中,特朗普已将9名特使直接纳入麾下,国务院的传统职能被不断架空。**当总统专机9月可能飞越太平洋时,机舱里坐着的不再是外交官,而是带着订单簿的企业家**。中美关系的方向盘,正从意识形态的鹰派手中,悄悄转向商业利益的务实派。
资料图:联合利剑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