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新书《刚刚驾到》:17个故事讲透“善恶到头终有报”!
发布时间:2025-07-13 19:19 浏览量:2
郭德纲的新书《刚刚驾到》是根据他的单口相声节目《坑王驾到4》改编的,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就陷入郭德纲说的“读完之后,你咂摸咂摸滋味,故事背后多多少少有点儿对自身有用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历史故事、影视作品,还是内娱八卦、社会新闻,只要是个故事,总能让人说道说道,传播一二,也能让人记忆深刻,思考良久。
常言道“人教人百遍不听,事教人一次入心”。果然,会讲故事的人,才是高级的聪明呀!
郭德纲《刚刚驾到》这本书中,讲了不少“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故事。别看就这一个道理,但是通过不同类型的事情讲出来,可真是“人心曲曲弯弯水,世路重重叠叠山”。
1.吴大人买橘子
“一念入魔千金散,万事到头论德行。”
吴大人本来为了买官带着家里的全部细软来了京城,结果却因看上酒店对面的美女而陷入诈骗局,千金散尽不说,买官的事也因他的德行不当而搅黄了。
2.珍珠翡翠白玉汤
“明太祖遍寻饥饭,满朝臣难承皇恩。”
明太祖朱元璋当初落魄饿晕的时候,曾被两个乞丐用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救了命。当上皇帝后也想让文武百官尝一尝这滋味,大家逼不得已吞咽这馊臭的乞丐饭。
3.皇上二大爷
“托庇祖荫享富贵,倚恃皇恩铲不平。”
道光皇帝的二大爷,官方没人敢惹他,民间人都爱戴他,因为他总是为老百姓摆不平,而且还舍得花钱为老百姓做好事。
4.杨老爷娶亲
“陋质惊人频遭弃,何必珠玉夸富豪。”
嘉靖年间有个有钱人,湖北荆州首富叫杨大美,人长得太寒碜,还从来不洗澡。穿得衣服非常昂贵讲究,但身上一股子臭味,让人不敢靠近。
结婚娶了三个媳妇都在入洞房时炸了锅,后来仨媳妇不贪恋他的财富,转嫁给了别人。
5.狐狸看书
“枉物难消火烧身,天狐贻书戏王臣。”
唐玄宗年间,安禄山谋反,皇上带着大臣从长安跑到蜀西避难。有户人家的弟弟跟着皇上走了,哥哥带着老娘和一家人也到杭州去避难。过了一段时间哥哥回长安打探情况,路上遇见两只狐狸树下看书,于是他就拿弹弓射两只狐狸,并拿走了他们的书。狐狸一路讨要自己的书无果,于是开始整蛊哥哥及其一家人,富贵的一家人,变得落魄不堪,弟弟刚升的官也没了。
6.救人救己
“种恶因害人害己,行好事莫问前程。”
有个黑心县太爷,整日让老百姓掏钱交各种费,有个人家一家三口穷的实在交不起,男人被拖走坐牢,眼看要处死,女人无奈回娘家要走了爹娘看作是命的肥猪要卖了还钱救男人。没想到被人骗走了猪不说,钱也是假的。女人准备带孩子跳河,碰见好心商人赵大哥,给她出了钱让她去救自家男人。自家男人得救后得知原委,怀疑自家女人绿了他,于是要去客栈找赵大哥对质。弄清原委后夫妻俩请赵大哥出来他们要当面谢恩,赵大哥刚一出门,客栈房子塌了,救了赵大哥一命,那个骗走女人肥猪的黑心人被房子压死了。
7.古册得失记
“古刹珍卷运多舛,祸起福来命有因。”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旱涝成灾,米贵如珠。洞庭山上洞庭寺的和尚们没得吃一起发愁,和尚辩悟想到以物换物,想用寺里的镇寺之宝白居易亲笔写的《金刚经》拿去做抵押,借一些粮食回来吃,找到王相国家。
王相国家老太太信佛,归还了《金刚经》并直接将粮食送给了寺庙。辩悟和尚拿着《金刚经》回寺,船上和别人唠嗑,说起镇寺之宝,大家都想观望,结果有一页被风吹跑了。
后来新上任的常州知府听说洞庭寺的镇寺之宝非常有名,就想要来观望,几次去要和尚不给,就准备设计去抢,结果没想到《金刚经》是本书,翻了一下看不懂,这让他很失望,于是把书还给了和尚,让他们回去好好修行。
回去的路上,辩悟把《金刚经》无意中丢失一页的事告诉方丈,两人在路上发现苏州路上有个亮光,两人走去发现一户人家,他家墙上贴着的正是《金刚经》上丢失的那一页。
8.但行好事
“多行义举存厚道,一念之善吉神随。”
明朝弘治年间,江苏太仓州有个行房书吏顾芳人品非常好,每次公出需要住在外边,他就住在烙大饼的姜荣家住宿,姜荣为人憨厚,两人有三四年的交情。
一天衙门抓到一伙江洋大盗,他们说姜荣是他们的老大,姜荣被抓,顾芳听说后就跟知州提醒一定要仔细的问。
知州细问之下,还真发现这些江洋大盗在说谎,姜荣根本就不知情,他们也根本不认识姜荣。
姜荣得救后,想要报答顾芳,想把女儿嫁给顾芳做妾,顾芳不肯收,夫妇俩把他女儿送回来。姜荣女儿被富商看中带走了,还没过门,就被富商送给一个官员做妾,没成想官人的夫人病逝,他女儿成了正室大夫人,这个官人恰巧升官调到京城。
后来顾芳也被调到京城,恰巧这个官人是他的上级,当大夫人见到恩人顾芳,两人相认,大夫人将与顾芳曾经的事情告诉官人,官人很感动,就把顾芳的事情说给皇上听,皇上也很动容,提拔顾芳做礼部侍郎。
9.三试火龙单
“弥天慌无外邪念,杀人刀皆出于贪。”
清朝有个姓酸的财奴,本来自己有很多钱,但却舍不得花。他有三个女儿嫁给了三个有钱的姑爷,三姑爷好赌没多久就把家产都输光了。
为了还债,并赎回自己的家产,他想从老丈人这里骗点儿钱。
赶着老丈人过生日,三姑爷穿着一件破单衣去了,本来挺冷的天,他说自己穿着这衣服好热,说这是祖传的“火龙单”,穿上身上就像冒火似的热。酸老头动了心,想占为己有。
酸老头跟三姑爷商定帮他还债,火龙单归酸老头。 酸老头大雪天只穿着这件“火龙单”就去乡下收租,结果在路上冻死了。可是三姑爷却说是被着衣服热得烧死的。
老太太去衙门告状,县太爷爱财如命,听说“火龙单”这么神奇,想亲身体验一下,大黑天不让人跟着,只穿着这衣服就去了河边,结果不小心掉进了河面的冰洞里冲走了。
大家还以为是这“火龙单”太神奇,把冰给弄化了呢。
10.好人王好仁
“祸福相倚凭天定,吉运长庇积善人。”
明朝苏州有个王好仁,确实是个好人,品行单纯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虽然是做买卖的,却没钱吃饭,于是上街找活干。正巧撞上一户人家的丫鬟出来,给了他一卷被褥说送他了,让他不要再回来了。
回到家,他发现被褥里有个刚出生的婴儿,非常喜欢。想到自己还吃不饱怕孩子受苦,第二天他就把这个婴儿带到了还没有孩子的大财主家,说这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养不起,要把这孩子给他。
大财主夫妻俩很高兴,给了王好仁一笔钱。王好仁用这笔钱把生意做大了,日子也慢慢好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很爱学习,大财主家终于生了个儿子,可不爱学习,调皮还爱告状。一天弟弟向母亲告状哥哥打他,母亲不小心说漏了嘴,大财主只好把王好仁才是他亲爹的真相告诉了他。
王好仁一直没有娶妻生子,看这孩子来认爹,他很高兴。孩子想看亲娘,王好仁只好骗孩子说亲娘早死了,并找了个荒坟带他去祭拜。
没想到有个刚中状元的人也来祭拜这个荒坟,说亲爹去世了,告诉他这是他娘的坟。
两人要王好仁解释,王好仁告诉他们,这就是你们娘的坟,你俩都是我的儿,当年自己穷养不起孩子,就把你俩都送人了。
11.东岳庙
“举头三尺有神明,莫瞒天地莫瞒心。”
明朝山西太原有个东岳庙,有个财主叫张善友,娶了个媳妇李氏。张善友对人很友善,经常帮扶别人,李氏却是个爱财的人。
有个邻居家很穷,也很孝顺,母亲生病一直照顾,去世时没钱安葬,又不好意思再找借过很多次钱的张善友家借钱。于是只好偷他家的钱,并想要下辈子再来还债。李氏发现家里钱丢了要报官,张善友却觉得没必要,人家偷钱肯定有苦衷。
有个和尚知道张善友人善,便找他帮忙,想把他筹到的钱暂放在他家里一段时间。结果等来拿钱那天,张善友不在家,李氏接待和尚却不承认曾经放过钱在她家,并赶走了和尚,和尚伤心地寻死了。张善友问李氏钱给和尚了没,李氏骗他说给了。
两人一直没孩子,张善友便去东岳庙请愿。没想到很快就有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总想着给家里省钱,还想方设法给家里挣钱。小儿子则总想着糟蹋钱使劲儿花钱,后来两个儿子都提前死了,妻子哭得眼睛都流血了,结果也死了。
张善友太伤心了,就到东岳庙哭诉,东岳大帝告诉他,大儿子是邻居家的孩子来报恩的,小儿子是和尚来报仇的。
12.狄大人求雨
“破巫不输西门豹,急智亚赛东方公。”
唐武宗信道灭佛,山西晋阳旱灾一年多,百姓们吃不上饭,找朝廷没结果,县令狄大人(狄仁杰的后代)只好叫底下人去找见过皇帝的道行高的道长前来施法降雨。
道士请来了,要求很多,几天时间吃了县老爷一个月的粮食。几场道法也没管用,还说是旱魃出没,要杀掉县里怀孕的女子。县老爷一听就知道这两个道士是骗子,祈雨当天,他当场杀了两人,自己走上雨台说明自己的罪行并请求降雨,没想到雨还真被他求下来了。
唐武宗认为县令能降雨,以为他成神仙了,就给他升官,让他进京,教皇上祈雨。狄大人说实话皇上不信,只好写了个纸条,让皇上下雨那天再打开。
下雨这天,皇上打开纸条,发现纸条上写着“今日下雨”,皇上感觉狄大人真是神了,料事如神呀!
13.良人福
“纯良人命途多舛,泰运至天不藏奸。”
乾隆年间嘉兴有个叫沈灿的,很小就父母双亡,好在舅舅帮衬,沈灿童年过得很好,他很会念书。成年时,舅舅为他寻了门亲,小夫妻俩非常恩爱,可没多久妻子就病逝了,一直伤心,再来说亲的都被他拒了。
舅舅劝他和朋友们一起去京城科考,也好散散心。
到了京城,沈灿依然认真温习,偶尔喝酒,却从不寻花问柳。
一天他在前门一酒楼里遇见一个人,两个人相谈甚欢。一个晚上沈灿在路上又遇见喝得烂醉如泥的这个人,并好心把他搀扶到路边,那人一看是沈灿,就给了他一个纸条,说送给他一场破天的富贵。
纸条上是一些题目,他本想跟兄弟们一起看,他们却不感兴趣,于是沈灿就自己做起了这些题,没想到科考当天考的正是这些题。
考完后,大家一起骑马郊游,沈灿不善赛马,便独自骑马溜达,路上遇到一姑娘,对她一见钟情,寻着去了人家,得知对方丈夫已死,她正想改嫁。
沈灿于是求娶,洞房当天,姑娘得知沈灿实力,于是告知这是骗婚的真相,并跟沈灿一同逃跑。
后来,沈灿成了状元被皇上赐了实缺,成了山西太原知府。
在那里,他们抓到一伙江洋大盗,正是当时骗婚的骗子们。
14.一钗二凤
“连理枝花开两朵,命中缘死生同衾。”
元朝大德年间,扬州一条街上有两个大户,一家有钱,有两个闺女,大姐兴娘,小妹庆娘;一家是为官的,有个儿子叫兴哥。孩子都品行不错,到了十五六岁该嫁娶的年龄,两家人便准备结为亲家,两家交换了信物,兴哥家拿出祖传的凤钗给兴娘。
结果兴哥的父亲突然得到任命要到云南去当官,于是一家人只好先跟父亲去云南,等安顿下来再考虑后续结婚事宜。
这一等就是一年,兴娘得了相思病死了,兴哥却独自回来了,父母在那边病死了。兴娘家觉得兴哥是好孩子,虽然兴娘没了,但还是让他留了下来。
一天兴娘上身庆娘,逼迫兴哥和她私奔,兴哥无奈,只好跟着走了。一年后,两人回来,兴哥才得知庆娘在家病了一年,跟自己生活了一年的是兴娘。
兴娘心愿已了,交代家里让庆娘嫁给兴哥,然后如愿离开。
15.姚大控
“亲谄佞万金散尽,落穷途悔醒前尘。”
明朝弘治七年,温州首府老姚家生了唯一的儿子姚大控,父母起名是想要他能控制的了家里的巨大财富。
姚大控长大,家里给他娶了当地大官的女儿为妻。妻子做事厚道,举止大度,为人很好。可是没多久,老两口就去世了。家里的财富就都由姚大控管理。
姚大控是个对钱没概念的主,生活就是以花钱为主,妻子和亲戚说了他还不听。
于是身边聚集了很多谄媚来骗他钱的人,就这样姚大控的钱和家产全被骗走了。只能租房子住,甚至把媳妇也卖了,姚大控只能乞讨为生,受了很多罪。
一年后,姚大控三大爷给他找了个看门的工作,他感激不尽,领到工资时,他特别想念自己的妻子,悔不当初。
原来,自己工作的地方竟是岳父安排的,妻子就在岳父家住,好在岳父当大官,早就把他被骗的家产要了回来,不过也只要回来三分之二。
如今他改过自新,妻子又回到了身边,他终于懂得珍惜身边人,对于那些谄媚骗他乱花钱的人,再也哄不了他了。
16.啼笑拉郎配
“事无常姻缘难定,人性幽翻手阴晴。”
明朝正德年间,浙江台州有个韩秀才,非常有文采,但家里特别穷。到了该娶妻的年龄,却因为没钱,连寡妇都不愿意嫁给他。好在有两个好友帮衬太才不至于挨饿。
赶巧碰上新皇上继位,要选秀女充实后宫,各地的人都热闹起来,不想家里未嫁人的女儿进宫的就得赶紧找个人嫁了。一天,韩秀才在路上走,突然就被开当铺的金朝奉(老板)给叫住了,说要把女儿嫁给他。
韩秀才不信,找两兄弟带着当证人去订亲,两家立了字据交换了信物,却没有马上成亲。韩秀才因为没有钱,所以想着考取功名后再办婚礼,结果选秀女的时提前结束了。
金朝奉想起自己女儿要嫁给穷秀才又开始后悔了,于是想取消婚事。小舅子给出主意,说直接打官司,闹到官府去,京城有认识人,可大官裁定。
知府拿人,韩秀才拿出当时的字据和信物,金朝奉和小舅子的阴谋被识破,挨了打,还要马上把女儿送过去与韩秀才成亲。
金朝奉与小舅子喝闷酒,问他究竟是怎么个“大官裁定”,原来小舅子并不认识京城的大官,是认识个木匠,可以“订大棺材”。
17.天降福财
“凉轮转岂无意,几番浮沉皆有因。”
嘉靖年间河北有个穷人方老大,到年关欠人二两银子没钱还债。于是躲到山洞碰上自山东来躲债欠了上千两银子的王元尚。得知方老大情况,就给了他还债的钱。方老大回家还了债,要给王元尚做饭,却发现家里锅台下埋了一大缸的银子,于是他拿出两千两送给王元尚,让他也能还债回家过年。两人因此结识,还订下娃娃亲。
方老大是个善人,经常帮扶别人,来家里的人很多,有个“张大仙”的神秘人为了报恩,就住在他家帮带着带孩子,方老大儿子方松总跟他去捡石头,并且埋在了他家的屋子里,张大仙说是在埋银子。
方老大突然去世,有不少人闻讯前来骗钱说曾经跟方老大有合作还欠他们钱,家里的财产都抵了出去,就剩下他们住的房子。
方松本去找曾订下娃娃亲的王元尚救济,却被赶了回来。
娘俩准备收拾屋子出租挣钱,却发现屋里和院子里坑坑洼洼,原来当初埋的石头如今变成了银子。他们度过了难关,过起了好日子。
王元尚家女儿得知王元尚对方松的所作所为,独自跑到了河北找方松。
王元尚家因为被入室抢劫,强盗烧了家里的房子一夜成了穷光蛋。方松本想请二老一起来住,王元尚却不愿意,说得知方松是因为在家里埋石头发的家,所以也在自家院子里埋了很多石头,坐等石头变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