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要提旅长为师参谋长,军委、华中局都没批准,咋就调不动?
发布时间:2025-07-14 01:23 浏览量:2
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四军3师被抽调到去东北,为加强师部领导,黄克诚师长兼政委提议,让刘震或洪学智担任副师长,7旅旅长彭明治提拔为师参谋长。可上级对提拔彭明治没批准,不仅华中局没同意,延安方面也没有同意。
新四军3师的前身是344旅与苏鲁豫支队合并发展而来,在苏北经过几年发展,下辖4个旅,分别是7旅、8旅、10旅以及独立旅。
如果论战斗力,7旅排榜首,其次是10旅、8旅、独立旅。
7旅旅长是彭明治,这支部队是资格最老的部队,大革命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南昌起义部队 ,红军时期的红1军团主力,抗战时期的115师343旅部队。编入新四军3师后,不仅仅是师主力,也是军部机动部队,长期被军部直接指挥。
3师虽然兵强马壮,可师部力量不大,除师长外,只有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没副师长、副政委。挺进东北路途遥远,部队分批行军,如果不能加强师部领导,很容易出现一些情况发生。调彭明治担任参谋长时,华中局和中央没有同意的原因可能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
彭明治并非不能胜任师参谋长,而是7旅更需要他,似乎非他不可。在江华、洪学智等回忆中,有一件事被人忽略,这件事似乎与彭明治有直接关系。
抗战结束后,林总与萧劲光、李天佑、邓华、江华一行人本来奔赴山东军区任职,途中接到转道东北的任命。他们一行人抵达冀东后留下来,上级任命林为新成立的冀热辽军区司令。
抗战时期,李运昌担任过冀热辽军区司令;抗战胜利后,所辖县部队挺进东北,上级重新组建冀热辽军区。从地理位置来说,冀热辽是华北与东北的连接地带,控制这里也就掌握住进入东北的路上咽喉,更有利于抢占东北。
值得注意的是一件事,在吴烈将军的回忆录中,抗战胜利后上级派他到承德,准备将中央搬迁到承德,抽调一部分中央警备团先行一步做安家准备,承德就在冀热辽辖区之内。
如果不出意外,中央迁入承德,林担任冀热辽军区司令,这里就是斗争的焦点,部队可以源源不断进入东北,解放东北,背靠东北领导全国在新形势下斗争。
林担任冀热辽军司令的命令下达,但手里没有部队,就将过去的老部队抽调过去,直接指挥。洪学智回忆:军委致电华中局,彭明治仍担任7旅旅长,到冀东去为好,因为林到冀东,带有一批军事干部。言外之意,7旅不能换将,到冀东再说。
可随着斗争形势,国民党军在美帝的帮助下抢占胜利果实,上级不迁到承德。林以及身边的干部从冀东向东北挺进,此前的任命只有很短时间。
那么,7旅跟着3师主力也一起进入东北。林总对部队的使用很在乎,直接指挥山东军区1师和7旅作战,这两支部队原本是三军团和一军团部队,抗战时编为115师343旅。部队一起打一次歼灭战,秀水河子歼灭战,取得歼敌5个营的胜利。
四平保卫战时,彭明治因身体不好而离开作战部队,上级一直为他保留职务,即便7旅改编为6纵16师,没有设师长,副师长王保东代理。梁兴初担任2个月后调离,王保东继续带领,到1948年5月后,李作鹏担任师长。辽沈战役前,彭明治重返部队,上级安排他担任第二前线指挥所副司令,相当于早期的兵团副司令,1949年改为13兵团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