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张之江戎装照,他嗜爱国术,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5-07-14 18:07  浏览量:2

本文依据网络资料及个人观点撰写而成,若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1927年的南京城,一位身着笔挺戎装的将军凝视着手中的委任状——军政部长,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高位。他却提笔写下一封回绝信,语气坚定:唯愿执掌国术,强我民族体魄。

这位将军便是张之江,昔日的西北军总司令,如今却为一个“江湖把式”的理想四处奔走。他向国民政府递交《筹设国术研究馆呈文》时,教育部官员嗤之以鼻:江湖把式,何登大雅之堂?

但仅仅一年后,南京韩家巷一座旧宅挂上了“中央国术馆”的金字招牌。这位因病谈出军界的将军,誓要用毕生热血为中华武术打开一片新天地。

张之江老家在河北沧州,那地方自古就尚武,因此他打小骨子里就带着一股江湖义气。后来当了兵,跟着冯玉祥将军打仗,一路打成了西北军的二把手,被称为“五虎上将”之首。

1926年,他临危受命带着西北军跟强敌死磕,一场恶仗打了四个多月,最后实在扛不住撤了。

仗打输了,加上日夜操劳,张之江一下子病倒了,得了脑中风,半边身子都不利索,嘴也歪眼也斜,只能离开前线到南京养病。

南京养病期间,大夫开的药他吃了不少,可效果不大。他正发愁着,身边的警卫员俞国栋小心翼翼地跟他说:将军,要不您试试打打太极拳?听说能通筋活血。

张之江那会儿也是病急乱投医,心想:试试就试试吧。

一开始他抬个胳膊都费劲,就比划个样子。但没想到就这么咬牙坚持了几个月之后,他那嘴歪眼斜的毛病,居然真的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一套太极拳,愣是把他从病魔手里拉了回来。

有了这次经历的加持,再加上本来家乡就有尚武的风气,躺在病床上的张之江想开了:以前打仗,西北军的“大刀队”夜袭鬼子营,那威风,那厉害,不正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真功夫?身体不强,怎么保家卫国?

于是一个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一定要把咱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让全中国人都练起来不可。

说干就干,将军的倔脾气上来了。这就回到了开头,他拒绝了高官厚禄,铁了心要搞武术。

至于教育部笑话他?他一点也不在乎,他发动自己的人脉,找来了像于右任、冯玉祥这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三十多位联名支持他,硬是在南京城一个叫韩家巷的地方,找了个旧院子,挂上了“中央国术馆”的大牌子。

开馆那天,张之江站在练武的大厅里,对着请来的各路武林高手,掷地有声地说:从今儿起,咱这儿没有少林派、武当派。都是一家人,都叫中国武术。 他直接点名让少林功夫厉害的王子平、武当功夫精深的高振东一起教学生,打破了几百年来“门户之见”的老规矩。

这些高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可能嘀咕,但谁也不敢驳这位前总司令的面子。

而国术馆的教学体系也开了中国武学先河,学员们既要学武也要学文,还根据不同学员的情况进行分班分级教学。

每天一大早,国术馆里有练功“嘿哈”喊声震天的,也有教室里朗朗读书声。学生们既要背《古文观止》,也得研究人身上的骨头肌肉怎么长的;既要练得像燕子一样轻巧灵活,也得学会在战场上怎么包扎伤口救人。张之江就是要大家 “既练好功夫,又学好品德,文武双全” 。

1936年春天,德国柏林要开奥运会。张之江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代表中央国术馆写信给奥组委,申请让中国武术去奥运会上表演。欧洲那边有些媒体觉得新鲜又有点怀疑,说这是“神秘的东方戏法”。可没想到奥组委居然同意了。

张之江高兴坏了,立马在全国挑顶尖的武术好手。在南京租了个小学操场,他亲自上阵,盯着大家伙儿苦练了三个月。 大夏天的,太阳毒辣,队员们练得汗流浃背,单单一个“飞叉”的动作,练不好就一直重来,直到达到最好的效果为止。

到了8月1号,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中国武术队登场了。十万人的大体育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郑怀贤耍飞叉,那叉贴着脖子飞,寒光闪闪,看得人心惊肉跳;傅淑云舞剑,身姿优美,剑光闪闪像游龙;张文广打查拳,拳风呼呼,气势十足。

欧洲的记者们看傻眼了,纷纷报道说:这是开幕式上最好看的节目! 中国武术也头一回登上了奥运舞台。 表演大获成功,奥委会还特地给张之江发了一枚五环纪念章。

坐船回国的路上,张之江站在甲板上,看着大海的波涛,对弟子们说:这还只是个头儿,总有一天,武术要堂堂正正地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从柏林回来后,张之江趁着这个热度,又带着队伍去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表演,中国功夫一下子火遍了东南亚。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大肆进攻中原,南京也危险了。张之江只能带着国术馆的老师和学生们,背着宝贵的武术书和兵器,一路往南撤。在长沙岳麓山下,他们搭个草棚子继续教;到了重庆北碚,实在没钱了,师生们就上街表演武术卖艺,换点粮食糊口。那时所有人想的都是武术的火种也不能灭。

台儿庄大战,张之江被请去当第五战区的顾问。他想起当年西北军大刀队的威风,就给指挥官李宗仁出了主意:咱部队擅长晚上打、近身打,为啥不学学当年在喜峰口夜袭鬼子的法子? 结果第二集团军真组织了敢死队,趁着夜色摸进鬼子阵地,先扔手榴弹炸开锅,接着大刀片子就砍上了,杀得鬼子哭爹喊娘!

他的外甥宋茂田当时是他的警卫员,后来回忆说:有次在教堂被四百多鬼子骑兵包围了,我们就五十来人。舅舅特别镇定,说‘咱们躲在暗处,来一个打一个’,就这样硬是撑到援军来了。

战火纷飞中,国术馆的师生们也没闲着,编了本《抗敌劈刀十二式》送到各个前线部队。张之江还把当年西北军的大刀技法改良了,扒下铁轨打成大刀片子,战士们拿着它砍鬼子,那叫一个痛快,武术那时候真成了救国救民的真本事。

1956年秋天,新中国在北京办了第一届全国武术表演大会。74岁的张之江老爷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坐在总裁判席上。看着台上少年运动员们打拳虎虎生风,整齐有力,老人家眼圈红了,他心心念念的国术,终于有了传人,有了好前程。

这位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老人,晚年住在上海。他最宝贝两样东西:一个是柏林奥委会给的五环纪念章,另一个是毛主席写给他的一封信。信里夸他:先生热忱爱国,如有所见,尚望随时赐教。

1969年5月12日,张之江老人在上海华东医院安详离世,享年84岁。临走前,他还念念不忘,低声叮嘱家人:武术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