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转型升级:包容性、技术性与归属感

发布时间:2025-07-14 22:45  浏览量:2

原创 肖恩 复旦商业知识百胜中国将DEI文化贯穿于旗下各品牌#3数字时代的归属感AI从根本上改变了员工之间的互动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组织使命。想象一下这些场景:你刚走进办公室,就收到一条来自系统的推送,提示你该去和隔壁部门的老同事叙叙旧。在晚些时候的线上会议期间,系统又向你发送了参会人员中发言较少的成员名单,建议你可以主动邀请他们多讲两句。到了下午,你开始撰写报告,一个人工智能插件突然提示你行文中有措辞不当的地方。这些场景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场合中。AI帮你找出了工作中的许多盲点,但细想一下,人和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被AI打断了。曾经,我们也常在解决与工作相关的问题之余和同事们闲聊几句,但现在,这些问题都交给了AI。在DEI后面,经常会加上另一个字母“B”,指的是归属感(belonging)。归属感比包容性更进一步:它是一种员工与组织有意义地联系在一起并成为组织的一部分的感觉。当我们习惯于通过与生成式AI的对话寻找灵感,曾经催生出无数新点子的头脑风暴会议将越来越少,年轻员工也很难在互动中获得指导和学习机会。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研究显示,经常与AI系统互动的员工更容易感到孤独。缺乏归属感被认为是近年来离职背后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盖洛普的研究发现,全球有59%的劳动力选择“静默辞职”(quiet quitting),又叫做“在职躺平”,专指那些只完成本职工作中的最低要求,绝不投入非必要的时间、精力或热情的员工。这对于企业来说显然不是好事,团队中任何一个人归属感的缺失都会直接影响团队的凝聚力与生产力。至少目前看来,AI还无法替代工作中人的角色。正如袁耀宗说的,AI可以给出最准确的数据分析, 却给不了最真实的笑容。这种既依赖又互斥的关系,折射出AI时代员工的普遍困惑:当机器成为智能同事,自己的位置该如何安放?袁耀宗指出,企业在制定AI战略时,怎么去沟通,怎么去定位很重要。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员工的焦虑情绪只会不断膨胀,互相传染。百胜中国在公司内部部署AI工具时,会着重强调AI的“助理”地位,尝试给员工营造一点心理安全感。员工激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袁耀宗分享了一个简单的做法:任何在百胜中国门店有突出表现的员工都能获得不同形式的奖励,但这个奖励必须满足两项原则:第一是及时,第二是公开。袁耀宗说,奖励金额虽然不大,却因为员工在付出努力的当下就能获得官方的认可,很符合年轻人追求的“仪式感”,能够持续营造“努力会被看见”的氛围。DEIB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目标,而是一个须持续监测的指标。即使在对技术敞开怀抱的当下,企业首先需要关注的依然是人本身,其次才是AI。《DEI已死?:包容性组织的重塑》(Is DEI Dead?: The Rebranding of Inclusive Organizations) 一书的作者米歇尔·乔利维特(Michelle Jolivet) 说:“重要的事情都是需要衡量的,当你停止衡量时, 它们就停止发生,然后你就停止取得进步了。”对于书中的核心问题——DEI死了吗?——乔利维特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编辑丨肖恩排版丨刘蕊绮审校丨宋朝阳原标题:《企业文化转型升级:包容性、技术性与归属感》